專題副刊

【忙過年 1】手工製古早味年餅 楊奶奶歡欣開爐

特約報導 +攝影\高寶麗

“篤、篤、篤”的聲響在走廊迴盪,烘爐洋溢出佳節氣息的陣陣年餅香,麵粉、薯粉、椰漿、白糖、花生碎、黃梨醬等原材料,在楊奶奶雙掌間舞出了歡樂節奏,為新年前的忙碌拉開序幕。

Advertisement

每一年這個時候或更早些,楊奶奶必定把“架生”早早搬出清洗,在開爐前仔細檢查一番,然後備齊所有做年餅的原材料,在新年前一個多月動手烘焙顧客訂購的年餅,三十餘年來相同的迎春步伐令楊奶奶樂在其中,全手工生產除了為顧客送上團圓年味,也成就了楊奶奶分享古早味年餅的心願。

三十餘年來相同的迎春步伐令楊奶奶樂在其中。

入口即化,舌頭稍微用力一壓就整顆粉碎的薯粉餅,位列年餅排行榜首三名。

入口即化的薯粉餅向來排在古早味年餅排行榜的首三名位置,這一天來到楊奶奶的烘焙廚房,見她正忙着烘培薯粉餅(番婆餅)。“你今天來得正好,看到我在做薯粉餅,明天就趕做其他餅乾了。”楊奶奶揚起爽朗笑聲說道。

ADVERTISEMENT

從1985年烘焙年餅至今整整39個年頭,楊奶奶在這一行累積了豐富經驗,薯粉餅之所以提前烘培,是因為它質地乾燥可存放比較久,黃梨餅就安排在靠近新年才做,是因為自家熬煮的黃梨醬沒添加防腐劑,質地比較濕潤,相較之下不耐放,故出貨時也特意提醒顧客,買了請趁新鮮趕快吃完。

在大型白鋼烤爐旁,身着淨紅色配上一枝白梅花刺繡上衣的楊奶奶,一臉歡喜滿目柔情地製作薯粉餅。只見她熟練地拿起粉團,把做薯粉餅的木質模具上一顆一顆的空穴填滿,隨後用小刀把多餘的粉團削去,把模具往另一個盆上“篤、篤、篤”地將印着梅花、小鳥、葉片、小雞等可愛圖案的薯粉餅敲出。

“篤、篤、篤”的聲響在走廊規律的迴盪,楊奶奶用暗力將薯粉餅敲出。

把薯粉餅木質模具上的一顆一顆空穴填滿,隨後用小刀把多餘的粉團削去。

我留意到一個小細節,楊奶奶把粉團重新壓入模具之前,會用一個裝着乾粉的布球輕輕拍打模具,以免新壓入的粉團黏在模具內,偶爾也見楊奶奶用牙籤把殘留在模具內的小粉碎剔出,避免沾黏。

入口即化,舌頭稍微用力一壓就整顆粉碎,在口腔內瞬間化開並帶有餘溫的薯粉餅製作看似簡單,但事實上內裡大有學問,聽楊奶奶一一道來方才知道,一個個拇指頭般大小的薯粉餅,一口一顆美味之極,殊不知其準備工夫一點也不簡單。

製餅點睛

“薯粉過篩後,要加入班蘭葉炒香,盛起,之後加入以椰漿、雞蛋和白糖攪拌成的香甜椰醬混合成粉團,最後是一顆一顆地壓在模具裡,每一顆都是手工,不是機器壓印出來的。”

楊奶奶一邊告訴我薯粉餅的製作過程,雙手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這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誇張一點的說,經過約40年的訓練,即使楊奶奶閉上眼睛,她還是可以輕鬆的、完美的把薯粉餅做出來。

薯粉餅最叫人驚艷的,是每一顆都會點上一個小紅點,別小看這小小的紅點,仔細觀察,可發現舉凡動物造型的薯粉餅,每一個小紅點都是精準地點在眼睛部位,讓人讚歎其用心和仔細,入口也感覺特別溫暖。

套用楊奶奶的說法,薯粉餅是非常“欺負”人的年餅,如果份量拿捏不準或者疏忽一些細節,薯粉餅的口感就會像廣東俗語說的“掟死狗”,意即硬梆梆,難吃也!

每一個新年前一個多月,熟悉的“篤,篤,篤”聲響必定在走廊上迴響,楊奶奶身影在廚房裡晃動,享受年味在手中蔓延開來,在屬於自己的時光,把一顆顆用心烘焙的年餅送到顧客手裡。

楊奶奶烘焙年餅至今整整39個年頭,收藏的薯粉餅模具每一個都有歷史。

人力有限 日做1500顆

楊奶奶坦言接單後壓力大,擔心趕不及出貨給顧客,“有一些顧客最後一分鐘才下單,我們雖然想接,但因人手不足而犯難,即使是一罐也是需要人手完成,因此每一次都會提醒顧客,務必提前下單好讓我們做好規劃。”

雖然擁有數十年烘培年餅的經驗,但楊奶奶還是在接單後感到壓力,“我甚至會睡不着,其實我接單經驗豐富,清楚瞭解一年可以接多少單,無奈還是自自然然會擔心到無法入眠。”

楊奶奶分析說,一些顧客原想自己烘焙年餅,但可能最後沒有時間或者做不出好吃的味道,因此趕在最後一刻下單。

顧客雖然要求不多,可能只是一罐兩罐,但把其他顧客的年餅讓出來又不行,在沒有辦法之下,唯有苦了向來心軟的她,連夜趕工把年餅做出來。

楊奶奶舉例說,一個薯粉餅模具可以敲六顆薯粉餅,她一天頂多能做十五六罐,每一罐有100顆,一天需要敲1500顆,重複的步驟最少是250次,每一顆都是手工擠壓,少一點工夫也不行。

雖然有人建議她聘用臨時員工,但楊奶奶堅持自家的年餅要自家下手烘培,才能保持一定水準,若聘請員工還要監督對方有沒有用心好好做,反而多一層顧慮。

不打廣告 粉絲自然來

楊奶奶原名楊玉英,現年74歲,她從1985年開始在住家現做燒包、咖哩卜、蛋撻等在門口擺賣,新年則烘焙年餅,“當年的年餅沒現在這麼多口味,一般都是薯粉餅、花生餅和Nestum麥片餅而已。如今越來越多樣化,牛油餅、黃梨餅、杏仁餅……”

楊奶奶十五年前還有做Kuih Kapit,但由於年紀漸大,腰骨脊椎受不了才沒有繼續。“年紀越來越大,很多體力活做不來,Kuih Kapit要長時間對着炭火,動作要快,非常辛苦。即使現在做年餅,也會老早準備好原材料,若統統堆在一個時間裡做,肯定忙不過來。”

楊奶奶的年餅向來不打廣告,顧客購買後必成回頭客,還會介紹親友訂購,“顧客才是最佳代言人”是楊奶奶的成功座右銘。

楊奶奶的年餅在中秋節拜過月亮之後就有人上門詢問,迫不及待想提前嚐一口解癮,新年前一個月早早下單,免得太遲,楊奶奶爆單不受理。

“我只有一雙手,幸好近年有兒子和女兒幫忙,但主力還是我,兒子忙接單、裝罐和發貨,女兒專注於烘培白杏仁餅和綠豆餅,我一雙手能夠做的非常有限。”

楊奶奶的年餅都是顧客介紹顧客,不特意宣傳。

完工休息 累得不想動

從新年前一個多月開爐,楊奶奶一直忙碌到新年前三天才收工,當把最後一罐年餅送出去,才算放下心頭大石,熄爐關火開心過年去,從這一刻起,屬於自己的新年才正式開始。

“家中的年貨也是最後兩三天才辦,連續一個多月的忙碌,新年我才能夠真正休息,累得躺着不想動。”

每一天早上八點多開工,先把平日原在售賣的糕餅例如蛋撻、椰撻等做好擺上架,才輪到年餅開工,一直忙碌到傍晚五點,等着一托一托的餅乾入烤箱,烤熟後還要待冷入罐,大概晚上八點才收拾回家。次日,又再重複這日常工作。

為了讓工作更加流暢,楊奶奶會提前把一些原材料準備好,例如黃梨提前向水果販訂購,熬煮成黃梨醬存放在冰櫃裡,花生也先炒香剝皮研磨好,方便取用。

當我們把年餅開開心心地往嘴巴裡送之際,或許可以感受一下烘培者的辛勤勞碌,認真用心去品嚐嘴巴裡的一點甜。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