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山離開門】來與回的重量

這些年來,來來往往去探望豆記,好說歹說遂成了慣例。即使如此,也會儘量避開最熱和最冷的時節逗留在那兒。簡單來說,就是選春季和秋季分別赴兩趟。

就年頭那趟而言,幾乎都會擇清明過後的日期;而年尾那趟即中秋節過後這樣。

Advertisement

而今年過農曆新年前,大豆就試探性的問,我會不會隨同小豆收假時,一道跟她回來。誒,新年都未過完,我有必要那麼趕嗎?

沒有要趕着赴美的老涼,可沒過多久,便又再聽到寶媽好聲好氣的試探問:“媽咪你可以3月回來嗎?”

她明知道老涼本就是個北鼻控,天天就一波接一波地攻擊:盡給我發些小寶的即時吃貨逗趣錄像。

這頓在舔吸(還沒長牙咬不動)草莓,那頓在拉磨青瓜;甚至給他抓住一截蔥白往自己嘴巴塞(據悉蔥白有Analgesic effect鎮痛作用這樣喎)。

ADVERTISEMENT

逗趣吃貨不斷發出勾魂攝魄的誘惑也罷了,但就曾僅靠自己雙手帶大過兩個女兒的老涼,不得不心驚膽戰:才幾個月大的北鼻真的可以這樣把雜七雜八放入口?

一來抵不住誘惑,二來也實在有點掛慮,很自然的就應下來:“可以啊。”這有什麼問題的,畢竟老涼現在也終於享有了,“摺起褲腳一家人”,一人跑全家跑的奢侈瀟灑勇氣不是。

哈,說起來,帶孩子這種“困身”滋味,她總算有所體會了。事實上,我那會兒剛才走不久,她就開始天天藉着小寶的口吻老在問:“阿呆呆你幾時回來呀?”

不過,聽着大豆的用詞,趕腳有點不對勁的地方,但又說不上哪裡不對。

後來細細才嚼咬出興味,這裡跟那裡的,原來箇中可不就多了個不是一般二般的“回”字——別看就那麼一粒字眼其中可負着不輕的重量。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山離)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