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四碗雲吞誰個煮?

我童年時在吉隆坡坊間聽到一些以雲吞為主題的粵語童謠,其中一首是:“童子軍,食雲吞,打爛碗,冇鐳賠,賠碌棍!”

我喜歡吃雲吞麵,更喜歡吃雲吞,這是從中國北方的餛飩演變而來的。曾聽李湄和韋秀嫻各別唱過華語小調《賣餛飩》,歌詞倒沒有胡謅吃餛飩後會得到什麼匪夷所思的神奇功效,不像那首《賣橄欖》那般誇張,只是較平實地唱:“賣餛飩,賣呀賣餛飩,賣餛飩!要是你吃了我的熱餛飩,肚子吃飽渾身熱呀熱騰騰……”

Advertisement

餛飩傳至廣東和香港,改寫成筆劃較少的“雲吞”,更普遍受落,已被視為正字。相傳著名廣東狀師何淡如創作了一副絕妙對聯:“有酒何妨邀月飲,無錢哪得食雲吞。”以“雲” 對“月”、“吞” 對“飲”,相映成趣。

紙巾抹鼻涕 也叫“包雲吞”

我童年時在吉隆坡坊間聽到一些以雲吞為主題的粵語童謠,其中一首是:“童子軍,食雲吞,打爛碗,冇鐳賠,賠碌棍!”另一首更抵死:“一碗雲吞麵,唔要叉燒,多啲肥油,少啲辣椒。肥佬食到瓜老襯,瘦佬食到肥騰騰!”真的很無厘頭!

製雲吞時,是打開一小塊薄薄的四方形雲吞皮,舀一匙剁碎的半肥瘦豬肉放上去,包捏成一團即成。切記不能用全瘦的豬肉,因會太乾太粗糙而不夠潤滑,理想的肥肉與瘦肉比例是2:8,或者3:7。自己包雲吞,可隨本身的喜好衡量調配。

ADVERTISEMENT

不過,如果有人說要“包雲吞”請你吃,最好別輕易上當。因為當一個人患了重傷風,不停流鼻涕,又不斷用一張張紙巾揩抹鼻子,將鼻涕包着揉成一團團,全部堆滿桌上;在香港人的俏皮話中,這也是叫“包雲吞”!

美食家認為,賣相漂亮的雲吞要像“獅子頭,金魚尾”;豬肉應包得夠厚實,浮在湯中,尾部的雲吞皮最好像金魚的尾巴那樣散開。但有些賣雲吞的“孤寒鐸”業者,只捨得放份量不足的一小團豬肉,包起來像“老鼠頭”,而後面的雲吞皮也嫌太過大幅;看上去就如一條身體過小而尾巴過大的“異變怪胎金魚”,完全不合乎正常比例,既不好看,更不好吃!

清朝才子趙執信曾創出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借問行路人,四面雲山誰作主;坐觀垂釣者,五湖煙水獨忘機。”以“煙水”對“雲山”,甚為貼切。在五六十年代,曾聽過諧星鄧寄塵與“播音神童”杜國威(他長大後更加夠“威”,以電影《南海十三郎》橫掃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兩座最佳編劇獎)合唱的諧趣粵曲《呆佬添丁》。扮演“呆佬”的鄧寄塵,竟將上述名句“四面雲山誰作主”改成粵語音調近似的“四碗雲吞誰個煮”,作為對對聯的上聯考題,要小兒子杜國威對出下聯。兒子茫無頭緒,嘆一句:“一頭霧水不知蹤!”誰料歪打正着,“四碗雲吞誰個煮”,原來正適宜用“一頭霧水不知蹤”來對,豈不妙哉?!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