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副刊

【喜有此李】五行之龍

據說溥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死後火葬的皇帝,所以叫“火龍”。究竟真唔真呀?有冇“火”我?!

龍年新年到了,這段時期,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龍”,似乎大家都在樂此不疲地談龍。如果拿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與龍配合來高談闊論,也大有發揮之餘地。

Advertisement

說起“金龍”,新春期間表演舞龍向大眾祝福賀年,可稱為“金龍獻瑞”。此外, “五爪金龍” 標誌,是中國帝皇的象徵,規定只能由皇帝使用。不過,現今要是形容某些人吃飯時不用中式筷子或西式刀叉匙羹,而直接用五隻手指抓起飯麵和餸菜送入口中,也會被戲稱為出動“五爪金龍”來進食,語氣中帶點諧謔逗笑的意味。

有些人取名“金龍”,希望帶來吉祥好意頭。戲曲電影裡,以“金龍”為名的劇中人也大有人在;古裝戲曲《玉堂春》,男主角就名叫王金龍。三十年代有一部薛覺先主演的粵語有聲電影《白金龍》,在廣州、香港和上海三地都很賣座,後來以戲中主人翁白金龍的故事再拍《續白金龍》和《新白金龍》;六十年代還有一部由林丹(與中國羽球天王同名的昔日香港女星)和新馬仔合演的《水觀音三戲白金龍》。最不可思議的是《十年割肉養金龍》,戲中余麗珍在飢荒時竟不惜割下自己的肉煮給她收養的落難太子馮寶寶吃,把這條“金龍”養大。如此戇居的事,也只有苦情戲專業戶“苦瓜乾”余麗珍才會做!

“木龍”是台灣民間傳說裡的船精靈,能預測到船隻即將面臨的災難,會現身或發出羔羊般的叫聲警告船上的人,讓大家有所防範。雖然是木,卻並非像“一碌木”或“呆若木雞”那般一無所有。

“水龍”在古時是指戰船,也是消防員用來射水救火的工具。但廣東俗語中的“托水龍”就唔係好嘢了,意思是替人代收款項後,卻不把錢交還給原主,而私自吞沒佔為己有,從中“落格”!

ADVERTISEMENT

“火龍”是歐洲神話中會噴火的龍,通常長有翅膀,是邪惡的象徵,專讓神勇武士去屠龍,這跟中國一向將龍視為吉祥瑞獸的觀點大唱反調!

八十年代李翰祥導演的電影《火龍》,是描寫梁家輝扮演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新中國解放後成為普通人的後半生故事。據說溥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死後火葬的皇帝,所以叫“火龍”。究竟真唔真呀?有冇“火”我?!(大馬粵語專用的“火”字,帶有說大話哄騙他人的意思,擅長誇大騙人者就叫“火王”,《馬來亞通報》六十年代曾有一個頗受歡迎的專欄《火王家書》,後來還出版成書。)

2010年又有另一部同名的粵語電影《火龍》,是林超賢導演黎明主演的動作片,片中出現香港大坑舞火龍慶中秋習俗的場景。

為好意頭玩到亂晒大龍

至於“土龍”,是蛇鰻的別稱,其外形像一條蛇,看來很怕人,其實是一種鰻魚,學名叫“波露豆齒蛇鰻”,頭尖尖的,看似“尖頭鰻”(Gentleman),但似乎卻是“魯蛇鰻”(Loserman)。據說是一流的滋養補品,可炮製成“藥膳土龍”或“ 土龍藥酒”,凡摔傷骨折,或孕婦產後坐月子都可服用。只怕女士們如見到土龍的尊容,會不敢下嚥!

這個龍年的新年歌照例大玩“龍”的諧音,例如“Sing Along Dance Along”改成“Sing A龍 Dance A龍”,還有“樂融融”變成“樂龍龍”,甚至是中西合璧的“Happy龍龍”,但求取得“龍”字的好意頭,就玩到七彩,亂晒大龍!

總之越玩越過癮,“隆重登場”可變成“龍重登場”,可能過後賀語“生意興隆”也會改作“生意興龍”了。以前有人把“龍的傳人”搞怪改成“聾的傳人”,如今龍年玩得興起之下,會不會反客為主,將“聾啞學院”改為“龍雅學院”呢?搞不好“大耳窿”也會美其名變為“大耳龍”了!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