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吃出健康美 1】以假亂真太猖狂 拒絕山寨學歷營養師

本報特派\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123RF

Advertisement

營養師這份職業在馬來西亞已慢慢地被群眾接受和認同,但同時也面對一些問題,如有人只上了幾天或幾個月的營養課程,就自稱為營養師、營養教練,這些以假亂真的人,使得民眾對營養師產生誤解,以為營養師只是賣保健品或者推銷產品的工具人而已。

其實,營養師就如我們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惜很多民眾仍缺乏醒覺。營養師的角色是教導民眾如何選擇正確的食物,培養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讓民眾可以保持健康減少生病的風險。他們會根據不同年齡層、性別、工作性質等來策劃日常飲食,讓民眾可以攝取足夠的營養。

大馬資深的營養師鄭美秋在為客戶制定可持續性的飲食計劃前,會先灌輸正確的飲食觀念。

鄭美秋是大馬資深的營養師,提供各種各樣的營養諮詢服務包括營養課程、超市標籤課程、一對一營養諮詢、營養輔助品諮詢、設計健康餐飲餐單。多方面幫助顧客吃得更健康,活得更健康。

ADVERTISEMENT

馬來西亞人民在肥胖症榜上有名,在東南亞超重人口最多國家中名第二,鄭美秋說這確實是當之無愧!“看看國人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即可想而知,大部分人都不喜歡運動,打着‘可以坐就不站,可以躺就不坐’的原則,不肥胖都很難,”此外,在飲食上可說是沒有遵照飲食金字塔的建議。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有待提升的健康飲食意識,是導致大馬在肥胖症榜上名列前茅因素。

先灌輸正確飲食觀念

“大部分人的蔬菜和水果的攝取量都不達標,而且一天可能吃四至六餐,高糖分的飲料和高脂茶點等更是少不了。這些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了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如果國人肯正視自身問題並積極配合改善,必能讓馬來西亞掉出肥胖榜。”

營養師通常都會依據“我的餐盤”、食物金字塔作為飲食指南,並且會依據客戶的年齡、性別、工作、生活作息、飲食喜好和習慣等給予建議。他們會建議每一餐的食物搭配以攝取到較均衡的營養,也會鼓勵客戶多做運動、早睡早起,盡量培養和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以保持健康的體魄。

“因為每個人對營養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需要先瞭解客戶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瞭解後,就會詢問他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並根據目標給予建議,過程中會觀察他是否能夠接受,再作出調整以便擬定適合他的飲食計劃。”能幫助客戶達成體態管理、健康改善等目標是鄭美秋的職責所在。

為了協助客戶制定可持續性的飲食計劃,確保他們能夠長期堅持,營養師必須先給他灌輸正確的飲食觀念,然後才從他的飲食喜好和習慣着手擬定飲食計劃,這樣一來,就可以順着客戶的喜好,又能攝取均衡營養的食物。

此外,這些專家也要配合客戶的處境和生活環境,比如是否能夠自己烹調或者是外食族,是否有其他人照顧飲食等,從中再作出調整。飲食計劃也不是一板三眼的死跟,可以伸縮性處理。

“在跟客戶擬定飲食計劃的時候,必須不斷地做溝通和瞭解客戶真正想要達到的目標,然後再給予合適的建議。

“如果客戶還是不能接受,要讓他知道如果不能配合就退而求其次選擇效果沒有那麼好的計劃,由他做選擇,因為計劃再好,如果客戶不遵守建議,勉強進行也是徒然。”鄭美秋說。

記錄日常飲食

適當調整以達標

為了監督客戶的日常,營養師都會要求客戶每天報告他們當天的飲食,吃、喝了些什麼?吃了多少?此外,也要瞭解客戶的生活作息有什麼改變?除了飲食記錄,定期做身體檢查、測量身體指數等也不可忽略,這有助於讓客戶從檢查報告裡看到自己的健康進展。此外,鄭美秋表示他們也必需先瞭解客戶所在的地方、環境、時間長度等,再從中做出調整。

“在整個過程,需要定期跟進,然後適當地作出調整以便達到更好的效果。”在飲食管理這期間她不要求客戶完全吃得健康營養,偶爾幾餐破例還是可以接受,只需在較後再作些調整如多吃蔬菜水果來補充之前少吃的蔬菜水果。

對於口味重的客戶,鄭美秋不建議操之過急馬上減掉一半以上,而是通過慢慢減少讓味蕾去適應味道的轉變。“大眾也要學會檢查及讀懂營養標籤,那麼在購買食材的時候就不會誤入陷阱買到糖分或鹽分高的食品。”

國人注重健康

但整體意識尚不高

據營養師何潔瀅觀察,近年來大馬人民對健康的注重有提升的跡象,但對整體的健康意識尚不高。大部分人在面對健康問題時都只會找醫生而不是詢問特定的專業人士。在網絡非常發達的這個年代,部分大馬人民甚至喜歡東拼西湊在網上搜到的資料自己當醫生。

“營養師當然是在預防疾病方面扮演重要的一環,但於國人而言,他們的健康意識還差那麼一點,等健康開始亮紅燈的時候才後悔莫及開始尋醫。

“近年來可以看到很多營養師活躍於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更接地氣的與觀眾互動並以有趣的方式呼籲及教導觀眾正確的營養資訊,也可以看到政府做出很多對策。我們在正確的跑道上,但無可否認我們需要借助更多的媒體力量去推廣這些資訊,以提高大馬人民的健康意識。”

運動會釋放多巴胺,與其大吃零食不如散散步多跑動跑動來補上這些“天然”的多巴胺。

愛吃垃圾食物

攸關多巴胺分泌

何潔瀅說,大部分的抑鬱症是因為炎症所導致的,所以情緒化飲食其實是個惡性循環,在滿足了大腦對高卡高油脂一時的需求後,會發現身體對這些食物會產生長久的依賴性。這其實是讓大腦產生“獎勵機制”的多巴胺過度分泌,它可以讓人產生快樂滿足感,但我們若長久的依靠食物獲取多巴胺,其實是不健康且不長久的。

“其實運動也會釋放多巴胺,與其大吃零食不如去散散步多跑動跑動來補上這些天然的多巴胺吧。”何潔瀅說。

腦腸軸(Brain gut axis)也是近年來受到關注的大腦與腸胃的連接。“食物與情緒健康是息息相關的。腦腸軸的相互作用在許多生理過程中都至關重要,包括情緒調節、食慾調控、免疫功能等。”因此,要確保自己的情緒狀態一直處於高峰,飲食上的合理攝取和控制是必需的。

運動會釋放多巴胺,與其大吃零食不如散散步多跑動跑動來補上這些“天然”的多巴胺。

食物與情緒健康之間的聯繫是複雜而多面的,在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會更偏向於吃垃圾食物和高熱量的食物。

食物影響情緒

情緒也影響消化

在這個大家都知曉精神健康很重要的年代,我們也必須知道食物與情緒健康之間的聯繫。何潔瀅說:“我們所吃的食物確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的情緒亦會影響我們所吃進肚子裡的食物,兩者之間是有非常大的連接的。”

食物與情緒健康之間的聯繫是複雜而多面的。一些食物中含有影響大腦神經遞質的成份,可能對情緒產生影響。例如,Omega-3脂肪酸、維他命B等對於維護大腦健康和穩定情緒具有積極作用。

此外,規律的飲食習慣和適度的運動也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元素,許多研究亦將情緒化飲食定義成負面情緒的直接後果,即對負面情緒而不是身體飢餓作出反應的飲食。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當我們在非常壓力的情況下,我們的身體會更偏向於吃垃圾食物和高熱量的食物。”何潔瀅說,情緒化飲食的特徵是過度食用富含糖和脂肪的超可口能量密集型食物以對抗負面情緒。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