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兼聽則明】雙語教學是英語教數理的幽魂嗎?

雙語教學計劃(DLP)風波越演越烈!“如果政府不允許學生選擇他們最擅長的語言在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目中取得優異成績,我們的最後手段是舉行大規模抗議。”這是馬六甲家長教育行動小組(Magpie)主席麥志堅在聖誕節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雙語教學計劃(DLP)風波表明了至今最明確的立場。

該計劃風波起因在於教育部通過州教育部通告校方,開辦雙語教學學校必須在新學年開設至少一班用國語教數理,因為根據教育部的實地考察,在獲準開辦雙語教學計劃的學校,依然有不少學生因為無法掌握英語來學習科學和數學。

Advertisement

此外,向來在英語教學課程課題上扮演急先鋒的家長行動組織(PAGE)早在今年7月在致給《星報》的獨家信中揭露:除了瓜拉江沙馬來學院(MCKK)和東姑古希亞學院(Tunku Kurshia)等11所頂尖學校外,屬於教育部的全寄宿學校可能會面臨雙語教學計劃被腰斬的命運。

因為隸屬於鄉村和區域發展部的70所馬拉初級科學學院(MRSM)已經廢除了中一的雙語教學計劃班。

課題極速升溫

至於華校對此課題的立場,由於教育部長被指把雙語教學計劃(DLP)的問題轉交給各州教育局處理,馬來西亞國民型華文中學發展理事會就此提出反對,認為此舉唯恐讓州教育局各自為政,把雙語教學計劃復雜化。

ADVERTISEMENT

鑑於此課題極速升溫,教育部長法麗娜多次公開解釋了雙語教學計劃(DLP)的情況,學校被允許在2024/2025學術年度為小學一年級和初一年級的學生開設多個雙語教學班,但必須獲得州教育局(JPN)的批準。

然而,她仍然強調必須遵守目前生效2021年優化教育部雙語教學計劃指南的第12.2.7條款,即雙語教學班的開設不應影響其他學生學習使用國語或母語的科學和數學的機會。

各有立場各詮釋

由於此風波演變至今,雙語教學計劃似乎已論為同一個計劃,卻受各方基於各自立場各自詮釋之虞。

或許我們應重新追溯回該計劃的起因。在飽受各方批評多年的英語教數理政策被廢除後,2016年時任首相納吉宣布了項折衷的雙語教學計劃(DLP),從2016年開始在300所國小與國中開跑的政策依然存在。這項計劃的宗旨是維護馬來語之余,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或許因為只有國小與國中參與計劃,馬來社會遠較華社關注此事。

根據教育部指南,任何學校欲參與雙語教學計劃,須符合以下3大條件:(1)足夠的資源,如課本、教學器材等;(2)教師已做好雙語教學的準備;(3)獲得家長支持。然而在實施多年後,目前全國有2420所學校開辦雙語教學計劃,其中小學1613所,中學807所。

孰不知,此發展雖然深受不少,尤其是城市家長們歡迎,卻觸動了馬來語文鬥士組織的神經線。如馬來西亞馬來協商理事會(MPM)早在今年初就在本地馬來報章表示,雙語教學是英語教數理(PPSMI)的“幽靈”,不應該與1971年國家語文政策共存。他們視雙語教學計劃,從起初的300所學校,擴展至目前逾千所學校,為對國語政策的挑戰。

在這事件背景之下,難怪教育部官方的立場一再強調,雙語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得違反國家教育政策,根據1996年的教育法令第17條文,國語必須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所有教育機構的主要教學媒介。

雙語教學會遭遇像之前被廢除的英語數理政策一樣的命運嗎?這絕對是昌明政府的一大考驗。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許文思)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