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兼聽則明】幸福幻相

新年伊始,全球各國飽受通脹之苦,百物漲價也深刻地影響民生。無獨有偶,不僅是大馬,“漲”字同樣當選了新加坡與台灣兩地的2022年度漢字。

事出有因,去年2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戰爭,導致烏克蘭糧食出口暫停,進而使得玉米、小麥和大豆等雞只飼料主要成分價格上漲,加劇全球食品價格上漲趨勢。同時,被冠病壓抑的全球需求,加上能源價格上漲,都推高食品價格。

Advertisement

另外,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收緊升息抗通脹,導致美元強勢升值,直接打壓其他國家貨幣包括馬幣,也導致飼料進口成本上漲。

物價漲衍生社會問題

此漲牽一發動全身,所引發萬物價格飆升的連鎖反應,必會嚴重沖擊我國人民,尤其是低收入群的日常生活。隨之而來所衍生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將會是對政府危機處理政策嚴峻考驗。須知如處理不當,民間暴發騷亂,政府被逼垮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面對如斯嚴峻挑戰,安華團結政府把原正國內貿易與消費人事務,易名為國內貿易與生活成本部,來展現其新政處理通貨膨漲與生活成本危機的決心!然其對策依然跳不開傳統津貼物價和現金援助手段。因此,安華團結政府在保護人民,尤其是弱勢及易受影響的群體時着重於慈憫措施。有鑒於此,其團結政府推出慈憫傘(Payung Rahmah)概念作為相關倡議的主軸,協助相關群體應對生活成本挑戰。

ADVERTISEMENT

慈憫傘團結政府主軸

首相安華日前宣布,財政部向B40低收入群體發放的現金援助計劃,更名為慈憫援金(STR),總值16億7000萬令吉發放予870萬名B40群體受惠者的第一階段慈憫援金。其中,家庭可獲得300令吉,沒有配偶的樂齡人士及單身人士則分別獲得100令吉。

除了現金援助,政府更大肆津貼物價。前財政部長東姑賽夫魯曾在去年8月指出,我國今年的補貼費用將高達800億令吉,史上最高。內容包括燃油、電費、食用油、生雞和雞蛋、米、糖和面粉,假設政府沒有給予補貼,通脹率將超過12%。

而這政府政策持續扭曲了市場經濟的正常操作,無止盡的津貼物價的嚴重後遺癥,更是促成了大馬人普遍性存有把物價永遠低廉視為理所當然的幸福幻相。孰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雖說是政府津貼,但是錢還不是人民的血汗錢!

此外,上述物廉幸福幻相的後遺癥則是大馬人對“效率”似乎沒有什麼概念。除了工作效率低迷,也對使用能源的效率一無所知。結果在大馬浪費珍貴的能源便蔚然成風了。

提升價值鏈制止通膨

面對這不勝負荷的龐大汽油津貼開銷,以及我國社會根深蒂固的津貼思維,政府在重新檢討我國的汽油津貼政策與機制時,最大的挑戰不僅在於如何場確保真正貧窮以及有需要的群體,可以直接受到政府的財務資助,以減輕汽油漲價對他們日常生活的沖擊,更要教育人民“羊毛出在羊身上”和“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等進步觀念。

但是在迎接高物價,低薪金時代的降臨,克服高通膨、高物價的萬靈良丹不是傳統封閉的津貼思維與對策,而是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通過稅務改革、提升價值鏈(value chain)等多元手段來提高效率制止通貨膨脹效應持續發酵,方是良藥苦口的良策。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許文思)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