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兼聽則明】卑微且不專業的諫言

印象中,不管那個政黨當權,大馬政府最不缺的就是琳琅滿目的宏願(vision)、路線圖(roadmap)以及發展藍圖(blueprint)。

而最新的是教育發展新藍圖。教育部日前發布文告指出,新藍圖將取代快屆滿的2013年至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為了配合全社會參與的概念,教育部歡迎各方以備忘錄或建議書形式提出建議,以幫助制定全面及整體的未來教育藍圖。

Advertisement

對於2013年至2025年教育發展藍圖,相信許多人都在搞不清其葫蘆裡賣什麼膏藥的情況下,就在明年走入歷史了。即便如此,有些人或許會認為近日來鬧得風風火火的英語教數理雙語教學計劃(DLP)該是該教育發展藍圖裡最廣為人知教學計劃。

英語水平江河日下

碰巧就在幾天前,教育部長法麗娜在與相關反對該英語教數理雙語教學計劃最新指南的教育團體與學校董事會,大打太極周旋多個月後,終於斬釘截鐵否認有任何政府學校可豁免執行該教學計劃最新條件,並強調“即便父母反對,在上述計劃下,學校至少要開設一班以馬來文教數理。”

雙語教學計劃(DLP)是在納吉任相時推行的計劃,從2016年開始在300所國小與國中開跑。該項計劃的宗旨是維護馬來語之餘,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ADVERTISEMENT

但是在推行多年後,教育部發現有許多學生由於英語水平欠佳,而無法掌握數理科。因此,教育部今年在該雙語教學計劃下附加了一個條件,即參與該計劃的學校必須開設至少一班用國語教數理。

大馬學生英語水平江河日下是不爭的事實。如在最近公佈的2023年馬來西亞教育文憑(SPM)中,有9306名學生的馬來文成績不及格,而有超過4萬名學生的英文科不及格。

儘管在目前大馬教育制度下,有關學生連續11年每周至少上3小時的課,但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依然低落得讓人震驚不已。

誠如一些學者不解:若學生在語言中心可在3到6個月內掌握好(英語),為什麼11年的學習卻無法達至最佳水平呢?

或許答案就在於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材施教。

記得全國教師專業職工會(NUTP)總秘書彿茲在不久前受訪時說:“我們的立場是,雙語教學計劃應保留給寄宿學校和特殊計劃學校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是經過精心挑選以成為我國專業人士的。”

下放權力給各州教育官員

易言之,雙語教學計劃並不適用於全馬所有不同源流的學校,因為不是所有的學生可以掌握雙語。

與此同時,砂拉越卻獲得聯邦教育部首肯,自2026年起,砂拉越中學將分階段落實英文教數理政策。據報導,英文將成為中學的數學、高級數學、生物、化學和物理科目的教學語言。

總括來說,我個人對新教育發展藍圖的卑微且不專業的諫言是:一、要因材施教,不要強制灌輸統一教材;二、聯邦下放權力於各州屬,讓最了解各州特殊州情的地方教育官員,在不違反國家教育政策與精神下,擬定最適合當地民風民情的教育政策。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許文思)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