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全職媽媽 上】彭鎮亞以愛和陪伴 為孩子構築安全窩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件簡單輕鬆的事情。過程瑣碎,生活經常雞飛狗跳,是十分耗精神和體力的活兒。40歲的過埠媽媽彭鎮亞喜歡生活有變化,喜歡嘗新,喜歡出門,所以剛剛養育孩子時,她感覺被困住了,有時候會被媽媽的責任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孩子第一次發出咯咯笑聲,第一次抬腳蹣跚走路,第一次搖搖晃晃地撲過來,第一次說愛媽媽,卻已能讓她忘卻疲憊享受滿足。

Advertisement

一家四口美滿幸福。

彭鎮亞於2010年從台灣遠嫁來馬來西亞,2016年女兒出生後她就一直是全職媽媽。今年40歲的她,自2006年大學畢業後,曾經做過服飾店員、總經理秘書等職務。

她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剛滿兩歲的兒子。來到馬來西亞後的她因為外國人的身份,工作也不容易,生育後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全職媽媽。

遠來馬的彭鎮亞在孩子出生後即當上全職媽媽。

ADVERTISEMENT

“當然也可以把孩子送出去請人照顧,但我很喜歡孩子,能有機會親身體驗如何教養一個新生命,在他們每個成長階段都沒有缺席,雖然非常辛苦,但卻是很幸福且有趣的事。”帶孩子雖然很耗心力,但她也從中獲益良多。

剛開始當上全職媽媽,也耳聞不少閒言閒語,比如有次碰到一個不相熟的女子對她說:“你命真好啊,老公賺錢,可以在家裡帶孩子就好,而且只有一個哪有多累呢!”

當時的她只是笑一笑說:“對啊,我也覺得我命很好,像妳就很辛苦喔,要加油喔!”

照顧一個家很累人

雖然是當場反擊了,但彭鎮亞的心裡是很不舒服的。為什麼連一個跟你不熟的人可以這樣對她酸言酸語呢?

“只要當了媽媽,好像任何人都可以對我們的選擇指指點點說三道四似的,我唯有自己內心強大起來,當作是無知群眾在呱呱叫,不往心裡去,我想這是多數媽媽曾經歷的過程。”

身為全職媽媽,彭鎮亞偶爾會自我懷疑,總覺得自己是不是不該放棄什麼,是不是應該更積極地做些什麼讓前途看起來更光明!

但實際上照顧一個家實在是太累人了,真的沒有什麼心力再去做其它事了,所以她覺得就先放下吧,不需逼迫自己,精神內耗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帶孩子雖然有讓我感到滿足和快樂的地方,但同時我也會覺得非常孤單疲倦的,我只好自我克服並在生活中找樂子,且要催眠自己:這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我們會把曾經失去的拿回來。”

Me Time被壓縮

抓緊時間做喜歡的事

彭鎮亞坦言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Me Time”被壓縮得所剩無幾,主要是無後援,全是親力親為,將大部分時間和精神都花在孩子身上。

別以為全職媽媽是躺在家裡沒啥事做的,她除了要照顧兩名孩子的三餐,還要撥出時間陪伴他們遊戲或外出運動。

有時間的話彭鎮亞會準備晚餐,吃完陪兩個孩子玩一會,全家一起看半小時卡通。如果當天特別忙碌沒時間就叫外送或出門吃,也會順便去超市再買點新鮮蔬果。

有出門的話,八九點左右回到家,全家換洗,九點半左右準備上床睡覺,她通常陪兒子睡,但有時也會陪大女兒睡,聽她聊些學校的事情,恍惚中她就那樣長大了。

孩子都睡着後,全家安靜了,她和先生有時會聊聊天,有時就各忙各的,“通常這時間我也較能靜下心寫作。”

享受放鬆時光

完成了作業會捨不得睡,利用最後一點Me Time再刷刷手機或看本書,大概凌晨兩點左右入睡。

“兒子半夜也會醒來很多次,我的睡眠也是斷斷續續的,我常常覺得媽媽的身體是奇蹟,沒有充足睡眠,但仍然可以正常運轉,維持日常育兒所需。”彭鎮亞感慨地說。

雖然Me Time很少,但她仍會抓緊時間做點喜歡的事,吃點零食喝點小酒的,那是她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光。

“如果有朋友相邀,方便的話,我會帶着兒子一起出門玩玩,偶爾我先生能休假的日子,我也會趁機和朋友出去吃飯聊聊天。

“只有在暫時放下媽媽這個身份,就可以好好的充電,我不是那種能做到全年無休,並且心甘情願無止境奉獻的媽媽,我還是需要喘口氣,平衡自己的需求和家庭的需要。”

全職媽媽的生活非常忙碌,除了照顧孩子的三餐,還要陪伴他們遊戲或外出運動。

推崇以理服兒

給予自由但不能過界

彭鎮亞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在規矩中賦予自由。儘量不打罵,以理服兒。她尊重孩子有選擇的權利,但如果是他們不能負責結果的事情就不予選擇。

“比如孩子不願意坐安全座椅,生病了不吃藥,不愛刷牙,天冷不加衣服,這些是原則性的問題,我會堅持到底。”她說。

“就像在箱子裡的球自由滾動,我儘可能讓箱子稍微大一點,但仍然不能過界,這是我目前管教孩子的原則。”

彭鎮亞認同一路陪伴孩子成長的確會更瞭解孩子,尤其在年紀幼小時能立刻抓住孩子的各種情緒和生理需求,從中建立起來的依賴關係也很好。孩子完全不會也不需要掩飾任何情緒,家長給予的安全感很足,這種穩定的情緒會陪伴他們一生。

表達愛很重要

教孩子做溫暖之人

照顧孩子是非常累人的工作。太過疲憊時,彭鎮亞會請先生把孩子帶走,讓她一個人發發呆喘口氣,有時單獨和朋友約會聊聊天,這都是她放鬆自己的方式。

“壓力一直存在,但也不需要把它一直背在肩膀上,該積極努力就努力,但不需時時刻刻焦慮,學會鬆弛一點生活,放下許多完美的要求,人生會容易一些。”

彭鎮亞希望孩子是個溫暖的人,是個會關心別人同時注重自己感受的人,要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父母和孩子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人生夥伴,可以成為彼此依靠的力量。

“要尊重彼此的想法,表達愛很重要,不要捨不得說要天天說。”她如此叮嚀。

彭鎮亞覺得媽媽這個職務讓她變得更寬容了,也明白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論是為了自己或是讓孩子,她都想要把生活過得更好一點。

彭鎮亞覺得媽媽這個職務讓她看待這個世界變得更寬容了。

孩子很貼心

撫平媽媽沮喪的心

說起育兒,彭鎮亞說,女兒小時候很不好帶,很愛哭很黏人不吃不喝體力充沛脾氣又很壞,屬於高敏感寶寶,為此,她每晚睡前都會跟她說:“妳是全世界最棒的孩子,媽媽最愛妳了。”

就這樣說着說着,女兒就長大了,還是非常貼心溫暖的好孩子。現在她仍舊每晚都會對兩個孩子說一樣的話,對她來說也同時在提醒自己孩子很棒,也讓孩子確認媽媽真的很愛他們,光是這樣孩子心裡就會有充足的底氣。

“我女兒三歲多時有回感冒發高燒,突然發生熱痙攣,全身僵硬眼睛上翻,立刻送往急診還住院兩天,直把我嚇壞了,估計壽命大概短了兩年吧,真心覺得只要孩子健康,父母就別無所求了。”她心有餘悸地說。

猶幸,彭鎮亞的兒女都是非常暖心的孩子,雖然平常非常調皮不聽話,但當媽媽生病了或心情有點沮喪時,兩個寶貝就會想盡辦法撒嬌唱歌跳舞逗媽媽開心,寶貝們如此的貼心,教媽媽又如何能不感動呢!

身處資訊時代

不擔心與社會脫節

問彭鎮亞會否擔心日後重回職場,會面對與社會脫節的事情。原來她並不擔心。

彭鎮亞是喜歡新鮮及挑戰的人,更何況身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想要和社會脫節其實也是有點困難的。“但如果是特別或是專業領域工作,我建議要持續精進以免生疏。”

彭鎮亞在臉書開了一個自己的專業“溫太”,傳達“媽媽不是只有母愛而已,媽媽同時也會快樂傷心憤怒甚至也會沮喪。媽媽始終是個人,而人才有溫度。”的暖心訊息。

彭鎮亞想告訴媽媽們,她們都不孤單。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