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享瘦大餐專題】天使與魔鬼餐單 熱量相差逾1000千卡 情人節聰明吃大餐

(香港訊)情人節吃大餐,“鋸扒”是不少情侶的首選。若配上前菜、餐湯、配菜、甜品到飲品……熱量隨時逾2000千卡,超過1個成年女性1天所需熱量(1700至1900卡,以體重為55公斤計算)!以同一分量計算,“天使餐單”與“魔鬼餐單”熱量可相差逾1000千卡。

想與情人享“瘦”,就要認識餐牌上的魔鬼細節!來看營養師教你如何吃得盡興又有營養。

Advertisement

點起燭光,首先端上前菜,沙律、餐湯和麵包是常見配搭。營養師梁曦允表示,沙律的陷阱是醬汁,“可選以醋為主的醬汁如黑醋、紅酒醋等,熱量會控制得好一點,橄欖油亦較佳。相反蛋黃醬熱量較高,盡量避免或要求‘另上’。”

建議選蔬菜湯羅宋湯

餐湯要避免白湯(如鮮奶油蘑菇湯)及洋蔥湯,因含牛油、鮮奶油等材料,熱量較高,建議選蔬菜湯、羅宋湯。餐包則建議法包、酸種麵包等沒有調味的麵包,“盡量避免蒜蓉包,上面會有牛油”,便可“省下”脂肪攝取量去享受主菜和甜品。

主菜登場。一般成年人每天要攝取約7至11安士(約200至310克)肉、魚、蛋及代替品。梁曦允指出,5安士(約140克)牛扒是合理分量,大塊牛扒就建議與人分享;“若打算晚上吃大餐,可考慮早、午餐盡量不吃肉,避免整日熱量攝取量超標。”

ADVERTISEMENT

另外,盡量選簡單烹調方法,“少少鹽和胡椒去煎就最理想,吃到原汁原味,又較健康”,如有醬汁可要求“另上”。二人餐主菜可以選一客牛扒,另一客選其他較低脂肉類,“推介海鮮類,例如鱈魚等白身魚,脂肪量近乎0。”

薯蓉加鮮奶油熱量不低

至於配菜,梁曦允指出,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吃3至8碗澱粉質,1碗意粉和270克馬鈴薯均與1碗飯熱量相若;但要注意烹調方法。

“淨意粉與白飯差不多,但如果是卡邦尼意粉、芝士通心粉,熱量就高很多”。以馬鈴薯做配菜,炸薯條邪惡,根據熱量高至低排列是:炸薯條、薯蓉、焗薯、白灼馬鈴薯。

營養師陸肇麟指出,“很多人以為薯蓉‘清淡’,但順滑的口感是因為加了牛油和鮮奶油,每100克有186千卡熱量,不容小覷。”

想以甜品為晚餐畫上句號,梳乎厘熱量比芝士蛋糕少一半。

1件芝士蛋糕等於2碗飯

梁曦允提醒,甜品同樣含澱粉質,如果想留“固打”(quota)吃甜品,就可能要考慮選蔬菜做配菜,拉上補下。“1件芝士蛋糕、流心巧古力蛋糕等糖分、脂肪量較高,含300至400千卡,相等於2碗飯熱量。”建議選較低熱量甜品,如水果配雪葩、遮喱、寒天等,“1個梳乎厘約160千卡,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要注意酒精也有熱量,梁曦允指出,100毫升(約半杯)紅、白、氣泡酒約70千卡,熱量比同樣分量可樂(含約40千卡)為高。假如要控制熱量,可選無糖汽水、康普茶、花茶等,低熱量甚至零熱量的飲品。

資料來源◇營養師梁曦允、美國農業部轄下的營養素資料庫(USDA)

營養師陸肇麟

營養師梁曦允

早午餐吃輕盈

晚飯後散步消耗熱量

同樣是6道菜晚餐,不同食材和烹調方法,天使、魔鬼立即現形,熱量差倍!

梁曦允提醒,即使選對了“天使餐單”,也佔成人女性一天所需熱量一半,所以,早、午餐要吃輕盈一點,晚飯後與情人一起散步,消耗熱量。

“鋸扒”選擇中,以牛扒為主菜的選擇有不同品種、部位的牛,熱量和脂肪可相差1倍。

“牛肉是高蛋白質來源,還有豐富微量營養素鐵和鋅。”營養師陸肇麟指出,蛋白質是組成肌肉和免疫細胞的重要元素,每100克牛肉(瘦肉85%)有約20克蛋白質、約2毫克鐵質及約4毫克鋅。鐵質不止補血,還與鋅一樣有助維持免疫力。

近骨位置脂肪重災區

牛扒不同部位、不同品種、不同飼養或烹調方法,即使同一重量,熱量和脂肪可以相差很遠。

西冷、肉眼、牛小排……肉味各有特色之餘,營養價值亦大不同。肉眼即牛肋脊,靠近牛背,因不常活動,口感軟嫩,油花較多(見圖“牛脂肪部位”);陸肇麟指出,“近骨位置,是脂肪‘重災區’”,當中以牛小排最高脂,每100克有26克脂肪、300千卡熱量。

“鋸扒,建議選西冷、牛柳(又稱菲力),因為脂肪、熱量都較低,西冷是牛後腰背脊肉,因靠近後腿,脂肪量較少;牛柳位於腰脊內側,同屬較健康之選,兩者無論脂肪或熱量,都比牛小排少近一半。”

和牛安格斯牛油分多

提起頂級牛扒,大家第一時間想到和牛和安格斯牛。不少人追求“雪花”、入口即融。“為何入口即融?因為油分較多,相對沒那麼健康。”

陸肇麟指出,和牛、安格斯牛脂肪含量,比其他品種多10%;以和牛為例,100克和牛肉眼扒約30克脂肪、312千卡熱量,而普通肉眼扒約22克脂肪、230千卡熱量。

穀飼牛脂肪熱量較高

不少牛扒標明草飼或穀飼,有何分別?草飼牛吃草,多是放養,肉質較結實;穀飼牛吃穀物飼料,如粟米、雜糧等,飼料油分較高,所以肉質較鮮嫩,油花較豐滿,脂肪和熱量都較高。

慢煮熱量低過煎牛扒

近年流行慢煮,牛扒以真空密封,長時間低溫烹煮,“好處是肉的纖維不會大幅收縮,肉質較柔軟。”

陸肇麟續指,慢煮有可能保留部分易被熱力破壞的營養素如維他命B,但實際上並沒有明顯營養差異。

營養師梁曦允比較慢煮和煎牛扒,指前者熱量較低,因為慢煮牛扒經低溫烹煮後只需略為煎香,用油量和吸油量較少;而一般煎牛扒從生肉開始煎熟,用油量多之餘,牛扒也會吸較多油。

至於威靈頓牛柳,雖選用脂肪比例較低的牛柳,但以風乾火腿和經牛油炒香的蘑菇作餡,再以酥皮包裹,陸肇麟認為不太健康,“酥皮以起酥油、人造牛油,甚至動物牛油製作,增加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他參考某品牌威靈頓牛柳營養標籤指,每100克熱量達360千卡、19克脂肪、10克飽和脂肪。

綜觀上述3種煮法,梁曦允按熱量低至高排列,分別是慢煮、煎煮和威靈頓牛柳。雖然威靈頓牛柳最“邪惡”,但陸肇麟認為,“只要不是餐餐吃,又無須將熱量、脂肪計得很嚴謹,享受食物就可。”

乾式熟成牛扒熱量高

近年大熱的還有乾式熟成牛扒,將生牛肉放在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的地方,風乾21至45日。梁曦允指出,牛肉在熟成過程中水分流失可達48%,但蛋白質或營養素沒有太大變化,“整件牛肉濃縮了,變相熱量會拉高”。點一客牛扒,同一部位同一重量,經熟成處理過的,熱量會相對較高。

資料來源◇營養師陸肇麟
資料來源◇營養師陸肇麟

片狀面膜方便易用

有傷口敏感肌不宜敷

市面上的面膜種類繁多,片狀、霜狀、泥狀、泡沫狀等各具優點。不過,要數當中比較方便易用的,相信會是單片包裝的片狀面膜。

近年片狀面膜發展得越來越多元化,你知道當中的分別嗎?

片狀面膜有許多方便之處,除了簡單易用外,市面上一般常見的款式,通常由浸有豐富精華的紙張或棉花製成,質地輕薄柔軟,能夠好好貼合皮膚,幫助有效吸收面膜中的營養成分,使皮膚保持滋潤。相較於泥膜,片狀面膜使用後只需從面上取下,無須額外清洗或擦拭。

亞洲地區流行片狀面膜

片狀面膜在亞洲各地非常流行,尤其韓國和日本均有推出價格相宜的片狀面膜,令不少觀光遊客搶購囤貨,成為送禮自用的“最佳手信”。韓國的片狀面膜以其豐富成分、創新配方和可愛的包裝聞名,成為近年的美妝潮流。日本傾向流行藥妝片狀面膜,這些面膜通常聲稱具有高效的成分和專業的護膚技術,針對不同皮膚問題,如美白、抗衰老、緊致等,從而提供針對的解決方案。

然而,為何片狀面膜在歐美國家不及在亞洲般流行?除了因為片狀面膜強調補水保濕,更適合皮膚偏薄的亞洲人,其次是歐美人的面部輪廓稜角分明,五官亦比較立體,不太適合敷片狀面膜。對他們而言,使用霜狀、泥狀的面膜可以敷到片狀面膜覆蓋不到的面部位置,作重點分區護理。不過隨着片狀面膜的質素不斷改良,亞洲美妝風潮又越吹越烈,片狀面膜在全球不同地區也再度流行起來,很多國際品牌亦加強推出片狀面膜系列,將其引入不同市場。

關注環保推可重用面膜

至於在成分方面,傳統的片狀面膜通常主打滋潤和保濕功效,當中所含的保濕成分,如透明質酸、甘油、蜂蜜等,可於短時間內提供大量水分給皮膚,有助改善乾燥和缺水的問題。隨着美容科研進步,片狀面膜亦開始提供更多不同功效,例如針對痘痘、敏感肌或改善皺紋等問題。

另外,近年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議題,一些品牌亦跟隨市場變革,開始推出可生物降解,或可清洗重用的片狀面膜,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讓片狀面膜在美容護膚領域持續流行。

敷片狀面膜是簡單快速的護膚方式,但很多人對其實際功效、如何挑選片狀面膜等問題還是一知半解,皮膚及性病科醫生林嘉雯指出,每當敷完片狀面膜後,我們總會感覺到皮膚變得水潤、乾紋減淡,甚至顯白,原因是敷面膜時,面膜令精華及皮膚處於一個密封的狀態,面膜中的精華及水分因而較容易被皮膚表層吸收,令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變得水分充足。

然而她補充:”但這些精華是否能深入皮膚的深層,造成改變,還有很多因素決定,例如護膚品物質的分子大小。這些成分要進入皮膚深層並不容易,所以敷完面膜後,皮膚立即出現的水潤情況,一般只是短暫效果,隔幾小時後,皮膚又會回復原狀。

不過,她認為可以視敷片狀面膜為“急救”的方法,例如乘搭飛機後,皮膚變得很乾燥,需要急救,便可以一用。

出現刺痛感應立刻清洗

很多人也誤以為天天勤敷面膜,便能達到美肌之效 ,事實上又是否如此?林嘉雯表示,並不需要每天使用,以免造成過度刺激,她建議每星期使用的次數應不多於兩次。至於該如何挑選片狀面膜,使用時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事實上,並非人人需要敷面膜,尤其是敏感皮膚人士更不宜使用,反而做好平日皮膚護理才更加重要。”

另外,她提醒若皮膚有傷口,亦不宜敷面膜;若使用時出現刺痛感,更應立刻清洗。

文◇張淑媚、李欣敏《明報》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