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醫超越線】非酒精性脂肪肝竄起 肝癌死亡人數暴增

文 ◆ 陸庭譯大夫

B型肝炎問題迄今尚未獲全盤解決,因現仍有數以億計的帶原者,至今仍苦無對B肝帶原者俱特效的西藥可用。

Advertisement

另外則是對B肝帶原不必治療的說法,影響了帶原者尋求以傳統中醫藥(TCM)有效治癒的意願,令人扼腕。須知B肝帶原癌變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00倍以上。

陸庭譯大夫
(TY Lok)

(台北訊)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於2020年,全球新增了905,677個以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為主的肝癌案例,而死亡人數則高達830,130人,雙雙創下新高紀錄,預計來年仍將持續增加。

理論上,這似乎不應該發生,因對B肝婦女所產新生兒強制性接種B肝疫苗,能有效阻遏HBV代代相傳,加以抗HBV的核苷(酸)類似物(nucleo(t)side analogues;NAs)能抑制HBV-DNA的複製,而直接作用藥劑(Direct Action Agent, DAA)能抑制HCV,所以,HCC的發生與死亡人數應不至於失控。但事與願違,相關統計就是不斷攀高。

ADVERTISEMENT

仍有數以億計B肝帶原者

事實上,B肝問題迄今尚未獲全盤解決,因現仍有數以億計的帶原者,至今仍苦無對B肝帶原者俱特效的西藥可用。另外則是對B肝帶原不必治療的說法,影響了帶原者尋求以傳統中醫藥(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有效治癒的意願,令人扼腕,須知B肝帶原癌變的機率是正常人的100倍以上。

而TCM能有效治癒慢性B肝與帶原的臨床實驗與機轉均已有論文在期刊上發表,並非空穴來風。

另外一個令人擔心的發展的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竄起,橫掃已開發國家,而飲食西化的開發中國家也逐一淪陷,使得相關的HCC發生與死亡人數暴增。

按NAFLD是指肝細胞的脂肪含量超過細胞總重量的5%即可歸為本病。因此,肥胖並非診斷的唯一依據。事實上,有不少的NAFLD的病人屬於瘦削體型。

20% HCC由NAFLD癌變而成

NAFLD現已成為已開發國家最常見的肝臟疾病,也是該等國家HCC的主要原因。例如在美國,10%至20%的HCC是由NAFLD癌變而成,其機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NAFLD的癌化過程不需經過肝硬化階段,若與其他危險因子結合,其癌化機率將會倍增:

1. NAFLD的患者同時患有B型或C型肝炎。

2. 肥胖/體重過重:形成HCC的機率將增加40%-80%。

3. 糖尿病:可能由於胰島素阻力形成reactive oxygen species。進而造成肝臟發炎與癌症。若這些糖尿患的肝抗胰島素物質glycemic控制失調,HCC發生率又將大幅升高。

4. 肝硬化:NAFLD病患若進展成肝硬化,其癌變機率將大幅提高。

5. 脂質代謝障礙(dyslipidemia):使NAFLD癌變機率升高

6. 基因突變:例如PNPLA3 148M突變。

7. 老化:NAFLD癌變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8. 病理變化:病程的進展所形成各種組織惡化,如肝纖維化,若再加上菸癮、酒精、飲食不節、作息不正常,過勞,HCC的機率必將增高。

少數HCC高危群主動追蹤

許多肝病醫師與學者均表示,由於病患的無知與忽視,僅少數HCC高發生危險群會主動追蹤檢驗,而大部分病患都是等末期HCC的臨床症狀逐一出現後,方會慌慌張張,氣急敗壞地到處求神問卦,遍試各種偏方,但往往為時已晚。

這是肝癌防治的致命傷!也是筆者30多年來目睹悲劇而無能為力的心頭之痛!也許是因緣不俱足,也可能是筆者說服力不夠,未能勸請HCC高危險群定期追蹤檢驗,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但可供使用的資源較多,治癒的機會也不小,而癌末所剩的治療手段與時間被壓縮得很厲害,且癌末的痛是嗎啡都不能止的痛,令病患生不如死!

這些HCC高危險群包括下列:

1. 肝硬化:臨床醫學統計證實,80%以上的HCC患者,都兼具不同程度的肝硬化,顯示肝硬化確是肝癌的溫床。

2. 家族性肝癌:筆者臨床30多年,目睹不少這類型悲劇。一家七、八個兄弟姊妹,最後只剩下二、三人,其他人都已在不同時期陸續因肝癌往生!

3. B肝族的HBsAg長期無法轉陰,表示在肝細胞核中的HBV的複製模板cccDNA很難降解,長期在復制,使HBV的DNA整合進入肝細胞DNA的機率大增,HCC當然很難避免 。

4. B肝、C肝與NAFLD患者長期接觸其他危險因子,諸如菸、酒、有毒的化學物質如農藥、輻射線、被黃曲毒素污染過的食物、長期熬夜等。

5. NAFLD患者兼有糖尿病、菸癮、飲酒、體重過重等。

6. 年紀較大者:HCC的發生率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PIVKA II+AFP+ASAP

偵測評估肝癌療效

PIVKA II + AFP + ASAP電腦演算模式為早期偵查小型肝癌與客觀評估肝癌治療效果等新利器。

PIVKA II 為新一代的肝癌標記,在HCC患者血液中明顯升高,無HCC者則正常。因此,它對肝癌的特異性、敏感度與精確度較高。若PIVKA II與AFP合併使用,其互補性額外提高偵測敏感度達31%。

可有效防範HCC

ASAP電腦演算模式則是利用年齡(Age) + 性別(Sex) + AFP + PIVKA II這4個參數,利用電腦演算,所獲結果,可用於預測肝癌高危險群的罹癌風險低、中、高。

換言之, PIVKA II + AFP + ASAP電腦演算模式可用於有效防範HCC,適用於下列各種不同狀況:

1. AFP 陰性,即<20ng/mL的患者,多見於NAFLD患者。

2. 偵測早期肝癌,尤其是<3cm的小型肝癌。

3. 肝癌術前與術後結果有助於評估肝癌切除/電熱燒灼法的療效與預後。

4. 評估經動脈導管腫瘤化學栓塞(Trans 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 TACE)

與經動脈導管腫瘤放射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Radio Embolization, TARE)治療肝癌之療效。

5. 評估術後肝癌復發的風險。

6. 其他。

APASL論文確認價值

亞太肝臟醫學會(Asia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於2023年1月30日發表一篇論文“Utility of Combining PIVKA ll and AFP in the Surveillance and Monitoring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確認PIVKA ll+AFP在亞太地區用以偵測與監視原發性肝細胞癌有其意義與價值。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