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一個躁鬱癥患者的剖白 下篇】遵醫囑並融入社會我重新站了起來

撰文 +攝影:劉忠萬

躁鬱症復發的時候,通常是在病人遭受壓力和刺激之時。這時候,就好像天快要塌下來一般,病人必須立刻複診以免影響生活作息。精神疾病在專業的醫療下,病人是可以如常人般高效地生活,就好比患有高血壓或是膽固醇過高的病人,只要聽話服藥,並定期做檢查,調整生活作息,他們一樣可以健康地活着。

Advertisement

歷經想要離開這世界,失去了盼望以後雨後天青前方豁然開朗,讓我覺得人生還是值得的。

第一次見精神科醫生後回家的路上,我的內心很明顯的鬆了一口氣,像是放下了心中大石──終於找到了我失序背後的原因。

過去幾年,我一直在責問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我和其他人不一樣?為什麼我的情緒處理得這麼糟糕?為何我無法建立一個正常的人際關係?

很多在我亢奮時期做出來的成績,卻在狂躁發作時被摧毀。我已經很久感受不到快樂,我總是鬱鬱寡歡,對過去太過留戀,無法往前看。這些都是精神疾病最常見的特徵。

ADVERTISEMENT

確診了之後,我也確認了其實我沒那麼糟糕,我只是生病了,只要專心治療就會好起來。

積極接受治療的這兩年多裡,我也經歷過病情的反覆折磨,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讓我疲乏,多次想要放棄。

我在社交媒體分享我生病的經歷,得到的迴響讓我非常驚訝。我收到很多鼓勵,有病友告訴我說終於有人說出他們的感受了;也有一些患者的家屬私信我分享他們身為照顧者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

不是“想開一點”能解決的事

心理疾病的治療其實就像其他的慢性疾病,在科學上來說,只要遵醫囑並按時吃藥,病情是可以得到舒緩,或是控制的。

如今多數的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對於這類疾病的醒覺已越來越高,患者不會像過去般備受歧視。但在馬來西亞,仍舊有一票人認為精神疾病不應該仰賴藥物治療,這將導致永遠走不出來。

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心理疾病的產生,是病人大腦中的“快樂因子”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失衡所導致。這些問題並非是“想開一點”就能解決的,而隨着醫療各方面的進步,我們吃進去的藥物對人們身體產生的副作用,已沒有以前那麼大了。

我曾在社禖收過一條私信:“我很後悔當時候叫他少吃藥”。這是一名傷心的母親的心聲,她的兒子在不久前自盡身亡。她希望其他病人的摯愛,不要像她那樣經歷這種喪親之痛。醫生要看,藥要吃。精神疾病不像感冒,吃了特效藥,馬上好轉,而是需要時間去療養才能慢慢起到作用。

心理疾病的治療其實就像其他的慢性疾病,在科學上來說,只要遵醫囑並按時吃藥,病情是可以得到舒緩,或是控制的。

正面迎戰 不逃避全心克服它

精神疾病有多種分類,有抑鬱症、躁鬱症、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等都是。每一種都略有不同,治療方式也很不一樣,即使同樣是抑鬱症病人,他們的病症表現也有所不同。有者會出現幻聽,有者會焦慮噁心等。對於精神疾病,萬萬不可自我診斷,交由專科醫生去判斷吧。

而我是在自覺有些不對勁並在好友的鼓勵之下去求醫,然後不逃不避,承認它,面對它,克服它。期間我也遇見一大部分的病人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了,即便身邊的摯愛鼓勵求醫,他們也會暴怒說自己沒事,令家人即使要伸援手也束手無策,致使患者病情一拖再拖至不可收拾。

病情日趨嚴重以後,病人可能無法自理。不想上班,不要上學,對生活徹底失去興趣,甚至想要了結自己的生命。

幫助我(右)穩定情緒的,是運動:泰拳加上健身。運動能幫助分泌快樂激素,增強自信心。

運動健身

作息規律非常種要

對於精神疾病患者而言,生活作息必須非常規律。

首先,我們的抗壓能力比一般人弱,遇到壓力的時候,我們的情緒很容易爆發,所以要瞭解自己的耐受力有多少。其次,足夠的睡眠能讓我們好好休息,這對情緒的調劑很重要,我也盡可能不碰咖啡因,因為這會令心跳加速,容易引起焦慮。

當然,一定要準時服藥,不能擅自停藥。一些病患在自己比較開心,或者情緒穩定了一些些後,就自個兒決定停藥,或是斷斷續續地服藥,這些對於情緒的穩定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對我而言,幫助我穩定情緒的,是每週一至五的運動:泰拳加上健身。運動能幫助分泌快樂激素,可以讓人比較快樂,也能增強自信心。

健身是我的快樂泉源之一,看到體態的進步,整個人也開心許多。

典型行為

不計後果想做就做

躁鬱症患者有一個很常見的行為,就是大手大腳地花錢,或者報復性的胡亂投資。銀行裡有多少錢,發病時不作二想統統花光。我也經歷過類似的情況。廿多歲那幾年,我幾乎存不到錢,我常常為一件事不假思索地花錢,當時覺得這樣是敢做,很酷。可是到最後總是三分鐘熱度,沒勁繼續。

比如說,我想旅行,我就會不多加考慮的地立刻訂機票上路,即便銀行裡沒存到錢。旅行回來後,還得靠父母來收拾我的爛攤子。在接受治療以後,購物的慾望比起以前改善了許多,買該買的,不該買的就不去多看。

這些都是很典型的躁鬱症行為,卻往往被大家忽視。所謂的“熱血澎湃”的舉止,說難聽點,其實只是狂躁發作。它來了又走,所以我們永遠成不了大事。

最強後盾

家人支持戰勝黑暗

我是頗幸運的,因為在我陷入絕望之時,有家人的支持作後盾。在病發最嚴重時期的2021年尾,我每天起床,胸口總是悶得快喘不過氣,每天只想要捲縮在床上。我無法克制地往牛角尖裡鑽,即便理智告訴我,那擔憂是不存在的。慶幸的是,父母全心陪伴着我走出陰霾,讓我可以毫無經濟壓力地,慢慢走出來。也就是在這最黑暗時期,我也看清了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

那些躺在床上生不如死的日子,我記憶猶新,絕望的眼淚在昏暗的房間裡不斷落下,前路似乎沒有終點……直到我遇上合適的藥物,在兩個星期開始奏效了,我才漸漸覺得沒那麼悲傷,胸口也沒過去那麼緊繃了。

病情較為穩定的這一年,我(右二)慢慢恢復以往的工作,一步一步找回自己。

從零開始

重拾信心重回崗位

精神疾病患者在病情穩定後也可以如正常人一樣生活,絕對沒有“生病了以後就沒前途”這回事。

我在重拾信心後,開始從瑣事做起,慢慢地回到了工作崗位,再非常緩慢地重新塑造我的人際關係。從零開始,是可怕的,像是一個人獨自拾起散落滿地的玻璃碎片,一件件地拼湊起來。但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了,接下來遇到的,應該不會比這更糟糕的了。

生病的時候,我對原本熱愛的媒體工作變得非常排斥,處在恢復期時,我慢慢地找回那份熱忱,一點一點慢慢去做。我曉得的,躁鬱症有很高復發的機率,所以我不能把自己逼得太緊,盡力而為即可。面對不如意的事情,我學會坦然面對,聽天由命吧!

經歷這些高低起伏以後,我常常告訴自己,要珍惜當下。當下的快樂才是最真實的。我們終將為過去的選擇埋單,但是不要再回望過去,也不要對未來有太多執念,一切順其自然,即可。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