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精選即時國內

葉茹琳:瞭解生態習性 走入山區探索長尾獼猴 

報導:陳玉燕

(大山腳20日訊)檳城眼鏡食葉猴保育計劃(Langur Project Penang─LPP),為幫助人類更瞭解猴子的習性和生態,昨日在卓坤森林公園舉辦“我們的聯結”熱帶雨林活動,並首次以長尾獼猴為觀察對象。

Advertisement

該活動是配合世界物種大會虛擬活動的一部分,早上8時30分開始至中午12時結束,共有19人隨該組織成員包括創辦人葉茹琳(34歲)及項目執行員李抒育等人,走入山區探索長尾獼猴生態,途中也學習辨識各種草本植物。

葉茹琳說,長尾獼猴與人類有太多相似之處,比如人類早上起床後會如廁、梳理打扮、外出及工作,同樣的,猴子“起床”後會拉屎、梳理、移動、覓食並與其它“夥伴”一起生活。

“人類聊天開心時展現笑容,猴子的笑則是恐懼的表現,在猴子語言中這叫做’恐懼的笑容’(fear grin)。相反的,猴子友善時會作出’咂嘴’(Lip Smacking)的動作,人類平時喜歡擼貓擼狗捉狗蝨,而猴子更是這方面的’專家’,它們經常幫同伴捉蝨。”

民眾受促勿餵食野猴,以免破壞它們的家和自然生活,導致垃圾處處。

ADVERTISEMENT

減少誤解衝突

她說,猴子不悅時,會揚起眉毛或睜著眼睛開嘴巴,就和人類一樣,猴子之間也會吵架,傷心生氣時會拿東西出氣;但猴子與同伴和好時,則是展現讓友伴捉蝨的善意行為。

“熱帶雨林活動旨在幫助人類瞭解長尾獼猴的行為和習性,教育人類,也保育動物,理解牠們越多,就越能減少誤解、衝突和糾紛。”

她指出,過去長尾獼猴給人狡猾、兇猛、愛搶東西、破壞農作物、攻擊人類等壞印象,卓坤山也曾發生多起猴子攻擊人事件。

她認為,以上事件的最大因素,應歸咎人類影響了牠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態,特別是通過人類的餵食行為導致。

2016年開始眼鏡食葉猴研究的葉茹琳,創辦了檳城眼鏡食葉猴保育計劃,並於2022年向公司委員會註冊成為社會企業,如今獲得國際長尾獼猴計劃贊助經費及合作一年,以推動長尾獼猴保育工作。

她說,熱帶雨林活動免費參與,旨在推廣及教育人類探索差異之美,並在共同環境中和諧共處。

她說,當人類不能理解長尾獼猴的行為語言和表情時,冒犯了它們,它們就會出於自衛而採取反擊行動,如果理解彼此獨特的語言,就能以尊重和同理心面對它們。

應人性化處理猴患

葉茹琳說,人類應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猴子共存,並以人性化的方式處理猴患問題。

“比如當它們出現在屋頂時,民眾可採用噴水的方式驅趕,或放置獅子和老虎的玩偶阻嚇,至於農民在包裹樹上的水果時,可選用不易被弄破的尼龍袋。”

她指出,長尾獼猴在我國被列為受保護動物,然而並非被歸納為‘完全受保護動物’,民眾如遇到它們不必感到害怕,只要不進行任何互動、眼神接觸和交流,也不要餵食,它們自然就會離開,或需要時以登山杖輕敲地面,示意它們離開。

葉茹琳(右三起)及李抒育與拎著《猴姐姐》書藉的參與者及家人合照。

卓坤森林料有200長尾獼猴

葉茹琳說,長尾獼猴是卓坤森林最常見的猴子,不過目前仍未知其正確數量,根據該組織觀察,從該公園前方至後方停車場,就發現4個長尾獼猴群體。

“每個群體估計有30至50隻,因此只是兩處停車場的範圍,估計有約200隻長尾獼猴。”

她說,該組織已瞭解及收集人類與長尾獼猴互動的資料,如瞭解人類餵食的目的及訪問鄰近居民,資料可供日後研究用,活動成果也將會提交給國際長尾獼猴計劃,以便評估及探討日後贊助更多類似活動。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