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即時國內

沈聯濤:人才最關鍵 馬要發展需邁向3T

(八打靈再也18日訊)國際經濟學家丹斯里沈聯濤說,馬來西亞如果要全面取得發展,就需朝向3T即技術(Technology)、旅遊(Tourism)和人才(Talent)的戰略方向邁進,而最第三個T最關鍵。

他說,唯有提高對知識經濟(KBE)投資的緊迫性,才能加速大馬在這3T戰略方向的研發。

Advertisement

張聰(右)在郭清江(左)的陪同下,頒發紀念品給沈聯濤。

大馬“送出”高檔人才

他指出,中、美兩國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競爭,誰擁有最高檔的人才誰就是贏家;誰把人才踢出去,不吸引海外的人才就是輸家;然而,大馬的戰略卻是把高檔的人才送出去,廉價的人才收回來。

沈聯濤今日在八打靈再也南洋商報總社視聽室舉辦的《東南亞講堂(2023年吉隆坡場)》、主題為“疫情與大選之後,馬來西亞的經濟展望”的經濟講座上這麼表示。

ADVERTISEMENT

需把握知識經濟商機

他也說,全球經濟數位化是一個絕佳機會,意味著未來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是發展方向。

沈聯濤說,由於冠病疫情加上不斷增加的應用程式的使用量,數字經濟領域新增的線上購物者超過7億;突顯亞洲數位化未來。

他說,中國有阿里巴巴、騰訊,美國則有Google、亞馬遜或蘋果等科技巨業。

大馬印尼先擁有線上平台

“最先擁有線上平台的,是大馬和印尼,大馬先有Grab卻被新加坡搶去了,實際上大馬人民的腦子是很靈活的,只是自己市場平台不夠大。”

他強調,如果能使用自己的智慧、用全世界的資源與人才來發揮未來,從資源角度看,大馬是要比台灣、芬蘭強;但為何做不到呢?在於大馬缺乏“人和”。

 

最佳語言人才在大馬

沈聯濤說,華人使用華語與西方國家或其他國家的人對話,是雞同鴨講講不通;而最好的、最佳的語言人才是在馬來西亞。

他說,大馬華裔會說華語、英文和馬來話等語言,如果要與印度經貿,也有會說淡米爾語的印裔,而大馬還有穆斯林,若要進入中東或與阿拉伯國家的商家對話,都沒有問題。

“因此,大馬是三元化或多元語言的國家,要說英文、馬來文或阿拉伯語的人都有,所以機遇是我們的,是看我們怎麼抓住這個機遇。”

 

搞政治趕走外資

沈聯濤說,中美兩國競爭造成中資外移,也走來大馬,可是2018年大馬各政治聯盟在搞政治,導致外資遷向了印尼、越南、菲律賓和孟加拉;因此,機遇僅是抓不抓住的問題。

他說,天時與地利,雖然東亞也有吵鬧,但30年來東亞還是第一,先是日本然後韓國等等4個經濟體,之後是中國,一直在崛起,中國邁向了工業、科技及出口方向的發展,建立了全球供應鏈。

 

勿過度依賴內需舉債

沈聯濤說,如果大馬只靠境內消費,是難以長遠走下去;所以我國需要擺脫對國內消費與債務融資增長的過度依賴,向新方向轉型。

他說,大馬的結構性財政問題,就是收入持續疲軟,債務成本負擔越來越重,私營部和政府沒投資,嚴重依賴國內消費來支援國內生產總值(GDP)。

他透露,這一年來經濟恢復是靠借錢來自己消費,才能喘一口氣,但依靠自己借錢消費,真的走不下去,反之應該靠老外來消費才算成功。

 

沈聯濤說,如果在GDP方面,大馬無法與越南等國縮短GDP的差距, 10年後大馬將為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打工。

他說,經歷了疫情,他發現大馬在醫療、公共治安等體系,比其他國家做得好,死亡率也偏低,應該受到表揚的。

他表示,疫後問題來了,挑戰也非常多,大家都在獻策,可是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其實大馬需要系統地思維,以分析出路。

他說,2023年大馬的經濟表現與挑戰包括了政府繼承了高額債務負擔、國家正經歷著治理的衰退、國家需駕御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投資還未恢復至疫前水平、經濟挑戰影響人民的生活。

“大馬的經濟目前正逐步而穩定的復甦。根據2017至2027年大馬分經濟和金融指標,大馬2017年的GDP為5.8%、2020年為5.7,而2027年預期為4%,可是問題來了,我們擁有石油等天然資源,人才生產率還在增長,也不缺,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而越南、菲律賓的GDP可去到6或7%,大馬2027年卻只有4%的預期。”

他說,越南擁有1億的人口,如果她取得7%GDP的成長率,10年之內越南的GDP就會翻一番;10年後大馬將為印尼、菲律賓和越南打工。

“我國4%的預期GDP,僅只是靠個人消費來支撐的,為何只是靠個人消費呢,因個人在投資自己國家方面出了大問題。大馬的債、企業債務在全球是數一數二的;大馬是富有的國家,但借錢這樣的舉措是不可繼續沿用的。”

 

沈聯濤說,大馬在第12大馬計畫下的目標,即實現高收入地位及碳中和經濟,目標是一流的,但執行力“對不起,不是一流的”。

“用二等思維,如何達到一等成績呢?”

他說,2023年財政預算案的3大支柱即政治團結、政府節約和社會為公,是對的,但要如何達到是一項問題。

此外,他說,由於大馬在碳中和領域很有優勢,應與國際機建構立起市場連接,以應對和實現氣候改變的目標。

人才融資品牌是微中小企3痛點

沈聯濤說,微小企業和中小企業目前面對3大痛點,分別是人才、融資和品牌。

他認為,品牌就是一個“信”字,而大馬不缺創新的人才,問題是能否得到融資?

“沒有抵押品發祥街是不會借錢給你的,銀行很少借錢給窮人,都是借錢給有錢人。那麼他們走這條路,銀行會幫他們嗎?

“矽谷銀行就是幫助新創,最後倒了,這代表矽谷銀行的思維和做法有問題,所以融資需要有新的思維。”

應自建融資平台培育人才

沈聯濤認為應該建立自己的融資平台,靠自己的人才培育自己的人才,才是真正的道路。

“矽谷成功,不是他們的銀行成功,而是矽谷里面的創業家找到錢時,拿這些錢來培養後二代,所以建立了良性的循環。”

他說,國外有很多做得非常成功的大馬人,他們在國外投資,為什麼不投資給自己國家裡的人呢?

“我們自己找的錢,應該投資在自己的下二代,如果不投資,輸了怪誰?只有怪自己。自己不信自己,怎麼會成功?”

《東南亞講堂(吉隆坡場)》在八打靈再也南洋商報總社視聽室舉行。

招外資不能“反客為主”

沈聯濤說,國家歡迎外資進入,必須注意不能“反客為主”,而是要歡迎外資過來,協助提高自己國人的未來競爭力。

他在受詢及東盟國家如何在中美貿易戰中抓住機遇時說,每個國家的戰略都不盡相同,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與道路,並且建立起平台,以便幫助尤其是中小企業取得包括科技在內的知識。

他指出,全球最好的知識實際上都在網路上,但是這些知識未必在微小企業、中小型企業和鄉區中獲得運用,因此他建議不要“國際化思維,本土化行動”,而是更應該“系統化思維,本土化行動”。

他舉例全球頂尖專家到沙巴內陸地區談起氣候變化的課題時,土著根本摸不著頭腦,因為切身的問題沒有解決,就很難去思考國際化課題。

“所以不要談論國際化,卻無法行動本土化,我們要專注本土化行動,但是‘人不和’也無法做到。”

 

小權不放 大權必失

針對政府應該如何解決“人不和”的問題,沈聯濤說,大馬行政幾十年來都是集權制度,但是小權不放,大權必失。

“若政府將權力下放給大眾,大眾受益後自然會支援政府,從而得以鞏固領導地位。”

他指出,大馬擁有天時地利,但是“人不和”的問題,並非是一兩天就能解決的事,但是一般上,大家最忙於處理的事情,可能是最迫切的事,卻未必是最重要的事。

“我們現在應該怎麼做?實際上就‘放’,大馬這幾十年都是集權制度,幾位領導都越來越集權,政府部門也越來越集權到首相署,現在是‘下放’的問題。”

《東南亞講堂(吉隆坡場)》是由世華媒體集團、新加坡聯合早報和南方大學學院聯辦;留台聯總和東盟中國投資促進會協辦,並由吉隆坡IBIS HOTEL贊助。

出席者包括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世華媒體集團顧問翁昌文、星洲媒體集團執行董事兼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世華媒體(馬來西亞)集團總編輯兼《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星洲日報》執行總編輯陳漢光、新加坡《聯合早報》執行總編輯韓詠梅、南方大學學院董事長拿督陳洺臣和《中國報》執行總編輯林明標。

還有東盟中國投資促進會總會長拿督斯里陳榮立、留台聯總副總會長黃裕源、中總永久名譽會長丹斯里鍾廷森、丹斯里林華龍、總會長丹斯里盧成全、董總主席陳大錦、副主席楊應俊和華社資料研究中心署理主席拿督郭義民等。

本場講座的主持人是《南洋商報》總編輯羅依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