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晶片法案還是優惠政策嗎?

最近幾個月,世界科技龍頭公司英特爾、台積電、三星和美光都已陸續分別獲得來自於美國《晶片法案》提供的直接資金,總額超過290億美元。

美國政府說,這些投資將有助於美國本土的半導體製造能力快速提升及整體發展,美國的半導體產能也將在2032年前提升2倍以上,並掌控全球近28%的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晶圓製造,屆時中國的佔比可能只有3%。

Advertisement

晶片供應鏈很脆弱

拜登政府在2年前推出《晶片法案》,旨在在美國建立半導體研究和製造能力。530億美元資金的發放凸顯了拜登政府對美國對外國晶片依賴加深的擔憂。根據拜登政府的說法,若沒有《晶片法案》,美國的晶片製造產能占比,到2032年時恐進一步下滑至8%。

《晶片法案》最引人注目的條款之一是禁止獲得美國資金的公司在中國大幅擴展先進制程晶片的生產,該禁令將持續10年。違反禁令或未能解決違規問題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換句話說,接受美國政府補助的公司不能在中國投資半導體產業。

確實,儘管美國在晶片設計領域仍處於領先地位,但大部分製造已轉移到海外。對美國軍事和經濟至關重要的最先進晶片,90%以上是在台灣生產的。考慮到中國對台灣的挑釁和可能的軍事衝突,難免對供應鏈脆弱性產生擔憂。

ADVERTISEMENT

與此同時,中國在較不先進的晶片市場份額上有所增加,這些晶片對汽車、電子產品等仍然至關重要。美國雖然生產了12%的晶片,但缺乏全球最先進的製造能力。

4年前冠病疫情期間的晶片短缺突顯了供應鏈容易受到干擾的問題。晶片短缺將導致導致汽車短缺和價格上漲,進一步加劇通脹問題。

美國在晶片製造方面的成本相對比其他亞洲國家高出50%,且很難找到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即使提供相同的培訓和設備。雖然美國在晶片設計技術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晶片製造所需的專業技能方面卻存在不足。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警告過,將半導體製造轉移到美國以求經濟安全是昂貴且可能徒勞的。此外,雖然美國提供的530億美元補貼數字看似巨大,實際上卻不足以創建一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產業政策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只有在適當的情況下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而且產業政策就像戰爭一樣,可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

復甦半導體製造業

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只要缺少一個元素,整個供應鏈都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在保護自身經濟安全的同時,加強經濟安全,可能是一種戰略選擇。

無論如何,美國確實是在復甦自身的半導體製造,以減緩對亞洲晶片的依賴,只是要生產出先進晶片仍需要數年的時間,而且半導體市場變化無常,未來也充滿競爭,當全球半導體景氣反轉直下,需求不可避免地下跌時,美國半導體製造業能否抵擋住虧損又是另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