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晚晴一照護】長者帶寵物住養老院 有益身心幸福感增倍

文◆文慧妍、林利庭

是否有想像過,與寵物住進安老院,一起變老?

Advertisement

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有間特別養護老人院打破「禁忌」,住了10多名安老院「稀客」——8隻狗狗和9隻貓咪,陪伴院內體弱長輩的左右。

帶來歡樂——小狗Chester到長者院舍做義工,長者都主動觸摸和抱緊牠。

(香港訊)香港的安老院舍,可否打破規限,讓長者與“老伴”一起終老呢?

ADVERTISEMENT

這間“非一般安老院”的負責人若山三千彥表示,當初規劃院舍時,從同事口中聽到一個老伯伯的故事:老伯伯沒有親戚,一直與小狗相依為命,但因年紀老邁,身體功能下降,最終決定入住安老院舍。

可是,安老院舍並不容許寵物入住,所以,老伯伯被迫把小狗送到動物保健所(即動物收容所)。老伯伯一直耿耿於懷,認為自己害了“老伴”,因太過悲痛而喪失生活意志,入住院舍不足半年後便離世。

逗院友開心陪伴臨終長者

根據日本介護制度要求,單身長者如符合入住特別護養院的資格,必須放棄他們的寵物。老伯伯的經歷使若山三千彥甚為震驚,認為制度有不足,啟發他的團隊思考終老的定義,決意把寵物帶入護老院。

這家特別養護老人院共有4層,其中1層專為有寵物的長者而設,並劃分了養狗和養貓的單位。當中10多歲狗狗Bunpuku(文福)是該院的友善大使,牠除了陪伴年長住客外,也似乎能感受到死亡的來臨。

平日的文福總會逗院友開心,甚至會爭凳坐;但遇上臨終階段的長者時,文福會耐心地守候門外,又或跳到長者床上,蜷起身體,緊貼着呼吸薄弱的長者,舔舔他們的臉,好像為長者打氣加油,陪伴他們走過生命最後幾小時,直至最後的道別儀式。

眼見文福主動走到已經離世的長者身旁,長者家屬也忍不住眼淚向文福說聲“arigato”!感謝牠的陪伴,讓照顧者於哀傷中得到安慰。

友善大使——若山三千彥把寵物帶入護老院,狗狗文福成為了護老院的“友善大使”。

考核貓狗成為“動物醫生”

在香港,雖然院舍不能飼養貓狗,但有志願團體發起培養貓狗成為“動物醫生”,到院舍和不同機構擔任義工。要成為“動物醫生”,寵物主人可以先向機構替牠報名,之後動物要接受考核,包括生心理健康考核、性情測試、控制能力評核。考核及格後,動物再經過6次實習探訪,就能正式成為“動物醫生”。

我飼養的小狗Chester今年也嘗試考核成為“動物醫生”,原因是早前把Chester帶進院舍參與長者的電影活動,效果意想不到的好;不少長者都會主動摸摸Chester,抱緊牠或捏捏牠的長耳朵。

有些長者分享以往飼養寵物的經驗,還說到他們跟前文的日本老伯伯一樣,因入住院舍而要與寵物分開。其實,日本的例子告訴我們,長者搬進院舍後也需要生活伙伴,而動物與人有着一種很特別的連繫和信任,即使是臨終之時,人類未必能以言語表達心中所想,但動物就會以身體接觸或舔舔臉龐,滋養長者的心靈,這確是非常獨特的連繫。

照顧老伴到最後培養自主

我不禁想,為何長者進入院舍就要捨棄原有的生活?寵物也許可以成為晚期照顧的守護者,如果長者本身有飼養寵物,可否也讓他們一起在安老院舍繼續生活?帶寵物住進安老院,除了有助長者適應新環境,相信長者也憧憬照顧“老伴”到最後,這也是培養長者自主的一種方式。

倘若每家院舍都容許寵物貓狗陪伴主人,其實對院舍、長者和寵物都是很好的安排。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以人為本的照顧模式,打破舊有的規限。

生活伙伴——長者即使搬進院舍,也需要生活伙伴,而動物和人有一種特別的連繫和信任。

要做到寵物友善 澳洲佔不到2成

一般來說,需要住進老年照護機構的高齡者,都必須被迫留下寵物,但澳洲研究人員表示,能夠攜帶寵物入住,對長者來說是有好處的,像是能夠減少焦慮、孤獨感,還能讓他們保持活躍

不過,目前根據統計,澳洲只有18%的養老機構開放寵物一起入住,專家呼籲澳洲當局為這些長照機構提供資金,改善長者的心理健康和福祉。

把寵物留下是困難決定

雙手一張,6歲的莫利馬上跳上沙發,和主人窩在一塊;今年89歲的巴里頓在痛失愛妻後,狗狗的陪伴變得格外重要,他們在兩年前一起住進位於雪梨的這間養老中心。

養老院住戶巴里頓(Barrie Britton):“狗狗會一直愛你,不論你是否責備牠們,牠都依然愛着你,如果沒有牠,或是其他形式的陪伴的話,我不會想待在這裡。”

這個社區把退休生活和老年照護結合,而且還開放住戶攜帶寵物;設有寬敞的庭院,能夠帶上毛孩一起活動筋骨、透透氣。另外也讓貓咪長期進駐,供住戶觸摸、說說話,從而獲得心理支持。

養老中心經理瑪菲(Greg Murphy):“你不會想丟下你的寵物,在你找到一個階梯較少的地方,不希望那成為搬進去的阻礙,也許那正是你需要的照護與支持。”

只有18%的護理之家歡迎

對於許多高齡者來說,進入養老院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再把心愛的寵物留下,更是困難的決定。

南澳大學聯合健康與人類表現研究人員仰恩(Janette Young):“這不只是增加難過與失落,也是在剝奪實際上可能對他們有幫助的資源。”

不過,這樣的案例仍屬少數。根據統計,澳洲全國上下有近7成(69%)的家庭都有飼養寵物,卻只有18%的護理之家歡迎牠們。

南澳大學聯合健康與人類表現研究人員仰恩:“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很難解決,但是可能的,而且很重要,所以,我確實認為這應該是強制性的(養老院可攜帶寵物)。”

專家認為,寵物友善的養老機構,有助於減緩住戶的孤獨感,降低壓力、焦慮以及憂鬱;呼籲澳洲政府提供資金,以改善住戶的心理健康與福祉。

仰恩指出,這是關於能夠確認風險,以及如何減緩它們。衛生、感染控制等大多數情況,養老院都已經顧及到了,現在要制定的是如何讓動物也能受到好的照護。”

73歲的住戶凱西和她丈夫也是這裡的住戶之一,她深信有狗狗瑪芬的陪伴,不只讓他們夫婦倆更健康、快樂,對其他住戶也同樣有好處。“牠帶給大家快樂,即便是那些坐在輪椅或是使用助行器的人,他們把牠放在腿上、助行器上。”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