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晚晴一照護】外來物誤入氣管含菌量高長者口腔衛生 防吸入性肺炎

文:馮承駿(護養院言語治療師)、《明報》

(香港訊)要解構吸入性肺炎,首先要了解口腔至咽喉這個區域負責的3項工作:呼吸、咀嚼和吞嚥。

Advertisement

三者之間,呼吸和咀嚼能同時進行,

但吞嚥時必須閉氣,

待吞嚥後才能繼續呼吸,

兩者之間需要精準協調

ADVERTISEMENT

(breathing-swallowing coordination)。

如果過程中發生任何不協調或遲緩,

都有可能導致吞嚥困難(dysphagia)。

細菌跟隨唾液進入肺部

當食物進入咽喉,喉部聲帶會閉合,會厭軟骨也會向下將氣管入口蓋住,防止食物掉進氣管。一般人偶有“食物進入呼吸道”,即食物意外掉進氣管中;正常情況下,有外來物誤入氣管會引發咳嗽反射(cough reflex),用作清除外來物以保護肺部。因此,單純“食物進入呼吸道”未必會導致吸入性肺炎,還需要考慮另外兩個因素。

1.咳嗽反射變差

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防禦機制的第一道屏障,部分長者因疾病如中風,令咳嗽反射的靈敏度減退,或因長期臥床導致咳嗽反射功能變差,以致未能清除下呼吸道殘留的外來物,再加上長者普遍抵抗力相對較弱,都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2.細菌隨唾液食物入肺

患有中風、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的長者,口腔靈敏度及口肌活動能力減退,導致口腔進食後積聚食物殘渣;另外,使用鼻胃管(nasogastric tube)餵食的長者因長時間缺乏口部刺激,口腔可能積聚痰涎。

無論用口進食或用鼻胃管餵食的長者,假如口腔護理不足,會滋生大量細菌,形成牙菌膜,引致蛀牙及牙周病等。當長者不幸“食物進入呼吸道”,口腔大量細菌便會跟隨唾液及食物一同進入肺部,令吸入性肺炎的風險顯著上升。

總括而言,引致吸入性肺炎3個主要原因(見圖):

1.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

2.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

3.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

口肌訓練改善吞嚥能力

針對外來物經常誤入氣管,透過適當的口肌和吞嚥康復訓練改善吞嚥能力,能減少“食物體進入呼吸道”頻率。針對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適量運動保持肺功能,以及確保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改善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及增強抵抗力。

針對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是降低口腔含菌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言語治療師馮承駿

筷子毛巾紗布 助長者清潔口腔

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每天清潔牙齒及假牙,配合每年定期由牙醫檢查牙齒,是保持牙齦及牙齒健康的最好方法。

根據建議,每天起床及晚上睡前使用含氟化物(fluoride)牙膏刷牙,以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除牙齒表面和鄰面的牙菌膜,有助預防蛀牙。如有使用假牙托,每晚睡前必須除下清洗。

如果長期佩戴的假牙托不潔淨,可能會導致牙托性口炎,即口腔黏膜與假牙托接觸處出現疼痛、紅腫、潰爛等情況。

用電動牙刷更易操控

對於患有腦退化症、中風、柏金遜症等手部肌肉不靈活的長者,如仍能自己刷牙,應鼓勵他們盡力自行完成或按需要提供協助,如將毛巾綑上牙刷手柄加粗,使他們更易握住牙刷改善操控,或可考慮轉用電動牙刷,減少對刷牙技巧的要求。

對於未能自行清潔口腔的長者,按照需要協助的程度,分為3個組別。

清醒能合作、有牙齒

照顧者每天早晚應替他們清潔牙齒,使用含氟化物的牙膏能有效防止蛀牙,而牙膏劑量(標準為一顆青豆大小)可按牙齒數目適當調整。然而,照顧者可能擔心長者刷牙時不慎吞下牙膏,其實吞下一顆青豆大小牙膏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

1.清醒能合作、但沒有牙齒

照顧者每天晚上都要替他們抹口腔一次,可用能鎖緊物件的鉗子把一片紗布夾好,用開水沾濕紗布,擠出多餘水分,放入他們口中並按以下順序(見圖):面頰內側→上頜牙齦→下頜牙齦→上顎→舌面→舌底→嘴唇,清潔每個位置兩次,以及每次替換乾淨的紗布。

2.不清醒不能合作、有吞嚥困難

◆如果他們有牙齒,照顧者需替他們刷牙及使用牙縫刷或牙線清潔牙齒表面和鄰面,惟不能使用牙膏,以免牙膏誤入氣管;如果他們沒有牙齒,則每天晚上用濕紗布替他們抹口腔一次。

◆協助長者護理口腔及清潔牙齒時,他們可能咬住潔具,照顧者可使用有一定厚度並且不易破碎的輔助工具,例如把幾支筷子用毛巾捲起,讓他們用其中一邊的牙齒咬着,這便能將口固定張開,照顧者有足夠空間清潔另一邊牙齒。

◆由於他們不能漱口,完成所有口腔護理程序後要把口腔抹乾淨,如有需要可用棉花棒為唇部乾燥的長者以甘油(glycerine)塗抹。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