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生命有轉機】經歷喪女流產女兒患血癌 黃雁麗陪女戰勝病魔

(檳城訊)有人說,生命中痛之最痛,莫過於喪子或女之痛,白髮人送黑髮人,那是生命中所不能承受的重。

這位母親黃雁麗,就經歷了兩次這身心撕裂的痛。她曾失去一名女兒,後來又經歷流產,最後終成功再成為幸福的媽媽,可惜只是幸福了兩年,女兒2歲那年被證實患上了血癌。

Advertisement

她曾經崩潰怨恨上天為何如此殘忍地對待她,然而,她畢竟是個偉大的母親,最終她收拾了心情,決定鼓起勇氣,勇敢地牽着女兒走過這一條艱難而煎熬的抗癌之路。

黃雁麗在當母親的路上非常坎坷,經歷過最痛的喪女之痛。

她叫黃雁麗(Wendy),44歲,是名中學老師,也是名美食博客。今年8月,她推出了本書《那些癌童教會我的事》,寫的竟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是的,她女兒楊佳睿患上了血癌,書內記載的正是她和女兒痛苦、煎熬和勇敢的抗癌心路歷程。

出書講述痛苦坎坷經歷

ADVERTISEMENT

這讓許多熟悉她的朋友都感到震憾,看了書後大家也才明白,原來雁麗強顏歡笑的背後,曾經歷了如此的錐心之痛,原來,現今她的女兒不但患癌,她還曾經失去過一個女兒。

黃雁麗將多年深藏在心深處的痛和感受,把它們通通釋放在這本書中內。她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給所有和她一樣經歷過失女之痛或家有癌童的家長,能賜他們一把力量,並告訴他們,孩子患癌,絕不是絕症,只要勇敢牽起孩子的手,絕不放手,必能“癌”過明天。

黃雁麗是砂拉越人,如今和丈夫及兩名女兒楊佳睿(7歲)及楊佳翾(5歲)定居在檳城。

看似幸福的一家人,同學們都很敬愛的黃老師,卻無人知道,她其實曾經歷一段非常痛苦坎坷的過去。而今,大女兒睿睿其實是在癌後的康復期,尚未進入五年的穩定期,所以,每走一步每過一天,都是戰戰兢兢的,但無論未來如何,作為母親,她已經做好會與女兒對抗癌魔到底的各種準備。

去世的第一個女兒涵涵。

懷第三胎重燃生命希望

黃雁麗說,其實睿睿並不知道,她其實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妹妹是第四個孩子,可後來睿睿卻成了大姐。

“是的,在睿睿未出生前,我曾經失去過兩名孩子,涵涵是我們的第一個女兒,但她在一歲兩個月大時,永遠離開了我們。”

好不容易走出喪女之痛後,他們決定為愛重生,再度懷孕後,數個月後,寶寶卻沒了心跳。

所以,睿睿是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來到了他們生命當中。她的到來,再燃起了他們對生命及對生活的期望。

 找不出病因 長女1歲多逝世

2013年2月27日,是黃雁麗人生重寫的一年。

那時,她和丈夫有了第一個愛情結晶楊佳涵,那年她才1歲1個月,漂亮活潑可愛,她以為她會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沒想到,2013年的某天,涵涵忽然停止了心跳,黃雁麗的生命也從此被掏空。

“那天,涵涵忽然發高燒、呼吸困難,我火速把她送到醫院,她被送入了加護病房。醫生說,她情況並不樂觀,我和丈夫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昨天她還是好好的。”

細菌感染血小板急降

醫生說,細菌感染太嚴重了。而且,她的血小板指數也一直在下降,所以已經開始有體內出血的情況,叫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結果,不到24小時內,涵涵就永遠離開了他們。

那是一刻,最痛苦的抉擇。

涵涵陷入昏迷後,全身一直插滿管子,就連要擁抱她都不能。經過了幾番搶救,就連強心劑也用上了。幾番搶救後,醫生終於神情凝重的說:“不放棄,她會更痛苦!”

醫生這句話,像万箭穿心的狠狠的刺在她心裡,幾番掙扎後,最終接受了醫生的建議,放棄搶救。

她終於可以將涵涵抱入懷裏,緊緊的,直到她漸漸的、終於失去了溫度。

“涵涵走後,她的醫藥報告終於出爐,竟然是找不出病因。就這樣毫無理由的,我們永遠失去了她。”

面對曾經失去的2歲女兒涵涵,她最終想通了,我們離開的孩子,永遠都是我們的孩子,誰也切割不了這個關係。

她喜歡馮以量老師說的一句話:“死亡,結束的只是生命,不是關係”。

腹中寶寶沒有了心跳

時間是最好的良藥,為了愛,為了給丈夫有一個共同的孩子,他們決定走出傷痛,再度擁有孩子,數個月後,終於成功受孕。

當他們充滿期待地去做產檢時,醫生用超聲波掃描時卻一臉的神色凝重。終于不忍心的開口說:寶寶心跳不規律,建議他們兩星期後再來。

那兩星期,她再一次過着食不下咽的生活,心裏的難過煎熬,無法言喻。

再見醫生,他說,孩子沒了心跳。

這是第二次,她在黃醫生面前痛哭,並安排了引產手術。

黃雁麗與老公育有兩名女兒。

短短的一個時日,他們經歷了兩次生離死別。

2015年後,她終於再度成為幸福的媽媽,而且有了兩名女兒,大女兒叫楊佳睿,小女兒叫佳翾。

她以為,最痛苦的一切已經過去了,如今,她總算苦盡甘來,可以享受一般媽媽該有的幸福。

女兒患癌三度考驗她

2019年1月16日,這日子,他們夫妻倆畢生難忘。

那天,3歲多的大女兒睿睿忽然被證實患上血癌,讓他們措手不及。對,老天要三度考驗她,這一切,她多希望只是一場夢。

平日不常生病的睿睿,一病,就病得如此嚴重。

“反複高燒不退後,醫生給她驗血,診實了她患上血癌。我一聽,情緒馬上失控痛哭,不停地問:為什麼老天總是這樣殘忍地對我?”

當時,她的第一反應就是,癌症等於絕症,已經是絕望了,她並不知道,癌症其實是可以治癒的。

“當我知道女兒患上血癌時,我每天除了哭還是哭,我以為已經是絕症了,然而,有天,一名和我同房的癌童媽媽忽然告訴我:不要再哭了,10個血癌中有8個是可以好的!我才知道,原來癌症不再是絕症,多數的兒童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就這樣,她帶着滿滿的壓力,帶着睿睿,開始了他們艱難而辛苦的化療之路。

楊醫生(右)是雁麗和女兒最感激的人,她的專業是她們最大的安心劑。

檳城醫院血液及腫瘤專科醫生楊曉玲是睿睿的主治醫生。

   接受化療勿信偏方 癌童治癒率90

檳城醫院血液及腫瘤專科醫生楊曉玲是睿睿的主治醫生,而楊醫生則是黃雁麗母女感激一生的人。

“我們真的很幸運,抗癌路上遇上一個非常專業且細心的醫生。她負責掌管的部門,除了醫治兒童癌症,還有地中海貧血症,以及任何跟血液有關的疾病。她的名字,是我們的定心丸,她的身影,是我們的安全感,對我們而言,她就是我們的大英雄。”

常見兒童白血病分三種

楊醫生說,睿睿患上的是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也稱白血病(leukemia),血癌有多種類型,主要是由血液內不成熟的白血細胞的類型來區分。成年人中最常見的是AML和CML,兒童中比較常見的是ALL。

“常見的兒童白血病有以下3種:急性淋巴細胞性血癌(ALL)、急性骨髓血癌(AML)及慢性骨髓血癌(CML)。”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因體內淋巴細胞不正常增生造成的血液疾病,即為淋巴母細胞因不明原因的成熟障礙,導致過度增生,進而壓制正常骨髓造血組織,並造成周邊血管、骨髓、全身淋巴結、脾臟與肝臟的浸潤。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高發年齡為幼童與高齡長者,但治癒率各有不同。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來說,1歲至5歲的幼童為治癒率約為80%,但1歲以下的嬰兒與10歲以上的兒童治癒率則大幅降低,這是由於染色體的不同所致。”

許多癌童死於細菌感染

楊醫生說,癌童的治愈率會比大人高,血癌的治療期是兩年,觀察期是5年。

她指出,80年代後,隨着醫學的昌明,癌症已不再是絕症,家有癌童的家長,請不要放棄孩子們,只要有堅守幾個抗癌過程,癌童的治癒率高達90%。

首先,她說一定要接受化療,不接受偏方,不要迷信。

其二就是細菌感染,是化療中癌童最怕遇到的事情。很多人不知,許多癌童其實不死於癌症,且是死於細菌感染。所以,避免細菌感染就不要帶癌童去人多的地方。

至於飲食方面,她說也很關鍵,確保癌童攝取均衡的營養,少吃罐頭、加工食品及腌製食品。烹飪方式基本不油炸,一般都是以蒸、燜、炒為主。

抗癌的日子,醫院成了她們第二個家。

愛莫能助痛在娘心 盼替代女兒化療痛苦

迫於無奈,別無它選的情況下,黃雁麗跟校方(教育局)前後共申請了9個月的假期。

抗癌過程中,黃雁麗有句話,是特別打動人心的:“睿睿,原諒媽媽沒能替代妳在整個化療的過程中所受的痛。如果能,媽媽真的願意替代妳所有的痛。”

相信這是每一名母親,都會抱着的同樣願望。看着女兒的痛,那份愛莫能助,比女兒的痛還是痛苦百倍。

首先,他們進入第一階段的Protocol 1A化療。血癌的芽細胞在發病之初,不一定會在血液中出現,而其實已存在骨髓中,所以骨髓檢查在診斷白血病是必要的,並可依其細胞來分類、判斷白血病的類型,而擬定適當的治療計劃。

骨髓檢查是一種簡單安全的檢查。醫生從後背髖骨(腰部)附近的腸骨後脊部位採樣;先對皮膚皮下及其下的骨膜,作小範圍的局部麻醉,然後將骨髓檢查針插入骨髓腔(Bone marrow aspiration),吸取少量骨髓組織出來做檢查。

至於脊髓液檢查,在ALL為必要的檢查。其目的有兩個,其一為採檢體做細胞學檢查,若發現有芽細胞存在,則證實為中樞神經系統受白血病的侵犯。其二為將適量的化學藥注射入中樞神經系統內(此治療稱為鞘內化學治療,俗稱IT);此為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或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看着女兒接受化療是一段煎熬過程。

術後右眼斜視歪嘴

每個孩子在接受化療過程中,所面臨的副作用都各異。

黃雁麗說,睿睿在動手術後,就出現了左眼受傷、右眼斜視及歪嘴副作用。

“睿睿的右眼,眼球中央呈獻一道厚厚的白膜,足足有2、3厘米的厚度。了解了女兒的狀況後,醫生推測是進行安裝內植式輸液泵手術時,眼睛沒有完全被貼合,乃至沒闔上的眼球長時間直接曝露在冷風下,導致太乾燥所致。”

而右眼痊癒後,左眼又出現斜視問題,而後來歪嘴現象,醫生告訴她極可能與左眼斜視的問題息息相關。

她說,那顆不安的心永遠無法平伏下來,哪怕再多的大醫生加持,也安撫不了那恐懼,擔憂的心。

而讓黃雁麗最心痛的,化療藥物的其中一個後遺症,就是落髮。

回家後,她強忍淚水,替她把一頭烏黑的長髮,理成了短髮。實在不捨,只要想到不久后,她將落髮成“光頭”,心裏的難過,實在無法形容。

那一日,她的眼淚,跟剪落的頭髮一樣,糾結一塊,落到了地上。

因化療而掉光頭髮的睿睿。

服藥時間必定哭鬧

每次女兒進行骨髓檢查,進行骨髓穿刺(Medical Officer)時,對她都是種痛苦煎熬,苦在她身上,痛在娘心裡。

Prorocol 1A階段,睿睿除了需要進行化療外,也需要服食口服藥物。她的化療及口服藥物包括潑尼松龍(Prednisolon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道諾黴素(Daunorubicin)及天門冬醯胺酶(Asparaginase)。

此外,她也必須長期服用複方磺胺甲噁唑及甲氧芐啶片(sulfamethoxazole and trimethoprim),又稱Bactrim。

醫生會按照年齡及體重,再決定Bactrim所需攝取的劑量,而睿睿一周一共攝取6次的Bactrim。

那時,睿睿才3歲多,每到服藥時間,她總是會哭鬧一番。

而她因血小板太低,所以在入院的一周內,就分別輸入了三次,總共五包的血小板,以及一次總共一包的紅血。

睿睿在醫院遇上許多專業和親切的醫生護士。

體驗所有化療副作用

結束了快兩個月的Protokol 1B化療,緊接着,進入Protokol M的化療。

這階段,睿睿似乎將所有的化療副作用都“體驗”了一番。持續性的發燒、瀉肚子、口腔潰瘍、嘔吐等。

睿睿於2019年4月24日開始了Protocol M的化療。這個階段采用的化療藥物是氨甲蝶呤(Methotrexate,簡稱 MTX)。整個Protocol M的療程,需要進行4次的化療。

在進行Protocol M的第一劑化療後的第六日,她開始發燒,并且出現了口腔潰瘍的症狀。

口腔潰瘍,是化療的會出現的症狀之一,也是癌童父母最擔心最懼怕的症狀之一。

很不幸的,此症狀也發生在睿睿身上;不幸中之大幸的是,睿睿的口腔潰瘍沒有太嚴重,并且整個化療過程,只發生過兩次。

在黃雁麗陪伴下,睿睿堅強完成化療過程。

克服發燒口腔潰瘍

緊接着,便進入第三個療程,Protocol II療程。這也是強化化療(Intensive Chemotherapy)階段的最後一個療程。這療程分成兩階段進行,即Protocol II A及Protocol IIB。

過程中,睿睿又發燒也口腔潰瘍,但最終還是都克服了。

睿睿正式完成三個階段的強化化療(Intensive Chemotherapy),原預期半年的化療時間,她以7個多月的時間完成。

約半個月後,睿睿終於踏入最後一個療程,維持一年半的維持期(Maintenance)療程。

這階段的療程,她無需再入住醫院進行任何的靜脈化療了。只需采用口服的化療藥物,維持一年半之後。這一年半之後,她需要每一個月回到醫院一次,抽血並進行化驗。

黃雁麗今年出版了一本書《那些癌童教會我的事》記錄了她與女兒的抗癌心路歷程。

“不放棄,會好的” 出書鼓勵戰友

最痛苦的2年治療期,最終還是過去了,睿睿重回了校園,而雁麗也重回學校教書,一切似乎恢復了平靜,她如今唯一的心願,就是女兒可以永遠健康下去。

“整個抗癌過程讓我留下最深刻的,其實是在癌童病房裡,就是與我們一起對抗癌魔的小天使們,還有彼此溫暖着彼此的癌童家屬們。”

病房開派對吃大餐

記得初到病房時,看到完成兩年治療後的家屬,都會開心地來一個“派對”,請大家在病房吃大餐,那時她還覺得很奇怪,沒想到,兩年後的自己,也是一樣,請大家吃,因為太開心了。

“還記得女兒剛被確診那一會兒,我基本是屬於崩潰的狀態,常常不由自主的落淚。後來,是病房內其他的媽媽們,給了我許多的陪伴及開導。也是她們給了我不少的資訊,才讓我更確定,血癌不是不治之症。讓我們更勇敢和堅強的,也是他們。”

病房內的交心戰友,沒有人可以理解他們,只有他們可以相互扶持,加油打氣,如此的重要。

“在我離開病房的那天,又住進來了一個癌童,看他媽媽哭成淚人,我想起兩年前的自己,我多麼地想拍拍她,告訴她,不用怕,癌症不是絕症,只要相信醫生,不放棄,一定會好的。”

也因為這樣,她才決定寫這本書《那些癌童教會我的事》。

報導 \ 林春蓮     攝影 \ 葉鍾華 \ 受訪者提供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