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 Peter Hutchens‧返故地拍中國歷險紀

國家地理頻道製片兼攝影師雙人組傑夫和彼得哈欽斯(Jeff & Peter Hutchens)說:“世上沒有甚麼事情,是想做而做不到的。”秉持著一直以來的信念:心裡想要的,一定要得到。他倆回到小時候曾經住過的中國,胸有成竹為紀錄片《中國歷險記》創作更多新氣象與新驚喜!

誰說話不多,就是冷漠。傑夫和彼得哈欽斯在一塊時,基本上不會是劈哩啪啦沒完沒了。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心領神會了!

Advertisement

境界很高,當然,他們是兄弟,要他們開懷地在鏡頭前擺甫士,兩人還頑皮地馬上顯出真功夫,裝模作樣的表情,讓旁人看了也會心一笑。

卸下了拘束,這兩個大男生娓娓道來他倆為製作國家地理頻道節目《中國歷險記》(Somewhere in China)的拍攝過程與心得。高個子短頭髮,淺淺的微笑配合說話時自信的表情是哥哥傑夫哈欽斯;至於弟弟彼得哈欽斯則比傑夫活潑,他那一雙煥發光采的眼神,讓人很難忽視他的存在。

談到為拍攝《中國歷險記》再次回到兒時居住過的中國,傑夫和彼得毫不諱言地回答,猶如回到家裡一樣,感覺特別親切。傑夫和彼得異口同聲地透露,他們在小時候就隨著父母移居中國哈爾濱,當時哈爾濱給他的印象是,冬天時總是一片冰天雪地。

難忘哈爾濱童年生活

ADVERTISEMENT

“每到冬天很多哈爾濱人都愛跳進游泳池游泳,我和傑夫也經常愛在雪地裡堆雪人和嬉戲,歡樂的童年生活就這樣無憂無慮在哈爾濱度過了。”彼得愉悅地說。

傑夫亦附和道,從前的哈爾濱只是一個位於鐵道沿線的小鎮,如今已搖身一變成為繁忙的大都市,進步的程度讓他嘆為觀止。“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哈爾濱仍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每個人都很害怕發表自己的意見,沒有言論的自由。”

“不過,這次回到哈爾濱讓我感覺驚訝的是,無論在社會、思想、生活方面,中國人都改變了很多。隨著新經濟的成長,人民開始提升自己的生活質素,也渴望著言論自由,像是夜生活頻繁了,人們開始追求流行音樂,西方時裝也大量進入中國,普遍被人們接受。”

在《中國歷險記》系列單元裡,彼得和傑夫也趁機回到哈爾濱,兄弟倆也嘗試在冬天跳入冰冷的游泳池,也在哈爾濱冰雪節的會場上嘗試冰雕、玩冰砌溜滑梯等,重溫兒時的美好時光。

小時候學過中文

彼得和傑夫對中國始終有個情意結,兄弟倆在哈爾濱短暫地住過,父母送他們進當地小學讀中文、寫漢字。問他們現在的中文能力如何?彼得支支吾吾地介紹自己起來,害旁人哭笑不得。

傑夫幫腔道,小時候他們接觸到的中文不多,加上很快便離開中國,很多詞句都忘得一乾二淨,只會講一些基本問候語之類的中文,要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可真難到他們兄弟倆了。

那麼,在拍攝《中國歷險記》時會否遭遇“語言障礙”而顯得困難重重?又或者當地人不歡迎他們這些“外來漢”呢?彼得坦言,語言溝通的確是個大問題。“有一次我和傑夫走在街上,中國人都愛叫我們“洋鬼子”,他們對外國人有很強烈的抗拒心,似乎不太願意接近我們。”

不過,傑夫卻認為笑容是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最佳武器。“只要以尊重的心,獻上真誠的笑容,他們就願意敞開胸懷接納你,也會很熱情幫助你,如果還能說上流利的中文,他們就會覺得你更加親切了。”

除了語言障礙外,彼得和傑夫一致認為物流供應也很棘手,譬如到一些偏僻的地方拍攝時,沒有任何的網絡供應,去哈爾濱拍攝時也因為天氣太寒冷,涷壞了攝像機而影響了拍攝的進度。

好動好勝兩兄弟

彼得和傑夫都是好動兼好勝的兩兄弟,當兄弟倆異口同聲說出:世上沒有甚麼事情,是想做而做不到的之類的話時,就可以窺探他倆的真性情,就是那種心裡想要的,一定要得到。

有了這樣的執著和自信,他們胸有成竹應戰,為《中國歷險記》開創新的氣象。當然,讓人感興趣的,是怎樣的內容會起著怎樣的吸引力。

說到兄弟倆的合作相處之道,會否因為意見不和而發生磨擦?傑夫笑言,他和彼得很少會產生意見不合的時候,他們都很坦然向對方分享自己的看法。“彼得都相當支持我的看法,他擁有很驚人的分析能力,他除了是我的弟弟也是我的好朋友。”

至於彼得對傑夫的感覺則是個非常親切的哥哥,一旦他做錯任何事情,傑夫都會糾正他。“他很瞭解我的個性,當我做錯事他也會給予我正確的指責和糾正,所以我非常尊重他。”

挖掘秘辛

被驅逐出甘肅

《中國歷險記》是彼得和傑夫的用心製作,除了拍下絕美的風景如地勢崎嶇的中國西部,長江沿岸風景如畫的三峽、內蒙古的荒涼大草原等,還真情流露揭開中國真實的一面,像是生動傳達出這些地方帶給人的感覺,及這些地方的風俗民情,既輕鬆又有深度。

之所以會選擇中國,那是因為中國在彼得和傑夫的眼中是個奇特的國家。傑夫說,以往外國人對中國都存有一種誤解,認為中國是個地大人多的國家,沒有甚麼特別之處。

“其實,中國真的很有趣,國家雖大但很多地方卻存在著讓你很不可思議的魅力,比如種族和言語,當中就有超過55個少數民族,但卻不是完全講漢語的…,所以還有很多東西值得去探索。”

彼得也頗認同傑夫的說法,他說許多人都覺得中國只是地方大而已,卻沒有發現它特別之處。“無論是蓬勃發展的城市抑或偏僻的農村,在《中國歷險記》的系列就呈獻出中國鮮為人知的故事,例如在喀什噶爾探險時,我們遇見維吾爾族人,覺得他們非常強壯以及迷人。”

“另外,甘肅也是個很吸引人的地方,我們還前往小西藏區內的拉卜楞寺,記錄下黃帽派喇嘛的神聖儀式。但美中不足的是,後來發生了動亂,有好幾個西藏社區爆發抗議活動,我們自然就被納入為抗議份子,結果被中國政府趕出甘肅,這些都是意想不到的事情。”

《中國歷險記》逢週日晚上7點在Astro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以下是播出單元內容。

30/11/08──中國歷險記:三峽大壩

全中國發展最迅速,改變最明顯的地方,莫過於長江沿岸和三峽大壩,中國政府正在這裡進行全世界最宏偉的工程計劃。有超過100萬人將遭到遷移,有1000多座城鎮村落受到這項工程所影響。這地方處處可見起重機;許多村子被遷移到遠離高漲河水的地方。彼得和傑夫前往長江上游的大昌古鎮。這座已有1700年歷史的古鎮,如今已沉入水中。中國政府原本計劃按古鎮原有風貌重建大昌,但有許多古鎮房屋的磚瓦,似乎被搬到新鎮位址邊緣的垃圾堆中。傑夫和彼得發現很多當地人並不介意長江氾濫。沿著長江往上游走,兩人因看見絕美如畫的風景而感動不已。

7/12/08──中國歷險記:入境隨俗

傑夫和彼得來到中國與緬甸的邊界附近,在雲南歡度中國農曆新年。他們整夜無法入眠,因為窗外不斷傳來爆竹聲。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結束之後,傑夫和彼得跑去參加中國少數民族(“人”加“栗”,拼音“li”)僳族的慶典活動。(“人”加“栗”,拼音“li”)僳族人登上5層樓高的劍梯,還踏上餘燼堆行走。兩兄弟緊守著十字弓比賽,還去坐一種獨特的摩天輪。有個十字弓比賽的參賽者邀請他們到他家坐坐。他們搭了5小時的車,利用鋼索滑降一段路,才終於到他家。由於那個參賽者不會說華語,而他們倆則不會說(“人”加“栗”,拼音“li”)僳語,因此雙方無法溝通。兩人這趟雲南之旅,最後以大象拔河比賽和潑水節作為結尾。

14/12/08──中國歷險記:冰城哈爾濱

每到冬天,哈爾濱還是那麼寒冷。還有甚麼比跳入冰冷的戶外游泳池,更能幫助人迅速適應攝氏零下14度的氣溫?凍僵的傑夫和彼得從水裡爬上來時,似乎不似哈爾濱當地泳者那麼強壯。在哈爾濱冰雪節的會場上,兩人嘗試冰雕,只是他們模仿米開朗基羅“大衛像”的抽象作品,實在比不上其他傑出冰雕作品。兄弟倆去玩冰砌溜滑梯,在較量一番之後,他們到一座伏特加酒吧。這座酒吧是百分之百用冰打造而成,酒吧內有冰牆、冰凳子和冰杯。就在兩人一杯接著一杯喝時,兩兄弟的父親突然來看他們。為了替這趟旅程劃下美麗的句點。

21/12/08──中國歷險記:北京大不同

蓬勃發展的北京與寒冷荒蕪的內蒙古,形成強烈的對比。彼得和傑夫瞭解中國經濟的擴張如何改變其古老傳統。在逛北京僅剩的胡同區時,他們親眼看見這些狹窄小巷內的低矮房屋,如何為現代摩天樓所取代。彼得和傑夫前往全中國最偏遠的地區內蒙古,結果發現已在這片荒涼大草原居住數百年的遊牧民族,生活幾乎沒有甚麼改變。傑夫和彼得參加蒙古摔跤與射箭比賽,並趁機一較高下,接著便回北京。在短暫欣賞中國雜技之後,兩人出去享受北京的夜生活。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