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F前2年被應急提領 阿米爾:需6年才能填回
![](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3/06/sdgfh.jpg)
(吉隆坡6日訊)僱員公積金局(EPF)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阿米爾韓查說,前兩年提取額外公積金應急的人群中,有60%已開始重新繳納,但預計需5至6年時間才可補回之前提取的金額。這意味著,當中有40%的人已不再繳納公積金,離開了退休金存款系統。
他接受《The Edge》專訪時提及,若要成為公積金活躍成員中排名前20%的人群,事實上並不需很高月收入即可達到。而50%的會員儲蓄低於1萬令吉,需關註的正是這個群體。
他也駁斥指僱員公積金局在疫情後大規糢撤資,並成富人提供更多服務的概念。公積金的挑戰一直是資金流管理。最重要的是,沒提前終止投資或停止再投資,須確保回報不會受到損害。
“對我們而言,最大的影嚮是成員效應。最擔心的是,如果讓中低收入人群提清存款,之後所造成的社會失衡就是最頭疼的問題。”
阿米爾韓查坦言,除薪水須漲,還要解決生產力因素,以其他形式進行(人力)再投資,才能實際上促進國家經濟,向更好狀態轉變。若收入水平一直偏低,我們就會一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另一方面,他聲稱,該局一直如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所期盼般,將會員繳納款的70%作為本地投資,只不過海外投資的回報率往往較高,而隨著時間的演變,國外投資比例則超越了30%。
他解釋,首相早前表達的是,看看公積金局是否能在今年將國內投資比例增至70%;實際上,該局已採取近似做法。不過,公積金局的資產配置,最終可能還是一樣,即海外占36%,國內占64%。
EPF海外投資逐漸超過30%
他澄清,這並不是說本地投資一定要設在70%,或把海外投資上限設在30%。盡管且公積金局一直都這樣做,本地市場仍有可投資之處。
“資產配置會隨著不同程度收益變化,國內的投資主要是固定收益,回報雖較低例如僅6%,都是較安全的資產,這就是所謂的風險回報平衡。”
“從历史記錄來看,海外資產的回報率確實高於國內,回報高加上再投資,變化速度也就更大。看似公積金局把大量投資放在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