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體家屬須齊心合力‧顧久病老人像接力賽

(雪蘭莪‧八打靈再也)家裡有老年人離世或進院接受治療,不少人會措手不及,形成生命中的最大失落或遺憾。這也會使家屬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和衝擊,留下一些後遺症,如患憂鬱症。每個人都要學習面對這類情況,從而減少遺憾和問題。醫生和護理人員皆表示,照顧老年人需要全體家屬齊心合力,像接力賽輪流照顧。另外,更要維護病人的隱私權和尊嚴,有助減少病人和看護者的心理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年過60歲者就是老年人,預計2020年時,全球的老年人人口達12億人,2025年時則多達20億人。亞洲佔了54%,而中國就佔了50%。

Advertisement

在本地,老年人佔人口的7.1%,約200萬人。

慈悲關懷服務會會長吳碧彬醫生說,孩子和父母之間最重要的議題是孩子要知道父母對死亡、來生的看法,還沒做但想做的事,嘗試去釐清這些事,並實踐它,比較能面對父母離世的衝擊。

顧病老須具5要素

她也是一名眼科醫生。她說,呵護父母是從細節開始做起,例如耳朵不僅聆聽他人說話,也可聽出人的腳步聲,顯示出健康狀況。鼻子也有相同的功能,因為有些疾病的一些徵兆也可從氣味顯示,如口臭是否腸胃有狀況等。

ADVERTISEMENT

她強調,照顧老年病人或父母須具備五個要素,即眼、耳、鼻、舌和身,意指要用心觀察他們的情況,用耳朵仔細聆聽他們說話,用鼻子聞他們的氣味,用舌好好說話和以身體來行動。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傾聽他們說話。

吳碧彬在“人間最美夕陽紅――照顧父母,關愛老人”講座上說,很多老年人以為自己老了就沒用,自我價值低落。人們可通過一些方法來提昇他們的成就感,如看回舊照片,由他們說出年輕時的“威水史”或“光榮史”,有助鼓勵他們,尤其是老年病人;或拿一個彩色盤,貼上寫著工作、嗜好、朋友等的小字條,再從各種造型的鈕扣選出代表喜歡、討厭、有趣等,置入其中,從中看出一個人的心理狀況。

“生病容易使人沮喪、灰心,通過回憶也有助於解開某些心結,讓老年人覺得:我的一生過得還不錯,逐漸培養他們去做一些要做的事,讓他們過得充實,就沒有時間老了。”

過得充實沒時間老

她重申,行孝要及時,子女用心地愛父母,父母就會開心,也就不會向外人埋怨孩子不理會他們,減少磨擦和誤解。

“如果父母生病了,要學習調整心態和生活步伐,有者還來不及做,父母已不在了。東方社會要孩子向父母說我愛你比較難,但可從簡單的開始,如‘您好嗎?’、‘吃飽了嗎?’等,這會讓他們覺得你關心他們。”

留意老人心理變化

護士長黃清慧說,一旦老年人須入院治療,家屬要很留意其心理變化,並採取方法解決。雖然老年人可能因生病而無法說話,但聽得到別人的談話,因此要老實告訴他們實況,這也可減少他們產生懷疑,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另外,不要在他們面前和他人竊竊私語、在為他們更換尿布或衣服等時要注重其個人隱私權,記得關門和拉上窗帘。

她舉例,中風的老年人需要活動來改善生理情況,但他們會變得依賴別人,不願自己吃飯。此時,家屬就要向他們仔細解釋整個情況,讓他們安心,學習自己吃東西。家屬也要盡可能多探望和陪伴他們。

她說,如果老年人變得高度依賴,容易出現智能退化和健忘的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有老人痴呆症,因此家屬要同心協力,一起接力照顧他們。家屬也要讓護士知道他們的性格,能吃的東西或生活作息,以便護士照顧他們時更得心應手。

“家屬要把日常用品放在老年人伸手可及的地方,這有助他們自我護理,減少依賴。”

她表示,長年臥病在床者免不了有褥瘡(bed sore)問題,原因有多種,包括營養不良、潮濕、床褥的支撐力失衡等。因此,家屬要定時為他們進行護理,包括不時翻身,以免褥瘡問題惡化。

褥瘡分4種類型,即患處沒破皮,處在表皮位置、處在淺層傷口,觸及真皮、深處至皮下脂肪層及已突破人體的筋膜層,至肌肉見骨的程度。

老年病人Q&A

問:公眾

吳:吳碧彬

黃:黃清慧

問:照顧久病者的親屬心力交瘁,甚至有憂鬱症,怎麼辦?

吳:華人有句話說:“久病無孝子”,不是說孩子不孝,而是這真的是不容易面對的事。我們發現,擔任照顧角色者多數是女性,壓力更大。所以,全程一定要所有家人共同和輪流照顧,讓每個人有喘息和休息的時間。再不能的話,就要找義工幫忙,大家一起努力。

黃:我的父親是患肝癌離世的,我的經驗是兄弟姐妹要像接力賽那樣輪流照顧,才能做得好。盡可能照顧病人的需求,體諒他們。其實,病人不喜歡護士幫他們清潔身體,而是由家人幫忙,這比較能保護他的隱私權和尊嚴。

問:怎樣和絕症病人說實話?

吳:他們還在世時要討論生死問題,但本地的民情還沒有開放到毫無避忌談生死。可從間接的方法談起,例如看到報章上的某則訃告時,問問他們的看法,或是出席了一個葬禮,稍為討論一些葬禮細節,如火葬或土葬,從中瞭解他們對死亡的看法。

黃:我的經驗是,現在的許多老人家都不避忌談生死,有者甚至已自行準備壽衣,偶爾還拿出來曬太陽。因此,我相信我們可以坦然地談生死。

問:家屬如何面對親屬臨終的那幾天時間?

吳:在等一件還沒發生的事情是很痛苦的,家屬應照常生活、工作,因為大多數的臨終者會在親人都不在時才會離開。重要的是,在他生前好好照顧和對待,他往生了才不會有遺憾。

問:年齡逾60歲者還能捐獻器官嗎?

吳:這沒有年齡限制,前提是捐獻者的器官還能用。不過,若是細菌感染或癌症患者就不宜捐獻器官。

問:如何良好地建構醫生和病人的關係?

吳:病人患了哪種病,要接受怎樣的治療和治療效果如何,醫生須和病人解釋清楚,由病人來做決定。醫生和病人之間要有共識,即使治療達不到原本的結果,家屬也不會埋怨。

問:親人離世的悲傷期多久才是正常的?

吳:這沒有一定的期限,若超過3年,提起亡者仍會流淚或哭泣,就要尋求輔導協助。從各方面來看,有時候不見得是為亡者感到悲傷,而是為了自己,故要找出問題的癥結。

老年人入院主要心理狀況

1. 焦慮、害怕、擔心

病人不瞭解醫院或曾聽說親友進了醫院就過世等因素所致。

2. 陌生環境

例如有些病人住在深切治療室(ICU),這是非一般的環境。

3. 溝通問題

有者不諳華語、國語或英語,擔心無法瞭解別人的說話或不能溝通。

4. 檢查和治療造成的不適

檢查有很多種, 有些檢查儀器和插管會讓人不舒服。

5. 擔心醫療費用高昂

擔心治療要花掉多少的公積金或擔心增加孩子的經濟負擔。

6. 擔心家庭照顧的問題

不少老年人素來幫忙孩子照顧孫子和老伴,或有養狗/貓/種花草等,擔心入院後沒人照顧這些事。

7. 害怕被遺棄

誤會孩子可能不要他了。

8. 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害怕活不久

不知道病情而胡思亂想。

9. 怕麻煩別人

在家獨立自主,在醫院卻要依賴護士。

10. 擔心所有的檢查是醫生和護士安排

在家可能是一家之主,失去控制權,感到孤獨。

11. 自尊心受損

住院要穿院方規定的病服、上廁所需護士幫忙等,自尊心受損。

12. 愧疚感

擔心增加孩子的經濟負擔,讓孩子親友奔波來探望等。

老年病人臨床顯示心理狀況

1. 情緒低落,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

2. 性格易怒、急躁、心悸、失眠。

3. 毫無根據地懷疑別人,心情悶悶不樂。

4. 智能衰退,高度健忘。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