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林真珠 攝影:楊瑞榮 93歲的李明泉是一名製香師傅,他這一輩子都與“香”為伍。他的父母靠賣香把他們5兄弟姐妹拉拔長大,長大後他從賣香到製香,不僅把這份家業發揚光大,也靠它養大了5名兒女。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打亂了各行各業的腳步,對於入行70多年的李明泉來說,訂單少了也無法作業,那就休息吧!這也為幾十年來都全年無休的他,爭取到難得的3個多月假期。 復工後光顧客少 政府在3月中實施行動管制令,以致數十年來全年無休的李明泉也被迫停下腳步,關店休息。 兒女說:“家就是阿爸的店,店也是他的家,數十年來他都沒休過假,這次管制令反讓阿爸有機會好好休息。” 管制令期間他無法製香也無法營業,在零收入下還需繳屋租與承擔生活開銷,對此老師傅說,咬咬牙就捱過了。 雖老店現已復工開業,但上門參觀的遊客或光顧客卻少之又少,這是新的挑戰,而李師傅關心的不是生意問題,而是香店是否有人繼承。 李明泉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說,他以前製造龍香及大香,都只在農曆新年或七月中元節時才有較多訂單,做的是季節性生意,因此要養活5名兒女相當不容易。 他說,當年接過這份家業後就全力以赴不曾想過放棄,也說不上是為什麼,或許就如兒女說的,以前的人都沒什麼選擇,為了生活就只得繼續做。 李師傅這一做就是一輩子,目前是全檳唯一手工製香人。不久前他獲檳城古蹟信託會頒發“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特別獎,以感謝他對活古蹟的貢獻。 對於往事他記憶已模糊,但依稀記得父親是在椰腳街觀音亭附近賣香,他很小時父親就過世了,由母親接手賣香養家,他則在十多歲時幫忙母親,算是“正式”入行。 “我在20多歲開始學製香,曾到神廟向師傅偷師,後來憑記憶自己摸索研製,終做成造型精美的龍香。” “現在人老了,視力模糊體力也不行,即使開出高價我也無法製龍香了。龍香很重少點體力都不行,製造過程還需體力用鐵錘敲打,龍香才會結實。這手藝現已沒人做了,就連我的兒女都沒傳到,要教也不是人人都能上手,還得靠天份。” 現在若想看李師傅的龍香作品,除照片外就是擺在其家客廳的3枝,另一枝“雙龍戲珠”則放在女兒家中,再來就是李明泉早年做來祝賀親友新居入伙的,一共只有5枝還保存著。 目前,其兒女視這些龍香為傳家之寶,因已無手工製作,可說非常珍貴。 5兄弟姐妹皆從事相關行業 鑽進椰腳程觀音亭後方的姆達巷,記者找到了李明泉,他正專注的製造檀香。 原來與香有“緣”的不僅是李師傅,他的5兄弟姐妹長大後都從事與香有關的行業,哥哥及姐姐賣香,弟弟製香,但現在傳承這家業的就只是李明泉一人。 從年經到老李師傅都沒離開過姆達巷的老厝,這是他的家也是商店。在這裡有他與妻兒樂融融,一家大小分工合作製香的美好回憶。 夫妻共養5名兒女,李明泉一家幾十年來的生活都很清苦。或因此原故,他的兒女在長大後都不願繼承家業,反找份穩定收入的工作。 5年前李明泉的老伴過世後,兒子李進寶決定搬回家陪伴父親並接手香店生意,一名女兒也在今年初退休回來幫忙製香。 雖視力已模糊人也經常犯睏,但李明泉製起香來雙手仍靈活。只見他把一團軟硬適中的檀香粉在細枝上來回搓揉,揉成細長型後沾一沾水再揉平,沒三兩下就做好一枝並放到插模上,等全部製好再一起拿去太陽下曬乾就完成了。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