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國內地方

浮羅漁民捕蝦撈獲 檳海域現致命箱型水母

(檳城19日訊)致命箱型水母在浮羅山背紅樹林繁殖,當地漁夫在捕蝦時撈到幼年箱型水母,將水母送到理科大學海洋研究中心,證實是可致命的箱型水母品種莫爾巴卡(Morbakka)。

根據《星報》報導,理科大學海洋研究中心(CEMACS)主任拿督陳愢惠說,他們收到浮羅山背的甘榜雙溪布隆漁夫送來莫爾巴卡幼年水母,讓他們感到驚訝。

Advertisement

她說,該研究中心需要3萬令吉進行為期兩年的箱型水母習性研究,並追蹤幼年箱型水母的食物來源,將之從食物鏈中去除,以減少箱型水母的繁殖。

需3萬元研究追蹤

她說,該研究中心在2017至2019年間對檳州北岸的箱型水母群種進行研究,採集了3926個水母樣本,當中33個是箱型水母。

她披露,檳州政府從2017至2019年撥款1萬令吉給該中心作為研究經費,而理科大學則提供實體支援,如船隻和人力等。

ADVERTISEMENT

“較早前我們提交了一份申請3萬令吉研究經費的計劃書給檳州政府,現階段仍在等待佳音。”

針對理科大學海洋研究中心向州政府申請撥款一事,檳州福利、愛心社會及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彭文寶說,他會在州行政議會上提起此事。

54歲漁民萬莫希占說,他曾在雙溪布隆看過成年的箱型水母,今年則捕獲幼年箱型水母。

他坦言,箱型水母不同於普通水母,若不謹慎碰觸到箱型水母,即使只是輕微被蜇傷也會感到灼痛,骨頭會感覺很虛弱,要是被普通水母蜇傷只會發癢。

上個月28日在北海外環公路峇眼亞占的清潔海濱,也發生一宗12歲女童戲水時遭箱型水母蜇傷必須留院事件。

女孩的父親馬茲里說,事發時在海邊戲水的女兒突然朝他跑來哭訴前臂遭蜇傷,當時她的手臂通紅,連臉也變紅了,表情很痛苦。

“我們立刻將她送院治療,由於情況惡化,她需要心臟監護儀器,再轉送到詩布朗再也醫院。”

他說,女兒已康復回家休養,他希望政府當局在海灘置放水母警示牌,警惕到海灘游泳的民眾。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