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知蝠惜蝠 晝伏夜出捕蚊蟲 平衡生態有功

自古以來,在東方的中華文化中蝙蝠是吉祥福氣的象徵,民間常以五隻蝙蝠建構“五福臨門”的圖騰。而在西方文化中,蝙蝠常視為吸血鬼的化身,雖然近年有蝙蝠俠以正義使者的面貌出現,但蝙蝠不討喜的外表與晝伏夜出的顛倒習性,始終意味着不祥的徵兆。而在現實的世界裡,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新冠病毒也和蝙蝠拉上關係。

Advertisement

對人類來說,到底蝙蝠是友是敵?是正是邪?

世界目前已知的蝙蝠超過1000種,包括只分佈在舊大陸世界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約180種的大翼手亞目(果蝠或狐蝠類),以及800餘種小翼手亞目的中、小型蝙蝠,除了南、北極和新生成的海洋島嶼外,牠們幾乎無所不在。

ADVERTISEMENT

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自然護理主任(生物多樣性)徐咏之說:“棲息於香港有約25種,數量以萬計,全部為食果實或花蜜的果蝠(Fruit Bats),以及捕食昆蟲的食蟲蝙蝠(Insect-eating Bats),沒有吸血的品種,不會主動襲擊人類。”

蝙蝠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在暗夜裡如魚得水,飛掠捕食昆蟲如探囊取物。推測牠們在夜間活動覓食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白晝的高溫,因為蝙蝠沒有汗腺,在白天高溫的環境下不易調節體溫。此外,在夜間可避免與食蟲性飛禽競爭食物,不可否認的,鳥類是白天的空中霸主。徐咏之說:“大家對蝙蝠有很多誤解,以為牠們都是吸血,其實大部分是吃果實或昆蟲,全球逾千品種中只有3個品種是吸血的,且只出沒於中美洲及南美洲,吸血對象多是馬、牛及飛禽等,所吸的血液亦不多(每晚約一安士),不會導致動物死亡,甚至被吸血的動物也不察覺被吸了血,所以蝙蝠絕不是電影中描述的惡魔。”

傳播花粉 

助果王開枝散葉

一直被妖魔化的蝙蝠不單不“邪”,牠們絕少直接威脅人類,在生態環境中更擔任“正義”的角色。徐咏之補充:“食蟲蝙蝠一日大約可食逾千隻蚊子和昆蟲,這對控制昆蟲數量有一定幫助。而果蝠在覓食時會散播花粉或種子,協助生態發展。”如果沒有蝙蝠,可能有“水果之王”稱號的榴槤,其產量也會大受打擊,因為蝙蝠就是榴槤傳粉的重要媒介。之前,大家一直以為蝙蝠採捕食物時會破壞農作物,直至2017年英國修咸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研究人員走到馬來西亞,利用紅外線攝影機,拍攝到蝙蝠飛到榴槤樹上採食花蜜時,不但沒有影響植物生長,並為榴槤花傳播花粉,令蝙蝠“沉冤得雪”。

另外,蝙蝠亦並非一般人認知般冷血無情。有研究指出,蝙蝠群體會互相幫助,其中,吸血蝙蝠還會“借血”予未找到足夠食物的同伴。吸血蝙蝠如果連續兩晚進食不順利,便可能因缺乏力量出外覓食而死亡。若這情況出現,其他已經吃飽的同伴便會“伸出援手”,反芻之前吸到的血液讓同伴充飢。牠們通常會選擇幫助親友或者是曾經“借血”予自己的同伴,“有借有還”互相幫忙。

只能遠觀

不應干擾蝙蝠

香港的短吻果蝠愛以蒲葵葉製成類似帳篷的容身之所,故種植蒲葵的地方便有機會看到牠們的蹤影。觀賞蝙蝠,徐咏之強調只能遠觀,最好帶備望遠鏡,不應干擾蝙蝠,人和蝠也應尊重相互的生活空間。

徐咏之說,按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所有品種的本地蝙蝠被列為受保護野生動物,任何人士如未經許可,不得狩獵、蓄意干擾、管有、售賣或出口。“我們不應騷擾蝙蝠,更加不要飼養蝙蝠,除了違法,蝙蝠是屬於大自然,人養的生存率一定較低。”另外,徐咏之表示,更加不可煮食蝙蝠,因為蝙蝠身上帶有細菌和病毒,烹食會冒上病毒傳播風險。

蝙蝠的貢獻,還包括牠們的糞便。一種稱為“夜明砂”,又名“天鼠屎”的中藥便是來自蝙蝠乾燥的糞便,據稱可清熱明目及活血消積。

棲息洞穴

晚間出動覓食

徐咏之指,香港最常見的蝙蝠有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及小蹄蝠(Hipposideros pomona),牠們一般眼小耳大。另外,還有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身體呈灰黑或淡褐色,耳殼細及略呈三角形。而香港的蝙蝠中,部分棲息於郊區的洞穴、下水道,部分亦會居於市區的公園、橋底,甚至冷氣機的底部,所以有時在市區見到蝙蝠也不是奇怪的事,傍晚過後,如果在市區的公園或球場看到空中有動物飛過,而外形及飛行動作又不似一般鳥類,牠們便可能是出動覓食的蝙蝠,有幸看見牠們捕捉昆蟲,過程也是很有趣的。

誤觸蝙蝠

用漂白水消毒

蝙蝠不會主動襲擊人類,只要大家互相尊重和保持距離便不會出事。不過,過往亦曾有蝙蝠“誤闖民居”的個案,徐咏之說:“若蝙蝠飛入屋,一般打開窗戶,牠便會自行飛離。有時牠們可能會逗留一段時間,待天黑自然便會離開。”蝙蝠畢竟是野生動物,有可能帶有細菌,若接觸了蝙蝠或其排泄物,可用梘液及清水清潔,以及用1:50稀釋漂白水清洗及消毒。

如果對蝙蝠有興趣,又是否可以主動出擊,到郊外的山洞“尋蝠”?徐咏之不建議人們近距離觀看蝙蝠,因為這會騷擾牠們的正常生活。“部分蝙蝠是群居於洞穴,如遇到人類滋擾,有可能群起飛出洞穴,這會增加被其他天敵動物吃掉的風險;如當時是牠們冬眠期而被迫飛離巢穴,亦會消耗儲存體內的能量,或會導致餓死或冷死。”基於這個原因,香港漁護署在部分蝙蝠出沒的洞穴加上閘門,蝙蝠可在閘門空隙出入,又可避免遊人內進騷擾蝙蝠。

{懂多一點}倒吊睡姿有助起飛

◆倒掛睡眠

蝙蝠睡眠休息時會倒吊自己的身軀,這獨特的睡姿是因為方便牠們起飛。蝙蝠的腳很小,很難像鳥般助跑起飛。倒吊身體便可解決這問題,爪子一放鬆便可立即於半空飛行。另外,倒吊身體於陰暗的高處,也可避過如蛇、鷹等動物襲擊,可以安心睡覺。

◆夜間出動

蝙蝠屬於夜行動物,一般於黃昏時段開始活躍,至日出前回巢。蝙蝠夜間出動並非性格鬼祟,只是牠們一般視力不算好,聽覺卻非常靈敏,這有利牠們在夜間覓食。而食蟲蝙蝠愛吃的蚊及蛾也是夜間活動。另外,蝙蝠到晚上才出動,也可避過其他動物干擾及襲擊。

◆聽覺靈敏

蝙蝠的聽覺特別靈敏,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超音波,如大蹄蝠及小蹄蝠都是眼睛細小但耳朵闊大。而牠們覓食的其中一項拿手本領便是“回聲定位”,透過音波反彈而確定獵物的位置,就算夜晚行動視野不清,牠們亦可行動自如。

◆吸人類血?

即使是吸血蝙蝠,一般也不會吸食人類血液。不過,來自Federal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的巴西科學家,於2016年在蝙蝠糞便中發現人類DNA,懷疑蝙蝠曾吸食過人類血液。他們的報告稱,可能森林過度開發及狩獵導致飛禽數目減少,影響蝙蝠覓食,令牠們的飲食習慣改變。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