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循然二十四節令鼓隊 4族學生傳承文化

(亞羅士打26日訊)屬於微型華小的循然小學二十四節令鼓隊,是吉北區唯一成立二十四節令鼓隊的華小。16名成員是由華裔、巫裔、印裔和泰裔學生組成,彼此手上一對鼓捧,以整齊節奏敲擊、一致宏亮吶喊聲,配合得天衣無縫,隊員不分彼此融合一起,擊出震撼鼓聲,來傳承大馬文化的驕傲。

Advertisement

循然華小位於吉北安然武吉小鎮,距離亞羅士打市區逾5公里。該校今年共有61名學生,華裔與友族生各佔半數。

該校二十節令鼓隊成立於1994年,當時,也是北馬首個成立令鼓隊的華小,目前是吉北區唯一,也是融合了各族學生的小學生二十四節令鼓隊。

ADVERTISEMENT

北馬首設令鼓隊華小

該校校長林采蘋接受光明日報記者訪問說,該校時任老師梅慧君1993年無意中在某個場合,欣賞二十四節令鼓的震撼鼓藝表演後,向該校董家協建議並獲得接納。

她說,當時,州內僅有吉打斗母宮有教導令鼓的教練,而該教練樂意接受該校聘請擔任教練。

她透露,眾所周知,二十四節令鼓隊是由24名鼓手在舞台上表演精湛鼓藝,但該校令鼓隊僅有16名的四至六年級學生組成。

她強調,儘管該令鼓隊向來是學生們屬意的課外活動,但並非每人都符合資格成為隊員。

“由於我校學生人數少,為了避免令鼓隊出現青黃不接的窘境,所以三年級學生開始加入令鼓隊和接受訓練,經過一段時間才篩選有天資學生成為正式隊員。”

她解釋,隊員除了要對該令鼓藝術有興趣,他們的肢體也需靈活,充足精力和雙手有力,所以校方積極尋找和訓練人才,惟卻無法湊足24名有天資的隊員。

但她感到欣慰地是,隊員熱忱於該令鼓隊,每周2次的訓練從不埋怨和鮮少缺席,家長也配合和支持子女參與。

沒聘教練 教師校友義務教導

林采蘋指出,該校多年已沒有聘請教練,由該校老師林春桃、前老師駱富山以及幾名校友義務教導。

她說,有4名於2013年小六畢業的校友,如今每周都會輪流返回母校當教練,從來沒有收取任何津貼。

她也透露,這4名校友去年考完大馬教育文憑,目前等待成績放榜,擔心是,未來若他們決到外地升學或工作,可能該令鼓隊將會陷入缺少教練困窘。

校友教練李燕燕(18歲)說,當年她就讀5年級時,校方沒聘請校外教練,負責老師傳授完高年級生所有基本技能和鼓藝後,他們升上六年級的學生則開始擔任助教,負責教導學弟妹。

她坦言,她與3名隊員小六畢業後,到附近的東姑瑪力國中就讀中學課程,儘管該國中沒有成立令鼓隊,他們對令鼓隊那份熱忱從不消失,也願意回來母校當教練。

她說,雖然該令鼓隊的隊員來自不同種族,大家都是用華語來溝通和相處愉快;隊員很勤力和乖巧,只是他們常忘記節奏和步伐的小問題。

黃水盛:董家協力挺

該校董事長黃水盛說,該校董家協全力支持該令鼓隊,令鼓隊也是該校的驕傲。

他透露,董家協不僅負責該令鼓隊的經費,如添購和維修大鼓,以及出錢出力率領隊員出外表演等,連隊員們的制服和鼓捧皆由董家協出錢。他感謝,該校附近的村民和校友每年會出錢出力協助該令鼓隊。

家教協會主席徐國益說,該令鼓隊每次出校外表演,董家協要承擔數百令吉的費用,即租羅里來載運大鼓,租巴士載送隊員和老師教練等,這些開銷對該校而言是非常龐大。

他也說,隊員勤於練習目的是能站上舞台上表演,讓觀眾為他們精湛舞藝鼓掌,所以董家協為了不讓隊員失望,以及控制開銷的情況,該令鼓隊每年只有2次出外表演的機會。

徐國益:年初六表演

徐國益指出,該令鼓隊今年首個出外的表演落在年初六(本月30日),受到吉北象嶼益群華小邀請參與新春聯歡會的表演嘉賓之一。

他透露,該校令鼓隊的隊員以小六生佔多數,幾乎小六班95%學生皆是隊員。儘管小六生要兼顧訓練和小六評估考試(UPSR),不過,該校近年來的UPSR考獲不錯成績。

他指出,該校去年UPSR成績100%及格率,平均總積分(GPN)為1.86,是哥打士打縣華小成績中排名第一。

他補充,去年共有10名考生,4華裔、4巫裔和2印裔,1人考到全科8A、2人6A。

他坦言,該校很多學生沒有參與校外補習班,只是靠校方提供放學後補習課,學生也沒因要應付考試而缺席令鼓的訓練。

他說,由於該校環境不錯,該鎮區有很多住宅區,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把孩子送來該校,導致該校的學生來源維持50人左右,也要靠友族生來維持。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