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慶團圓上篇】有一種幸福叫 回家吃飯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有家回,有人等,有飯吃。農曆新年吃團圓飯,更少不了與摯愛相聚的意義,一個也不能少。

Advertisement

團圓飯的意義1

80後鄭名彬

ADVERTISEMENT

走親訪友聯絡感情

小時候的我們對農曆新年的意義,不外乎拿紅包、穿新衣、放鞭炮,只在乎吃喝玩樂,對生活毫無壓力對社會沒有防備。長大以後,在歷經滄桑以後,才恍然明瞭迎新年更大的意義是一家團聚有說有笑。一年過去了,大家都安然無恙。

長大以後,人們對於團圓飯都有不一樣的詮釋。有人愛團圓,也有人覺得抗拒。團圓飯要和誰一起吃,才顯得有意義呢?

來自砂拉越詩巫的80後母親鄭名彬,育有三名孩子,職業是一名書記,她對農曆新年的認知,是全家人能夠聚在一起吃平日吃不到的東西,無論是山珍海味或是粗茶淡飯。

“小時候家裡窮,並不能每餐都大魚大肉,唯有在新年才能得吃豐富些。”她感慨地說。“還有平時都不見面的遠方親戚朋友,這時候就會聚在一起,所以家裡到處都是人人人。”

鄭名彬的父親對“家”有很重的執念,自她有記憶以來,團圓飯一定會在家裡吃,每一年新年親戚們都會到他們家同歡共聚。

“我們的家庭很大,我爸的兄弟姐妹有11人,我的兄弟姐妹9人,所以家裡一到農曆新年真的是擠得熱鬧!”

守歲聊通宵最開心

說到農曆新年的家常美食,鄭名彬最愛父親煮的片鴨,切成薄片的鴨肉蘸上父親調製的醬料,美味無比!

團圓飯對鄭名彬的意義深厚,因為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是很開心的事,感覺很溫暖,團圓飯桌上一個也不能少,所以她從來不會在外避年,如此有意義的迎新團圓觀念,她也毫不猶豫的傳承給下一代。

“升格為母親以後,我還是很喜歡過新年,喜歡串門走親,喜歡拜年。我也很歡迎大家來我家拜年,我喜歡大家一起過個熱鬧的新年,尤其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守歲聊通宵,你一言我一語的,很開心。”

珍惜傳統但不迷信

自從父母相繼去世以後,鄭名彬覺得團圓飯已有欠圓滿了,感覺有些傷感。但是,她仍然想把團圓飯這個傳統習俗延續下去,她珍惜的是團圓的意義。但傾向於迷信的習俗,她不會盲目跟從。

她舉例:“大年初一,地板骯髒了我還是會掃,很多人看到會覺得困惑,但我覺得這是一種迷信。我不認為年初一掃地會把財運掃了去,我會以我的邏輯思維去判斷一件事情。”

在全新的一年裡,鄭名彬希望自己可以多買幾間屋子增加收入,做個快樂的包租婆。

“也希望家人都健康平安,其他的不會奢求太多。”她說。

在外闖蕩過,嘗過其中的甜酸苦辣,的確能使我們更加珍惜久未相見的家人和朋友,因為在最困難潦倒的時候,他們始終會陪在身邊。

團圓飯的意義2

90後林素雲

我們又長大了一點

90後林素雲認為,團圓飯不外乎是可以吃到平日很少機會嚐到的菜式,缺一不可的一家團圓。在老家,在除夕的團圓飯開動前,大伙兒會先放鞭炮來助興。

“以前很期待新一年的到來,因為那意味着我們長大了一點,現在反而想要回到小時候,成長就是那麼矛盾。”她說。

單親家庭出身的林素雲,最難忘的是新年期間媽媽陪自己精心打扮的畫面。“媽媽會陪我打扮得美美的,跟我編同樣的辮子,穿類似的衣服,這也是我平時比較難見到的媽媽,她精心打扮的另一面。”她笑着回憶。

習慣一個人度新歲

“我家的團圓飯是一家人聚在外公外婆家吃的,由於大人們都工作得很晚回家,一般上我們的團圓飯都比較遲開動。我喜歡家常的味道,平時也較少機會吃到家常便飯或是大家齊聚一起吃飯。”

如今的林素雲身在新加坡工作,好幾年沒能申請到假期回老家過年。 “以前會和媽媽一起烹飪,親手烘焙,做蛋糕、烤餅乾的,但是現在已很難有這個機會了。”她感慨地說道。

她最想念的年菜,是舅舅煮的魷魚沙律、海參湯、酸甜魚、拉子菜,還有外婆和媽媽煮的雞腳。每一年都會有魚,期望年年有餘。

長大以後的新年,她不再像過往那樣追求熱鬧,也習慣了一個人過春節。身為遊子的她,把自己泡在工作中,一個人吃飯看戲,偶爾找朋友同事聚一聚。

放下過去好好奮鬥

迎接全新的一年,林素雲希望自己更有勇氣的放下過去,拾起純粹,生活上更懂得加減法,不斷往前看,繼續為生活好好奮鬥。

“賺大錢,事事順利,家人身體健康,即使我總在異鄉,但是心永遠都與你們同在。”她說。

“願新的一年可以被幸運神眷顧,距離成功更靠近一點。還有,不要再失眠了,新年快樂!”

團圓飯的意義3

90後許廷瑜

有家可回最幸福

25歲的許廷瑜曾有一年沒有返鄉過年。那是上大學的最後一年,因準備展開實習生活,加上機票昂貴,他放棄了回老家詩巫過年。當時他身在檳城,在那獨自回味詩巫在年三十晚的熱鬧,天空都被鞭炮照亮了,年初一的早上,空氣中彌漫着硝煙的味道,即使明知道那是不健康,但那就是家鄉的年味 。

“詩巫人過年和其他地方的差別,我覺得是拜年的氣氛。詩巫人拜年是從早到夜,我在北馬過年的那一年,就是待在清冷的房間裡直到實習開始。”嘗過在異鄉過年的滋味,那種孤獨感,讓他覺得有家可回是很幸福的事。

幾年前父親去世後,許廷瑜的團圓飯,吃起來少了以前有過的溫暖味道。

 從前是爸爸當主廚

小時候,新年就好比一個大放假,有肉乾吃、有甜的鹹的糖果糕餅任吃唔嬲,而大團圓就是一家人圍着大圓桌,慶賀新的一年的來臨。

“以前的團圓飯都是爸爸當主廚,媽媽和爸爸交替地煮飯,不求華麗,但求豐富,而現在,媽媽當主廚,我就負責二廚的工作。”他說。

“即使父親不在了,菜式依舊豐富,有:炒麵、炒白粿、炒粿條、炸雞、海參湯、蒸魚,煎魚等。這麼多的菜餚中,我最愛把海參湯淋上炒麵,配着炸物一起吃。一家人坐下來共餐,感覺特別幸福。”

身為老么的許廷瑜最得寵,要吃蝦,爸爸剝,要吃魚,媽媽會把魚拆骨,在一旁的哥哥也會問他要喝什麼飲料,一片和樂融融。

和老友好好聊聊天

“小的時候,對物質的要求沒那麼高,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只是單純的拜個年,熱鬧熱鬧,對於紅包沒要。但是對於爸爸給的紅包我則總會有所期待,覺得爸爸賞的紅包越大,祝福就越多。”

長大之後的許廷瑜,對於慶祝農曆新年的熱切淡了三成,團圓飯依舊會吃,但因為少了父親,總感覺少了什麼。一直以來他和父親的感情非常要好,逢年過節,對於父親的記憶特別深刻,非常懷念。

“出來社會工作後,想法也變了,農曆新年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可以好好休息的假期,即使是拜年,也希望只去一家,然後聊很久。也希望可以找一家咖啡館,和老朋友坐着聊聊天,沒紅包也沒關係,情比錢重要。”他說。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