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開跑 100校4千學生受惠
(吉隆坡20日訊)教育部今起在全國100所學校推行“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Program Penambahbaikan Rancangan Makanan Tambahan),首階段將為4000名符合資格的學生,提供免費的營養早餐。
據觀察,國小的學生早餐是一盒椰漿飯搭配一片蜜瓜和美祿冰;華小學生的早餐則為炒米粉搭配香蕉及一杯熱美祿。
此計劃也是針對原已落實的“免費食物補助計劃”(RMT)進行改良,惠及目標群體從赤貧(Miskin Tegar)擴展至貧窮學生。
據了解,教育部早前宣布名為“免費營養早餐”(Program Sarapan Pagi ; PSP)如今已更名為“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
新任教育總監哈比巴前往舊巴生路陳友來花園的斯里蘇麗雅國小,巡視學生享用早餐的情況後召開記者會提到,此計劃分兩個時段,即上午班的實施時間是在上午7時至7時30分;下午班實施時間則在中午12時30分至2時之間。
她聲稱,受惠的學生可在有關時段前往學校食堂享用免費餐點。
她說,教育部自1979年開始推行的RMT計劃,以關註學校內赤貧、殘疾、特殊群體及原住民學校的學生,並為他們提供免費食物;不過,如今則是在該計劃上做出改善和加強。
她說明,“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和“RMT計劃”的分別是,大部分學校過去推行RMT計劃時,都選擇在休息時間為學生提供免費餐點,但這項已加強的計劃則安排學生在上課前就享用早餐,讓他們在吃飽後上課,專註課堂教學及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改善計劃是根據全國貧窮線(Pendapatan Garis Kemiskinan ;PGK)計算並擴展至貧窮群體,讓更多學生能在此計劃下受惠。”
依據衛生部建議制定
哈比巴提到,有關計劃的食物是依據衛生部所建議制定,並確保餐點涵蓋營養及合適的卡路里,適合每個年齡層的學生食用。
她披露,有關計劃共制定20份餐點供學校準備。學校的食堂可依據餐單輪流準備每天的食物。對於沒食堂的學校,當局則建議由家教協會、教師、家長或外人準備。
她強調,如果受惠的學生錯過了用餐時間,他們依然可在休息時間前往享用該餐點。
“校方也安排教師負責監督學生用餐,並希望學生能透過此計劃培養用餐禮儀、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不浪費食物。”
“雖然今天是使用塑料盒裝食物,但我們會循環使用,而且每份食物盒上也會標簽學生的名字。”
哈比巴披露,大部分實行這項“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的學校,都是落在赤貧人民組屋(PPRT),而且校方也會派發問卷給家長,並獲家長的同意才將學生列入受惠名單內。
她解釋,我們須理解該名學生是否對食物敏感,或在飲食上有無特定的限制。
沒使用“Grab’n’Go”概念食品菜單
哈比巴聲稱,這項改善計劃並不如之前所建議,用“Grab’n’Go”概念的食品菜單,那是基於之前宣布的“免費營養早餐計劃”涉及全校學生,經考量時間和成本關系;“免費食物補助改善計劃”則只讓特定群體受惠。
她表示,首階段的計劃只在全國100所學校包括國小、華小和淡小的學校中選出受惠的學生,並且只專註在赤貧和貧窮學生。若預算允許,該計劃將進一步擴展至更多地區的學校。
另一方面,斯里蘇麗雅國小校長羅姬雅則說,該校共有26名來自二至六年級的受惠學生,另有10名一年級的受惠者。
出席活動者包括教育部副主任(學校日常事務管理組)法麗達。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