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醬糊:包子物語

有個小孩子給我猜一個“爛Gag”謎語:“包子被殺死了,誰是兇手?”這種毫無邏輯可言的無厘頭謎語,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答案竟然是:豆子。因為大家都知道“豆沙包”,諧音就是“豆殺包”?

嘩!咁都得?簡直是“夾硬嚟”。

Advertisement

上茶樓飲早茶吃包點,除了豆沙包,還有蓮蓉包、加央包、椰子包,這些都是沒有肉的“齋包”,對無肉不歡的“肉食獸”來說,未免有點“寡”。

很多人都愛吃叉燒包,其實餡料並不是一般所見紅色的叉燒,而是十分夠味的半肥瘦豬肉。有些沒有甚麼誠意的酒樓,為了省錢,往往肥肉多過瘦肉,令怕肥的食客吃一半吐一半,做壞招牌。

以前還流行“生肉包”,不知是不是把一團生的豬肉餡包在包子裡一起蒸熟而得此名?

餡料最豐富的是大包,有雞肉、豬肉、蛋、沙葛絲等,“大件夾好食”。

ADVERTISEMENT

後來甚至有人創出“葉子楣大包”,體積加大兩三倍,一個人往往吃不完。把“波霸”幻化成“包霸”,也可謂創意無限。那家名稱令人想入非非的包店,更成了吉隆坡康樂花園的著名地標,常聽指路的人說:“由‘葉子楣大包’旁邊轉入去……”

包子這種普遍的食品,也產生不少俗語和諺語。例如“土包子”,是形容土頭土腦、對時尚潮流或文明習俗一無所知的“大鄉里”。“肉包子打狗”則是指“有去無回”,因為用肉包子來打狗,便正中狗兒下懷,一口把包子吃掉,永不回頭。

你可有聽過“狗不理包子”?這並不是難吃到連狗都不吃的包子,卻是天津的著名小吃。其名稱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創出這包子的人小時性格很強,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叫“狗不理”,因此他做的包子自然叫“狗不理包子”了。第二個說法是,這包子的創始人名叫“狗子”,後來生意做大了,製包子時忙得連話也沒空說,人家叫他:“狗子!”他也不理睬,所以他所做的包就叫“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我在本地和天津都吃過,餡料有豬肉和蔥,也許所吃的都非正宗,只覺得不外如是,有點“浪得虛名”。據說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店還有英文名,取其諧音叫“Go Believe”,其實如果叫“Go Bully”,讀音似乎還更貼切。

如果做得太硬的包子,就叫“擲死賊”,像“青磚沙梨”般咬不進口,真的用來擲賊還比較適合。

也有人用“包”來形容人,廣東人都把愛哭的人稱為“喊包”,就是“哭包”的意思;還有一種女孩,很容易被人弄哭,因為嬌嬌嗲嗲動不動就哭,就叫“嗲包”。擅長向男人撒嬌發嗲的女人,也一樣可稱“嗲包”。

至於那些“姣絲凳篤”的“姣婆”,則被稱為“騷包”。

這個“包”字還可以用來罵人,有些“毒舌派”開口就“死仔包”,閉口就“衰女包”,可見以“包”為名的,都好不到哪裡去。

大多數人吃包子時,都把包皮剝掉丟棄不吃,因怕包皮被很多人摸過,會很髒而不敢吃;其實包皮很滑,也滿好吃的。但即使你真的愛吃,也最好別到處告訴人家說:“我很喜歡吃包皮。”免得心邪的人會聯想到另一種“包皮”去。當年本地報界有個常鬧笑話的記者,搭德士時遺留下一個皮包,於是登廣告尋找皮包。誰知因“手民之誤”,把文中的“遺失皮包”

誤植為“遺失包皮”,被同行取笑了整20年。其實他可以死頂死撐:“遺失叉燒包的包皮不可以咩!”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