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渡輪管理權之爭

川行檳威海峽兩岸的渡輪服務對於大部份檳城人是不會陌生的,但是,也有不少島民,對於渡輪是無動於衷的。

沒有檳城大橋的時代,特別是60年代,當檳城還保留自由港地位時,渡輪可以說是處於全盛時期。

Advertisement

沒有大橋的那些日子,商家、工人、學子及遊客等熙熙攘攘,兩地的碼頭和渡輪,好不熱鬧。

記得當時,鍾靈中學還沒有在北海設立分校,還有島內的韓江中學處於全盛時期,很多住在威省一代的莘莘學子,每一天都和碼頭、渡輪脫不了關係,為了學業,他們幾乎是早出晚歸。

渡輪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今天回想起來,當年和我一樣,每一天依賴渡輪,銜接海峽兩地的學子,碼頭和渡輪記載著上千的記憶,有著大家共同的生活和回憶。

ADVERTISEMENT

當然,隨著大橋在1985年通車後,渡輪不再是檳城居民的唯一,特別是以車代步的年輕一代。

還有,現在的渡輪,也少了很多中學生,因為北海有了鍾靈中學,而大山腳的日新獨中也辦得有聲有色,追求優質教育,可以就地取材,不必過海了。

從1985年大橋通車後,渡輪的生意是越來越差了,川行檳威海峽的渡輪數目也日益減少,目前每天川行的船隻,最多只有6輛。當然,近年來最令人費解、痛心的是渡輪服務竟然是處於赤字中,去年就虧本了2000多萬。

最近這幾週,渡輪管理權成為了檳城港務局和州政府之間的口水戰。雙方一來一往,佔據傳媒版位,大部份的本地居民,其實也摸不著頭腦,到底為何而鬧?或許,大家只是當著娛樂新聞來看,在市道低迷之際,消遣一番。

渡輪有其經濟效益角色

終於,實際管理渡輪服務的檳州港口有限公司出面表態,否認放棄渡輪管理權,同時還調侃的說:“不懂他們還在吵些甚麼?懶得去理會他們的爭論。”

這次渡輪管理權的爭論,再次顯出政治領導的毫無頭緒,缺乏視野,只會務虛,而不是務實。

其實,到了今天,當第二大橋在趕建中,渡輪不能夠只是扮演著銜接檳威兩地的交通工具的角色。渡輪、碼頭,還有週邊空間、土地等都可以好好的提昇和利用,扮演更具有經濟效益的角色。

我們只要看看香港的兩個天星碼頭,一個在尖沙咀,另外一個在中環,在那裡,川行兩地的渡輪被稱為小輪。天星碼頭,是香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但是,他們借助歷史,讓集體回憶帶來經濟效益,把天星碼頭打造成為遊客集聚之地。

檳城,不光是前朝政府,就算是當今政府,一樣缺少那麼一丁點的幹勁。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