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增肌減輕關節負荷 跑步盛行膝痛年輕化

(香港訊)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近年出現不少新招,可以選擇注射透明質酸或富血小板血漿,手術亦可選擇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不過,首要還是減重、做運動,一方面減輕膝關節負荷,同時增強肌力支援膝關節。

Advertisement

骨科醫生何嘉棋指出,退化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方面,遺傳了良好的膝關節結構,如骨頭之間的接觸面較大,退化的風險就較小。相反,父母40、50歲已有膝痛問題,或天生有走形腿,風險便會增加。

“後天方面,年齡只是三大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運動創傷,例如有助減少關節摩擦的半月板,可能因過度屈膝或激烈碰撞而受傷,影響其功能,在步行和活動時多了不必要的摩擦,加速退化。”

ADVERTISEMENT

“第3個原因是重複動作,經常搬抬重物,或上落樓梯等,都會使膝關節退化,部分職業因而較“高危”,例如經常要巡樓的大廈保安員。可見,膝關節退化不一定發生在長者身上,我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40多歲。”

跑姿錯誤膝關節負擔

他解釋,以往膝關節痛症,通常見於肥胖或年長人士身上,近年跑步盛行,令膝痛年輕化。

“跑步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遠比一般步行為大,而由長跑引致的其中一種傷患,名叫髂脛束症候群(IT Band syndrome)。髂脛束(iliotibial band)是位於大腿側的一組肌肉筋膜,一直向下延伸至膝蓋位置外側。”

他提醒,使用過度時,髂脛束與膝關節外側的股骨會不住摩擦。為免因摩擦而導致發炎,職業跑手會在跑步前,針對問題做伸展運動,以保護膝蓋,例如手扶牆壁並保持直立,運用身體的重量,盡量壓向大腿外側(圖1),直至有痠緊感。

“但業餘跑手或偶爾才參加長跑者,對伸展動作缺乏認知,更可能跑姿錯誤,或者穿了不合適的裝備,再加上長時間運動,對膝關節肯定是負擔。”

不一定因為退化

運動碰撞致膝痛

家庭醫生鄭志文稱,膝蓋痛楚不一定出於退化,成因需視乎年齡及創傷等因素。特別是年輕運動員,容易在比賽時承受猛烈的碰撞,韌帶、肌肉及半月板傷患都可能造成膝痛。患者病情各有不同,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先要看醫生找出病因,並因應生活習慣、退化程度等,設計治療方案。較簡單的方法包括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和運動習慣,口服關節修補劑、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等。如經醫生評估,需要強度較大的治療,則可考慮在膝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甚至置換人工膝關節。”

他說,有患者會在坊間購買營養補充劑,期望關節能回復“青春”,常見的有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但暫時未有醫學文獻,證明藥物有助膝關節軟骨重新生長。

“我建議多抽時間做運動,減輕體重負荷,增強肌力,對紓緩關節不順滑的感覺,反而更有幫助。患者求醫後,醫生先會辨別膝關節退化的程度,屬於輕微、中度抑或嚴重。輕微至中度退化者,大多數會服止痛藥,增加運動及注射透明質酸;若程度嚴重,則要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

打透明質酸減痛楚

無助逆轉膝蓋退化

骨科醫生何嘉棋表示,注射透明質酸功效在於潤滑關節,減少痛楚與不適,以及活動時發出的咯咯聲;但無助逆轉膝關節退化。其發揮功效的時間亦愈來愈短,假設第1針功效能維持12個月,第2針可能只有9個月功效,並逐次遞減。這是因為打針只能紓緩症狀,卻沒減慢膝蓋退化,長年累月下,膝關節繼續退化,問題愈趨嚴重,打針的作用愈不顯著。

近年有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注射“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身體有自我修復機制,在受傷時協助復元,其中血小板起很大功用。

PRP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50ml血液,透過離心機去除紅血球部分,再運用儀器,從血漿中抽取血小板,濃縮成6ml,注入需要修復的膝關節,目的是促使關節軟骨修補或再生。

“在醫學理論及臨床上,PRP的確能起修補作用,這也是跟注射透明質酸不同之處。但效用是大是小,目前仍欠缺大型或科學研究數據,需再作大量評估,才得知PRP對什麼病人、哪種程度的退化能見效。若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注射性的治療手法已不足夠,有需要接受手術。”

手術精準度提升

人工關節“壽命”延長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有全膝關節置換和半膝關節置換,如何選擇?

骨科醫生何嘉棋解釋,全膝關節置換,即將整個膝關節換成人工關節,半膝關節置換則是保留未損壞的關節面,將已損壞的部分置換。

“很多患者抗拒手術,正正出於對手術風險及後遺症的誤解,其實膝關節置換的儀器及技術,近10年大幅進步,一方面是精準度提升,出錯風險大減;另一方面是人工關節“壽命”延長,超過九成半膝人工關節可用10至15年,全膝關節更可用15至20年,患者不須頻繁動手術。”

年紀體重影響復康時間

置換全膝關節會造成15至20厘米的傷口,半膝關節置換的傷口則約10厘米,手術翌日已可下床活動。手術後傷口會有繃緊感覺,但逐步減退;相反,膝關節炎的痛楚,若不處理,只會與日俱增。

手術後,患者需接受物理治療,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復康期約3至6個月,半膝關節置換則需要4至6星期,之後很多患者都表示,猶如感覺不到動過手術(Forgotten knee)。當然,年紀、體重都會影響復康時間,過去少做運動者,肌肉可能萎縮而需較長時間復元。

膝蓋有3個關節面,包括內側半月板範圍、外側半月板範圍,以及髕骨和股骨之間的位置。如退化出現在多於一個關節面,則宜接受全膝關節置換。

從年齡上看,何嘉棋會建議兩個極端年齡層的患者,置換半膝關節。一是年紀大的患者,因全膝關節置換的手術幅度較大,術後適應難度高,他們未必能承受;二是5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需盡快重投日常生活,故宜減少復康時間。他們接受半膝關節置換後,即使10多年後需再“翻修”,置換全膝關節,複雜程度亦會減低。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