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

【喜有此李】Peggy Thompson與 Nancy Carroll

上星期才在本欄寫過有人把面子書“Facebook”以諧音譯成“非死不可”,這天卻聽到一則新聞,說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在杭州開了一家無人服務的未來酒店“FlyZoo Hotel”,中文叫“菲住布渴”,暗喻旅客“非住不可”,因是以天貓精靈機器人代替員工迎賓,配有許多智能科技裝置,新奇有趣。

Advertisement

這酒店的名稱並沒有一個“Book”字 ,“布渴”或“不可”二字又從何而來呢?但如果凡是有個“Book”字都要譯成“不可”的話,薄記“Book-keeping”豈不是要譯為“不可結冰”?而預約“Booking”就得譯成“不可傾”,即是“冇得傾”了。

電召計程車服務Uber,正式譯名是“優步”,但卻人搞笑地譯成“烏伯”。在本地粵語中,“阿烏伯”是指那些“烏啄啄”(粵音)的人,即傻呼呼糊裡糊塗,對什麼事物都不甚了解。這樣的“阿烏伯”學人駕Uber,豈不是隨時都會把搭客載去“荷蘭”?

ADVERTISEMENT

另一種電召計程車叫Grab,憑音可直譯成“蛤乸”。雖然“冇咁大隻蛤乸隨街跳”,但卻有咁多“蛤乸”畀你隨街叫。

Nelson Tan巧變“鳥生蛋”

“Shopping”一詞,早已有人以音譯成“血拚”,這是以華語來譯的,帶有“大出血”拚個你死我活買個痛快之意,但如以粵語來譯,較貼切的是“索平”,專門搜索平價貨來買,精打細算,“出血”數量有限。中國大陸人把“Shopping”一本正經地稱為“購物”,準確無誤;但一向把入侵港境瘋狂掃貨的強國土豪大媽視為眼中釘的搞怪香港佬,卻刻意把“購物”二字的華語發音以廣東話諧音寫成“鳩嗚”,乍看似乎有點“騎呢”。

朋友告訴我一個真有其事的笑話,說以前八打靈舊區有一家賣魚丸粉的餐館,以店主的名字“黃潮利”為店名,本來沒有什麼不妥,但其英文招牌是潮州話發音的“Ng Tiow Lee”,粵語唸來就像“唔眺你”,即懶得看你一眼!

如今甲洞區卻有一家咖啡廳名叫“鳥生蛋”,原來是取自店主名字的諧音。店東的大名是Nelson Tan,唸來正似華語發音的“鳥生蛋”,真是天衣無縫,取得極有噱頭。

如果英文名字的諧音可以代表所賣的食物,或者反映店舖的特色,那些取得一個好名字的人,大可趁機以本名開店售賣有關食物,必能吸引食客。例如名叫Albert Yip的,可以打正名號去賣“牛百葉”,即牛胃中第三個成葉片狀的間隔瓣胃。

此外,叫Robert Koh者,可賣“蘿蔔糕”;叫Eugene Tan的,可賣“油煎蛋”;叫Jason Wong的,可開一間專為顧客節省金錢的廉價美食店,店名就叫“節省王”;叫Julie Tong的,可賣“豬脷湯”;而叫Robin Tong的,則賣滋陰補腎的“鹿鞭湯”。

即使是西洋人,也可用自己名字的諧音來賣相關貨品,如叫Peggy Thompson的,可賣“北芪黨參”。但名叫Nancy Carroll的,就絕不適宜以自己的名字來當店名,因其名讀來就似粵語諧音的“躝屍趷路”,即叫人滾蛋,擺明趕客。

 

(光明日報/副刊專欄‧作者:李系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