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京奧閉幕禮舞者王禮娜 遠嫁大馬舞動米都

在米都一個雨後天氣清爽的午後初見王禮娜,176公分的修長身材,白皙的皮膚,穿着白色長裙,束着馬尾,踩着輕盈腳步走來,那非一般女子的身高,那獨有的氣質,無法不吸引周遭人群的目光。

Advertisement

無法想像,這位25歲的90後四川妹子,在嫁來大馬之前,其實在中國已經從事文化舞蹈藝術工作15年了。換句話說,她自10歲開始就展開了她的舞蹈生涯。

“我8歲開始加入成都舞蹈興趣班,11歲獲選進入舞蹈學院附中。從此就一直沒有離開過舞蹈,甚至就連工作也和舞蹈相關。” 

ADVERTISEMENT

為愛棄中國國家舞蹈員優差

畢業於四川藝術學院舞蹈系的王禮娜,當年在芸芸眾畢業生中,僅有5人獲選留校在舞蹈附中任職,而王禮娜便是其中一位。之後,她還到北京舞蹈學院進修,因此也擁有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蹈家協會的教師資格證。

在中國,王禮娜從事的舞蹈工作是專業的職業,也是一份榮譽,因為它是屬於公家單位的優差,需知,能成為國家專業舞蹈工作者,是需要經過多少年嚴格專業的培訓和篩選。

所以,當她於2015年宣布要愛相隨,遠嫁大馬定居時,她的父母和親友們無不反對。

王禮娜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對她的不捨自不在話下,不過,她自認自己也還挺固執的,但同時也很樂觀和獨立,當她決定要做一件事時就會堅持到底,哪怕遭到反對,不被看好,她仍樂觀自信的相信自己的選擇。

當多校教練  決心拓展米都舞藝

事實上,王禮娜從來沒有打算離開她熱愛的舞蹈工作,只是換了一個環境和平台再出發。因為在和另一半公開交往期間,她早已對米都沒有專業舞蹈學院和缺乏專業舞蹈老師一事略有所聞,加上她的丈夫也非常支持和鼓勵她婚後在當地繼續將其專長發展成事業,因此,她在米都發展舞蹈事業時可說是毫無後顧之憂。

只是在這個稻米之鄉,中國傳統舞蹈畢竟還是一門冷門藝術,能供她展現才藝的平台也有限度,舞蹈在學校更只是被列為課外活動,甚至還有家長對中國傳統舞蹈的認知就只停留在“不就是拿着扇子或彩帶在舞動的那種嗎?”

有鑒於此,王禮娜認為自己肩負着一種使命,以便讓當地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舞蹈能有更深層的認識和改觀。 

於是,她走進校園為學生排練“千手觀音”,演出時贏得無數讚嘆和熱烈掌聲。王禮娜,這位大馬媳婦的名字也逐漸為人所知,亦開始得到多間華小和獨中董家教的肯定,有者更邀請她擔任學校舞蹈團的教練。

她在米都的“播種”工作,就這樣慢慢的開始。

“中國的舞蹈院校是住宿學校,學員天天都得練習,從最基礎的體型肌肉鍛煉,到節奏感等都是有系統化和專業化的進行培訓,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但在這裡,舞蹈只是屬於課外活動,學生每週僅有一次練習,每次練習也不超過兩個小時,這對學員的進度要求相應的有了一定的難度。”

夫妻開辦舞蹈學院  到處參賽促進交流

對於要求完美的處女座女子王禮娜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達到她所預見的目標。所幸一路走來,她也遇到不少熱心推動文化,給予她鼓勵的貴人,讓她在這條“耕舞”的路上並不孤單。 

當然,她也沒有忘記和丈夫的最初夢想。2015年7月,在夫妻同心協力下,“舞韻輝煌舞蹈培訓學院”在米都新邦瓜拉新市鎮一間3樓的店屋開辦了。

她說,他們是為了打造一個更專業的練舞環境而開辦學院,包括學舞不可或缺的全牆面大鏡子,因為在這之前,相關資源實在是太匱乏了。

在剛開班時,該學院的學生只有5人,年齡平均介於四、五歲,王禮娜重質不重量的依據中國舞蹈學校的專業系統化方式來授課,3年下來,學員人數如今已增至近百名,而當初的5名孩子至今仍隨她習舞。

“很多家長過去對中國傳統舞蹈都有刻板印象。”在這段期間,她帶着學生到處參與文化活動和舞蹈表演,並嘗試改編舞蹈《江波映月》,結果成功引起共鳴,贏得高度評價和回響,不但讓學生有了更多交流平台,同時也讓本地家長對中國傳統舞蹈大大改觀。

戲劇性認識另一半  3000公里無阻戀情發展

在中國學習和工作期間的王禮娜,不單止曾登上2008年北京鳥巢體育館奧運閉幕典禮的大型舞台上跳《草帽舞》,同時也曾在2014年《中國CCTV春晚》裡參與古典舞蹈《百花爭妍》的演出,且曾先後代表中國四川赴非洲和台灣進行藝術文化交流,並在台灣全島進行巡回演出。

在這過程中,她也在中國多項全國舞蹈大賽及四川省中獲獎無數 。這樣一個年華正茂,已經嶄露頭角的四川妹子,何以願意為了愛情,而放下在祖國打拼積累已久的成就,選擇離鄉背井到亞羅士打市展開新生活?

談起和丈夫的相識經過,她馬上以“戲劇性”形容之。 那年才18歲,且青春無敵的王禮娜,原本正和朋友在成都咖啡館裡聚會,結果卻遇上前來問路的大馬男子廖昶燊。廖昶燊是大馬青年企業家,當時正好到成都出差,雖然他們兩人不至於一見鍾情,但倒也言談甚歡,並因此結交為友,而比王禮娜年長13歲的廖昶燊自此也成了王禮娜口中的“老廖”。

過後,她更和“老廖”從朋友關係發展成戀人,兩人談起了橫跨3000公里的遠距離戀愛,雖然王禮娜的父母都不贊成她遠嫁馬來西亞,但始終阻擋不了為愛勇往直前的王禮娜。

提起初到米都的生活,她說,有一項本地習俗令她印象深刻。“本地華人幾乎都會把祖先牌位安奉在家裡,每逢節日都會在家裡煮很多的食物祭拜祖先,這和我們那邊完全不一樣,我們祖先的靈位都是安奉在墓碑上,不會帶回家拜祭。”

帶學員飛港參賽  贏總冠軍載譽歸馬

中國傳統舞蹈分為民族舞和古典舞,古典舞涵蓋了唐、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舞蹈,而民族舞則是包含中國各族的舞蹈。對王禮娜而言,身為專業的舞蹈員,除了要不斷的練習和參與表演,同時也得肩負文化交流和傳承的責任,所以,她在教舞的同時,也會讓學生先了解相關舞蹈的改編由來,以及一些背後蘊藏的典故,希望能通過民族舞和古典舞來促進不同的文化交流。

王禮娜笑言,因為她要求很高要達完美水平,很多學生都覺得她過於苛求,但她強調,練舞時必須認真且嚴格以待,不容馬虎,而最基本的條件就是要先鍛煉好體型和肌肉的柔軟度。

“特別是四、五歲的孩子,學舞時,我會要求她們穿上體操服,因為經過長期訓練,才能觀察到孩子的體型和曲線的變化 ,否則在錯誤學習下,孩子的體型不但會變胖,從臀部、大腿到小腿的曲線和肌肉也會變型。”

練舞的過程難免有痛,王禮娜也不諱言,一路來都有孩子因為不堪受苦,不能忍痛而想半途放棄,也有家長因為心疼孩子而不願讓孩子再繼續。 

《舞.芳華》23日大匯演

“其實這是學舞必然的過程,我當年也是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想過要放棄,但能撐過這階段,堅持下去就會看見不一樣的成果了。”

當了幾年開荒牛,她的學生確實也很爭氣的在校內校外舞藝比賽中高唱豐收,近年來更是獲獎無數,佳評如潮。所謂名師出高徒,最近一次7月,她就帶着吉華國中舞蹈團學生飛往香港參加“2018年香港青少年國際舞蹈才藝大賽”,並以完美的《羌繡》表演捧回群舞組全場總冠軍,載譽歸馬,振奮了所有人。

如今的王禮娜除了培訓學生,也不時會受邀南下或過海到檳城當評審,目前,她也正如火如荼的為舞蹈學院籌備《舞.芳華》大匯演,這場大雁演將在12月23日於吉華國中禮堂舉行,預計將呈獻約13支不同風情的傳統民族古典舞蹈,這也是她和學生幾年努力下來的成果大匯演。  

愛吃叻沙本地水果  每兩三個月返娘家

吃慣麻辣火鍋的王禮娜,剛來馬時,每天用餐就只會叫炒粿條,但好在她的適應力相當強,不久後就完全適應下來,現在吃什麼都沒問題,且特別愛吃叻沙和榴槤。

“幾乎所有本地水果,榴槤、山竹、西瓜、芒果、紅毛丹……都是我的最愛。”她如數家珍的道出自己對本地美食的喜愛。

今天的王禮娜已融入本地生活,唯一難倒她的是語言。“我丈夫是潮州人,但和家人都是以福建話溝通,這些方言對我來說都太難了,我都是有聽沒懂。但家人也都很體諒我,我在的時候,他們多會用華語交流。再來令我感到“深奧難解”的就是馬來語,目前,我最厲害說的一句馬來話就是:Ini berapa?”

此外,雖然網絡發達,但始終難解其鄉愁。她說,她在本地也結交了一群嫁來大馬的中國媳婦,且常與她們聚會話家常,但只要她一想家,她就會想飛回中國。

“我很幸運,只要想家,隨時都可以飛回去,現在平均每兩三個月就會回家一趟,看望父母的同時,也會順道處理一些事務。”

她披露,嫁來大馬後,她每年春節都會在丈夫的陪伴下返回成都娘家過年,若家鄉有表演邀約,她也會專程飛回去參與演出。

目前,她既是舞蹈老師,同時也是舞蹈員,不過,她比較享受當舞蹈員的工作,因為壓力較小,只要盡情在台上舞得精彩,就算是完成任務。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