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共一世情(上):為游擊戰拋家棄國‧張凱強森林巢穴揭秘辛

在泰南勿洞第一友誼村遇見了當年的馬共成員張凱強,著實有點驚喜,沒想到可以這麼近距離瞧著這一位歷史見證者,聽他細述當年的森林作戰實錄,這一刻,感覺歷史與我們更接近了。

“以犧牲為依歸,與炮彈為友,馬共成員住在了危機四伏的森林裡,拚死一戰……”

Advertisement

“馬共”這兩個字是那麼的熟悉,卻又那麼陌生。今日走入森林,站在當年馬共其中一個實地戰場──友誼村總部,聽一名曾經誓言背水一戰,抗戰不懈的鬥士張凱強(58歲),為我們敘述了當年抗日抗英之事,真的令人有一睹歷史重演的感覺。

友誼村地道戰略基地,位於泰南茂密原始森林中,作為防禦空襲及儲藏糧食之用,這裡就是當年馬來亞共產黨展開游擊戰爭的歷史遺跡。如今,馬共前黨員在這裡建立了馬來亞共產黨的資料展展覽室,以彌補馬來亞共產黨歷史不足之處。

掀開馬共步入叢林的生活實景,以及抗戰的險象環生,雖然已經事過境遷,但張凱強每說的每一件事都像是歷歷在目,往日的操練、鎗林彈雨或生活情形,就好像剛剛才發生而已。

駐紮在友誼第一村總部的馬共成員張凱強,笑盈盈地接下了每個人對他發出的問號和驚嘆號。他有問必答,顯然也很習慣大家對他行注目禮。

ADVERTISEMENT

抗戰使他成了泰國公民

張凱強來自雪蘭莪州加影,24歲時憑著滿腔熱血加入了馬共,繼而加入進步黨展開了政治鬥爭,搞政黨,組織婦女會等等,他萬萬也沒想到,因抗戰使他遠離了家國,成了泰國公民。

他說,於1930年成立到與日軍抗戰之前,馬共是個地下黨,英國殖民當局把他們當作非法組織,欲剿殺而後快。但是自日本軍登陸以後,英軍節節敗退,形勢所逼,英方尋求馬共合作,並且給鎗給炮,讓他們加入了抗日行列。

“我們被英方騙了,打完了仗,他們堅決不讓馬共合法加入組織政府,還要我們放下鎗,並且捉拿馬共成員!老的被捉去坐牢,年輕的被迫逃進深山,一夜之間,馬共成員變成了外來者。”

說時,張凱強有掩不住的憤憤不平。他說,1955年12月28日,馬共和以東姑阿都拉曼為首的聯盟自治政府代表團,在吉打華玲針對放下武器走出森林而談判,但最終宣告失敗。

由於馬共武裝缺乏正規訓練,在彈藥不足與糧食物資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戰鬥,力量越來越弱。這時的馬來亞已於1957年獨立,而新加坡則在1959年實行自治,不再是英國殖民地。

撤至泰邊境形成防線

1960年,馬共的主力部隊共約3000人撤至馬泰邊境泰方一側的亞拉、陶公、宋卡、北大年四個府(省)的叢林中,以求休養生息。馬共成員的駐紮,在邊境形成一條很長的防線,頑抗英方。“我們一個對十個,不夠鎗就去警察局裡拿(搶)!”

1976年,他們在泰南這個邊境深山駐紮,50人用3個月時間,依據土力學的拱型設計合力挖掘了深約五六十呎的地道(相當於三四層樓高),有9個出入口,主要設有地下工作室、藏糧備彈用,是打仗的基地。他指著一個分界洞穴,開玩笑地說,這條是去太平的,這條是去怡保的。

“裡頭只用火水燈、火把或油燈照亮,地底還有一個地下電台進行錄音播放,即是當年的‘馬來亞人民之聲’。”

獵獲大象油浸燒沙爹

張凱強指著手繪的地圖說,當年的友誼村基地大約住有一百多人,由隊長張忠民帶領。這裡設有廚房、哨崗、炭窟、課堂、操場、醫務所,還有拜拜的大伯公神廟等等。

他說,為防止被發現,基地立下嚴厲規定,不能有煙,火和聲音。煮炊就靠孔明罩,煙囪上放上沙、麻包、木坑及樹葉過濾油煙,將煙從洞穴引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連直升機經過也發現不到。

“吃方面就要靠運氣,有什麼吃什麼,凡山豬、猴子、老虎,野味通通吃過,或者到河水捉魚或青蛙煮來吃,這裡主要有米、油、鹽和糖。我們也有農場,沒有東西吃,就吃臭豆或竹筍,有時鹹魚一條。運氣好的話,獵到一頭大象,一人就可以分一大塊,用油浸著,可以弄沙爹吃,吃也吃不完,哈!”

站在馬共當年的炊煮廚房,一眼望去都是泥土堆成,在個大鑊置其中,這就是以前所謂的吃大鑊飯。營裡有炊煮班,張羅百餘人的食物,一人可分一份,通常是一菜一湯。

“旁邊還有一個鐵桶用來儲備雨水,我們不挑水,而是備水。”餓,常常是在所難免,雖苦不堪言,但張凱強對與團隊共患難的日子,非常懷念。

自己鋸腳接生

跟隨張凱強走進比人還要高的地道,真的很難相信挖掘這個防空洞居然只用上3個月。“對啊,我們50個人,速度很快,也不能發出很大的聲音。”

盡可能在敵方來到之前挖好,平時不能進出,只有打仗的時候,才會進來。打仗時不可以穿鞋,以免發出聲音。白天也不能用發電機,發電機就藏在洞穴裡。

山邊有間小小所謂的醫院,那只是一間用竹或茅草搭起的棚子罷了。“有些人將從中國學來的一點醫學知識,如用雲南白藥,打麻醉藥,就為那些踩到了地雷的人鋸腳或者接生,大家都得懂一點點醫術。張凱強說時輕描淡寫,我們則想像戰爭時的慘烈景象,自己鋸腳,自己接生,真是“英勇”。

棚子住12人

隨時戒備抗戰

再走入深山一點,看到一間間用竹做成的棚子,就是所謂的臥房,非常簡陋。單身男女就被分隔在兩個棚子睡覺,一個排長帶著12個人睡一間。哨站有4個人看守,24小時放哨。那四個人就要時刻注視樹頭上由繩索銜接上來的鋁鑵子,有任何風吹草動,就要馬上通知,隨時打仗。

基地的椅子用馬桶和竹製成,米、藥、糖和日本紙幣,就用水布包起來放進鐵桶,再埋在地下2呎的地方,20年也不壞。“最怕就是狗熊,因為牠們會嗅到糖味,然後把它挖出來。”

他說,午休的吊床前後用2根竹子貫穿,一有動靜,就會反轉下來,馬上伏下拿起底下藏著的鎗,我們的速度比日本兵快多了,這個動作也叫“跌榴槤”,這也是日本軍所做不到的。

雖然是由平民組成的作戰團隊,但是男男女女都驍勇善戰,要在鎗林彈雨這樣的狀態下保持冷靜,真的不簡單。

獲接濟佔據數要點

日軍登陸馬來亞時,英國人在西海岸設置了幾道防線,但很快被日本人攻破,東海岸的日本人更勢如破竹,英國人一退再退地退到新加坡,欲以此為最後據點。那時,有許多英國人坐著木船離開馬來亞,希望逃到印尼蘇門答臘島避難,但是日本人在海上發動襲擊。據說,英國人在海上慘死數千人,新加坡也失守了,馬來半島淪陷了。

殘留的英軍決定利用共產黨反攻日軍,於是選了165個馬共成員,送往新加坡101軍校接受軍事訓練。

那百多個經培訓過的馬共黨員後來奔赴馬來半島各地,很快的發芽,英國當局秘密給予物質及金錢幫助,於是馬共很快壯大起來,在大馬叢林建立了多個據點。

這些以華人為主的馬共武裝力量非常善於宣傳,很得人心。中國電影演員項坤回憶起當年在南洋為抗日宣傳募捐的情景,半個世紀以後仍然感動不已。他說,他們作為中國抗日演出隊,來到馬來亞時,華僑們看到祖國的同胞來了,非常熱情,尤其在當時大家有一個共同敵人:日本。項坤他們在台上演出的時候,華僑們在台下把錢一把一把往上扔!


你知道嗎?

馬共歷史回顧

馬共歷史可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30年成立到抗日戰爭之前,他們是地下黨,被英國殖民當局當作非法組織。那是一段歷史很慘烈,有很多人被捉,被殺害。第二階段是抗戰開始以後,共產黨迅速壯大,為馬共的全盛時期。第三階段是1948年開始的武裝鬥爭。第四階段就是八十年代以後的衰落。

1941年12月8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的第二天,日軍就從泰國南部兵分兩路,從馬來半島東西海岸大舉入侵馬來西亞。

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對馬來亞的殖民統治。同年12月,馬共解散了人民抗日軍。然這時的馬來亞共產黨成了英國殖民政府的眼中釘,他們堅決不讓馬共合法加入議會。

1948年,馬共在殖民政府的武力鎮壓下,不得不重新拿起武器抵抗,而當地民眾對以華人為主的馬來亞共產黨十分忌憚,他們的鬥爭逐漸陷入低谷。

1955年12月28日,馬共和聯盟自治政府代表團在吉打華玲針對放下武器走出森林談判宣告失敗。

1960年,當局鑒於馬共威脅已受控制,宣佈解除緊急法令。

1960年,馬共主力部隊約3000人撤至馬泰邊境。

1962年,馬共中央頒布新方針,糾正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及加強內部策略。

1967年6月,馬共中央展開第一次“肅奸”行動。1969至1970年初,以陳平為首的馬共中央北馬局再推行極左的第二次“肅奸”行動,不少黨員和幹部被陷害而喪命,強烈反對有關行動的第八支隊和原十二支隊二區破黨而出。

1970年9月26日,黃一江領導的第八支隊成立馬共革命派。

1971年3月22日,由張忠明領導的二區馬共脫離馬共中央控制,但遲至1974年8月1日才宣告成立馬共馬列派。

1983年12月5日,馬共馬列派和革命派合併成“馬來西亞共產黨”(簡稱馬西共),張忠明為總書記,黃一江為副總書記。

1987年3月13日,以黃一江為首的馬來西亞共產黨第一分局放下武器走出森林。

1987年4月28日,以張忠明為首的馬來西亞共產黨第二分局和平走出森林,結束武裝鬥爭。

1989年12月2日,陳平為首的馬共中央派在泰國合艾與泰國和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合艾協議》,馬共結束長達41年之久的游擊戰爭。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