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地方

藝群粵劇冬眠10年 尋樂師復活劇社

(檳城31日訊)檳城青華俱樂部屬下藝群劇社“冬眠”多時,該社主席梁景輝有意復辦,但目前面對尋無粵劇音樂師傅的困境,成為推動傳統粵劇文化的絆腳石之一。

Advertisement

在上世紀60年代,藝群社為福利慈善到處義演,當時它前後推出許多闡釋忠義仁俠的古典名劇。藝群劇社成立歸功於當時新街源泰米舖少東許耀南的努力。他是一名粵劇迷,聽聞有粵劇團將在檳城演出,他必專程出席。

2007年,在藝群劇社的音樂大師丁淦深帶領另外8家會館舉行中秋節粵曲大匯串表演,風靡一時。

ADVERTISEMENT

有樂器沒師傅嘆奈何

該社總務鄧百成指出,然而隨著丁淦深於2008年離世,以及其他粵曲師傅相續離世,藝群劇社在沒有師傅奏曲下,停辦了約10年。

他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指出,一班樂師相續離世,現在尚有歌唱員,需要邀請外州樂師每周來一次助奏,每月津貼900令吉,由於費用不便宜,不久後就停止了。

“目前的音樂師傅都是來自怡保的粵劇班,這些樂師屬於全職,但檳城一般是業餘性,難以維持。”

他說,一般需要約7至8位樂師。會館仍保留著樂器、樂譜和劇譜,但這些珍貴器材已沒有人懂得操作,實在可惜。

他說,現在許多有粵劇班的會館,大部分都是播放光碟唱小曲和大曲,例如順德會館。

播碟唱曲難體現精髓

至於唱粵劇則是邀請外坡粵劇樂師來協助。他覺得,播放光碟的粵曲是無法呈現出劇曲的意義和精髓的。

“粵劇需要一組完整的音樂師傅,但之前都只有其中一種樂器師傅教導,讓唱劇者感到困難。”

嘆粵劇在檳漸沒落

鄧百成是一位喜愛聽粵曲和粵劇者,加入青華俱樂部約20至30年,見證藝群劇社輝煌時期。在他回憶中,當時有不少粵劇班成員出自藝群劇社,並以當時的音樂領班丁淦深馬首是瞻。

他回憶,當時丁師傅曾與香港八和會館交流,並得知該會館積極培訓年輕人唱粵劇。因此有意在檳城辦一樣的傳承工作,唯在非單一文化環境下難以成功。

“檳城以福建語為主,喜愛看粵劇者也越來越少,而且粵劇樂師也相續離世,讓粵歌走向沒落,讓人深感悲傷。”

粵劇是香港本土藝術,也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表演藝術。八和會館也與各方合作推出“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傳授新演員粵劇的技巧,並在舞台演出。

鄧百成指出,目前吉隆坡的粵劇班也所剩無幾,大部分慶典都是邀請怡保專業的粵劇班師傅前來表演。

盼粵劇班走入校園

梁景輝指出,該社無時無刻都想恢復粵劇和粵曲班,以便傳承粵劇文化。

他已擔任會長5年,在擔任會長前粵劇已停辦了。他說,在丁淦深離世後,藝群社的粵劇就走向沒落。他希望粵劇班能走入校園,將樂曲和粵劇團列入有積分的學校課外活動項目內。

今年藝群劇社將慶祝90週年,該社成員也積極恢復該劇社運作,以推動傳統粵劇文化。有興趣者參加粵劇者或音樂師傅可聯絡邱清月012-4129163。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