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火上加油‧上桌‧上床‧上船‧愛

常有人問我會不會愛上友族同胞?我不排斥異族浪漫,然而每每想起與對方共進晚餐,我便打退堂鼓。

食色性也,性靈之愛於焉和美食脫不了關系。

Advertisement

我在飲食上,徹頭徹尾是個種族主義者.我十分敬拜各族文化和語言,僅僅對美食不讓步,偶爾吃吃印度餐或椰漿飯是情趣,天天學友族愛人以手扒飯,那便叫自討沒趣!

印度餐館簡直是一間專賣咖喱粉和香料的雜貨店,那些嗆辣的香氣如同幾代身世追隨此族裔輾轉了好幾世紀,濃郁得化不開的鄉愁,除了食物,任你在每一位印度同胞的身上都聞得到那世襲遺風。

我不嗜辣,勉強食辣如同滴酒不沾的人喝酒,不勝酒力者酩酊,不吃辣的人則嘴巴噴火,樂極生悲,結局是煎熬。

再者,友族飯餐肉食數量多過蔬菜份量,羊肉、牛肉等燥熱肉食幾乎是每日盤中菜;華人不能沒豬肉下飯,一如印度人馬來人缺了羊肉和牛肉便不是滋味,兩者同理。

ADVERTISEMENT

中華料理有清蒸魚或白斬雞,印度人或馬來人似乎不太理解清蒸或川燙的道理,不管羊牛雞魚,一概油煎炒炸裹咖喱燉辣椒,所以,印度或馬來料理對我而言像是下海多年的江湖辣妹,不懂得清純為何物,總是噴火撩人,令人招架不住,亦難以消受。

印度或馬來料理中最常見的蔬菜類食物,想必應是馬鈴薯了。洋人也熱愛馬鈴薯,從他們晚年臃腫的身材可以見得。我認為做人要有品管觀念,我可不想這下約會的是個年輕尤物,那下不過幾年光景,對方身材已被馬鈴薯養成如一顆大番薯!

食物不若語言那般容易妥協,於是不管任何族裔最終在自己家鄉外多遙遠的異地落地生根,總會不斷尋找老家油鍋裡的味道,甚至最終干脆握起鍋鏟,開一間家鄉餐館,炒一盤思鄉濃情。

無法因為愛情而遷就美食,不妥協的味蕾,相信那代表了難移的本性。

左思右想的結果,我確認自己寧愿對家鄉美食忠貞不移,而放棄讓感情流連在友族異域。於是,如今每每有人問起,是否能追求友族同胞的浪漫之愛?上床可以,上桌不易──無法共進晚餐,又如何修得同船渡?

這便是答案。

食物不能光看表面,

碗盤之外的飲食文化,

一樣新鮮熱辣。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