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風景】米飯

老人家教訓年輕人,開口第一句是:“我吃鹽多過你吃米,過橋多過你走路。”人生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米僅僅排在柴火後面,位置靠前。無論談論人生,或者現實生活,米飯都佔有重要位置。

Advertisement

 

我們的主食原本是米飯,但現在很多人追求不一樣的飲食模式,各種專家給出各種飲食建議,有的人採取低碳減醣的飲食法,對米飯敬而遠之。而我本來以為自己對米飯可有可無,可以好幾天完全不吃飯,用麵食取代。不過,到過一趟澳洲旅遊之後,發現自己骨子裡畢竟還是個亞洲人,幾天沒有米飯,至少得有麵食,連麵食都沒有的話,就覺得吃什麼都不香了。旅遊最後一日,連小孩都覺得西式料理沒辦法滿足他們的亞洲胃,到日本料理店吃了一大碗飯,才覺得心滿意足。回家後,想起最好吃的澳洲食物,居然是日本料理店吃到的米飯。因此,我不得不對我那些遠嫁西方的女朋友們深表同情,米飯才是我們的好朋友。

ADVERTISEMENT

居然想念起台灣米

 

這幾年每天煮幾餐,必須合理分配各種食材和主食,中午吃飯晚上就會吃粥,早午晚都吃飯,同樣覺得很膩。自小吃本地白米,或者泰國香米,米粒分明,帶有特殊香氣。剛到台灣求學,吃到那邊黏糯的米飯,也不知道思鄉情起,還是真的難以接受這樣的米飯口感,真的有種食不下咽的感覺。

 

我在就讀僑大先修班的時候,伙食由學校提供,每天午餐晚餐都是吃米飯配菜。到台灣時已快入秋,天氣漸漸變冷,需要很多脂肪來過冬,愛不愛吃也會吃。只是有時候也到福利社買炒麵,結果冬天沒過完,人胖了一大圈。先修班在林口山上,那一年要為進入大學努力,除了讀書就是在吃飯,幾乎每個學生住上一段時間都會變胖。我們常笑說自己入學時走着上山,結業時滾着下山。

 

 

文/葉君菡

 

僑大的班導師很照顧我們,過年過節請我們到家裡團聚用餐,他特地去買泰國米做飯給我們吃,那種熟悉的口感,在冷冷的春節溫暖了我們的胃。我以為自己不會喜歡吃台灣米,一住幾年,回馬後吃着這裡的米飯,不知怎地,居然開始想念起台灣米來。

 

台灣米經過許多改良,米粒短小剔透,口感黏糯,更接近日本米。有一年因工作採訪台灣美食展,展場有出售台灣米,我工作完畢後順道扛了兩公斤台灣米回家。後來常做飯,慢慢試了各種不同品種的米,包括日本米、珍珠米、暹米、高山有機米、印度長米等。最初買日本米,覺得味蕾被打開,口感跟台灣米類似,配以日式咖哩或者煮粥,非常好吃。但又常有心理壓力,擔心糖份太高,大多數時候還是吃本地白米。

 

前陣子因印度長米折扣,買了一包回家。剛開始煮的時候煮得不好,米飯夾生,米粒過於分明,不太喜歡吃。人生轉折總比能預想的多,煮了一陣子比較順手,再吃日本米,就覺的日本米過於黏糯,難以消化了。不過,這種喜好能持續多久很難說,我的口味變化多端,哪天只吃十穀米也說不定。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