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萬事米糧為先

那天在相熟的飯檔買午餐,老闆遞來的飯有點少,我示意老闆加飯,他有點抱歉地說:“加飯要1塊。”我微笑地回答:“米價起得驚人,生意歹做。”他連忙回答:“是囉,是囉。”似乎感謝我明白他做小販的苦衷。

雖然糧食短缺,尤其是稻米,是全球性的問題(全世界大約有30億人以稻米作為主要糧食),可是我國似乎不應該面對稻米短缺,或者米價大漲的困境。

Advertisement

東南亞國家,除了像新加坡(先進國家)沒有農耕地,或者像菲律賓、緬甸等(窮國)農業疲弱(兩種國家,兩個極端)之外,其他國家在稻米種植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並能自給自足,換句話說,這些處於發展中國家階段的東南亞國家,是不大可能出現糧荒的現象。

東南亞是全世界的大米倉。泰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幾乎養活全世界一半的吃飯人口),接下來是越南,而印尼則是第三稻米生產國。我國的稻米,有30%需要依賴進口,也就是說,獨立50年,我國的稻米種植尚不能自給自足。

我國在養雞、雞蛋生產和養豬三個行業,其生產方面已經具有世界水平,可是在稻米種植表現,卻和菲律賓、緬甸等沒差別。以我國在其他方面所擁有的技術水平來看(汽車製造業、電子業、養殖業),似乎不可能在稻米種植這一塊,技術低落到養不起自己的2700萬人口。

像越南這樣經歷2次戰爭的國家,越戰在1970年代中期才結束(當時我國已經無風無雨獨立20年了),整個國家的種植地遭受炮火及化學毒物的嚴重摧殘,可是經過30年的努力,該國農民生產的稻米,不但養活自己的逾9000萬人口,還榮登全世界第二稻米出口國的位置。

ADVERTISEMENT

越南能,為什麼我們不能?

雖然吉打州是我國的米倉,可是大家都知道雪州的適耕莊是全國稻米產量最高效率的地方(以1公頃田地的稻米產量計算)。這次米價高漲,這裡的稻農應該感到高興才對,但是現實情況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

在適耕莊,稻農年齡幾乎45歲以上,年輕人都紛紛遠離這個行業(連最有效率的稻米種植地區也如此,可以想像其他地區的窘境),導致稻米種植在人力資源方面,難於出現後繼有人的健康現象。

難道稻米種植真的是夕陽工業?

其實不然。前陣子看到一篇有關稻米種植的報導,台灣農委會推出新品種的稻米──“益全香米”,這種香米的獨特之處在於煮飯不用加芋頭,卻會散發芋頭香。這種香米在台灣非常受歡迎,價格是一般稻米的兩三倍,水漲船高,稻農也有更好的收入。

我國需要在計劃、政策執行、產品開發、技術等各方面有創新及變革的表現,稻米種植才有美好的明天。不然的話,當我們在南北大道行走時,告訴同車的外國人,我國的稻米產量尚不能自給自足,他們聽後,望向車窗外的一片片翠綠風景,往往會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