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中的一道牆文

廿世紀的七十年代初,我唸的中學是一間政府綜合學校,班上同學有三大種族。我們相處融洽,不會打架,只會打球。

週末放學後,我們總喜歡留在校園踼足球。通常,馬來同學爭著打前鋒,華裔同學負責後衛,而長得高大的印裔同學做守門。

Advertisement

過年過節,同學們互相拜訪。班上一位女同學,父親是警員。開齋節到她家,必須經過警局大門口,繞道進入警察宿舍。第一次時,我們還會開玩笑,怕被別人誤當是賊。廿一世紀的2000年,我的兩個孩子被逼送往國中就讀。他們唸的中學,也是政府綜合學校,班上三大種族學生,以馬來族佔多。

有一次華人新年,我故意問孩子:你們有沒有很要好的馬來同學及印裔同學?為甚麼從來沒有馬來或印裔同學來我家拜年,平時也沒有聽你們說過,有去同學的家拜年?

孩子搖搖頭說:“沒有!我們各玩各的。我們在一堆,他們在另一堆……。”

我的心,當場冷了下來。約卅年前在校園踼足球的情景,飛快的在腦海裡掠過。守門的印裔同學救球時趴在草地上的狼狽相,歷歷在目。

ADVERTISEMENT

我怪孩子不會與友族同學打交道。我不相信班上這麼多異族同學,為何一個知心的也沒有?

我不甘心,於是向鄰家鄭先生的大兒子探聽。在大學唸一年級的鄰家兒子說:“班上雖有各族同學,但是我們都沒有來往,我們華人自成一群,他們也一樣……。”

我的心,更往下沉了!原來現今的大學和中學情形相同,兩極化現象越益明顯。廿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情景,距離越來越遠了。這時,我不得不承認,是我錯怪了孩子們。

華裔學生與異族學生的關係,宛如井水與河水,並且還隔著一道無形的圍牆。這道牆是如何形成的?為何以前沒有,現在又越來越厚呢?

我國獨立50年了,我們還受困在固打制裡。只要固打制一日不消除,兩極化也就不會有消失的一日。

為人父母者,對兒女原本就有兩憂。一憂是,擔憂兒女唸書不成,前途堪虞。二憂是,擔憂兒女成績太好,無錢供他們唸大學。

現今的固打制,為父母增添了第三憂,那就是兒女即使拿到10個A,也擔憂未必拿到獎學金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