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不絕望】飛台移植臍帶血治癒地貧 閱報改寫小薦彬命運

(吉隆坡訊)嚴重型地中海貧血症早期的治療只有長期輸血和注射排鐵劑,費用昂貴的骨髓移植雖是治癒的方法,但未必人人可以負擔或找到合適的骨髓,而近年來臍帶血移植已成為血液干細胞移植的新來源,越來越多地中海貧學症病童通過臍帶血移植得到治癒,重燃病患與家屬的希望。

4歲男童黃薦彬出世不久被診斷為重度地中海貧血症患者,正當黃家為孩子畢生要輸血和注射排鐵劑而感到擔憂和無助時,一次無意中的閱報,改寫了小薦彬的命運。當時,黃家從報章上發現有病童籌款到台灣接受治療的新聞,因而獲知臍帶血移植能夠治癒地中海貧血症,讓小薦彬及時在未開始注射排鐵劑前就可以飛到台灣完成治療。

Advertisement

小薦彬的母親葉美彥(33歲,家庭主婦)受訪時指出,孩子出世時皮膚白裡透紅,非常討人喜愛,他們從來沒想到皮膚過白也可能是一種疾病的徵兆,也不知道自己和丈夫是地中海貧血症帶原者。

她說,孩子漸漸長大,膚色從白裡透紅變得無血色的“白白青青”,但是,他們還是未察覺有什麼不妥。直到孩子約7個月大,頻密腹泄,他們帶孩子看診時,才發現孩子是重度地中海貧血症患者。

“我們看他一直泄肚子,就帶他去看小兒科,那是一名很有經驗的老醫生。他一看就說薦彬不對勁,膚色也不是單純的白晢,因此當場抽血檢驗,檢驗報告顯示薦彬的血紅素偏低,初步懷疑是地中海貧血症,醫生建議我們去看專科。”

每月輸血維持生命

ADVERTISEMENT

老醫生建議他們向吉隆坡一名兒童血液科權威醫生求診,他們因此從霹靂住家驅車到吉隆坡看診,經檢驗後薦彬證實是重度地中海貧血症患者。

她說,他們對地中海貧血症一無所知,隨着孩子被診斷後,他們也需要接受檢驗和診斷,而檢驗報告也證實夫妻倆都是地中海貧血症帶原者。

“當我們知道薦彬遺傳了地中海貧血症,而自己又是帶原者時,我們都很傷心、難過,也很自責,孩子這麼小就要承受這些痛苦。”

他們知道,有私人醫院的醫生具有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的經驗,但是他們詢問後得知醫藥費高達45萬令吉,礙於收入有限而醫藥費龐大,他們實在負擔不了,只好另找辦法。

她聲稱,孩子病發時僅7個月大,在還未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前,他們只好讓孩子每個月到醫院輸血維持生命。

她說,長期輸血的話就要注射排鐵劑。不過醫生指出,病患在輸血初期還不需要注射排鐵劑,大約輸血20次後,醫生將檢查病患體內鐵質的存積量,再決定是否需要注射排鐵劑。

尋醫旅程收穫滿滿

正所謂“前方是絕路,希望在轉角”,葉美彥以為付不起45萬令吉的臍帶血移植醫藥費,孩子就註定要終身輸血和注射排鐵劑,他們卻幸運地看到臍帶血移植的報導,因此抱着一線希望追尋到底。就在孩子輸血接近20次,還不需要注射排鐵劑前,就得以順利到台灣接受臍帶血移植。

葉美彥說,他們雖知無能力承擔龐大的醫藥費,但是卻從來沒有放棄尋找其他辦法治療孩子,他們到處詢問和搜查資料,發現馬大醫藥中心也有臍帶血移植治療。

因此,他們讓兒子轉到馬大醫藥中心,不過,醫生卻坦承這項治療需要無限期的等待,即使找到適合的臍帶血,也會優先讓給病情更嚴重如癌症病童移植,加上當時的馬大也未有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的病例,因此要他們做好心理準備,這讓他們感到失望不已。

赴台視察環境添信心

“我覺得我們很幸運的是接觸到台灣臍帶血移植的資訊,那是在一次閱報時,看到一名地中海貧血症患者要籌款到台灣做臍帶血移植,所以我們想盡辦法找到那位病人,從中索取到台灣醫院的電話,接着便親自撥打電話到台灣詢問。”

她坦承,他們對台灣的醫院和醫生感到陌生,但還是抱着一線希望,帶着孩子飛到台灣詢問詳情,心想一切見了醫生再說。

一次冒然飛抵台灣尋求治療的旅程,卻讓她收穫滿滿,也許是語言相通的關係,她得到許多治療孩子的資訊,包括手術風險和費用、手術前後所需的時間、手術照護等,讓她充分了解到孩子的病情和治療程序,加上與醫生交談、參觀醫院設備後,她對孩子到台灣治療更有信心。

兩歲動手術

剩餘善款設基金

葉美彥指出,由於薦彬當時不足1歲,年紀太小不適合做臍帶血移植,手術需兩歲以後進行,因此他們回國後通過報章向民眾募款,最終成功籌獲40萬令吉,不但可供薦彬到台灣完成治療,他們也為剩餘的善款設立慈善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

她說,當時接見他們的是血液腫瘤專科醫生江東和,江醫生堅持薦彬

兩歲才能做臍帶血移植,建議他們返回馬來西亞後,繼續讓薦彬每月輸血,直到薦彬接近兩歲時才飛到台灣接受手術。

她聲稱,他們回國後,在親友的協助下通過報章向社會大眾募款,並得到公眾熱烈反應,很快就籌足35萬令吉醫藥費,最後更突破40萬令吉,讓她們非常感動。

“江醫生的效率也很快,當我們決定要帶薦彬到台灣做手術時,江醫生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成功找到與薦彬合適的臍帶血配對,我們非常感謝他。”

她指出,薦彬未赴台治療前,他們估計在台灣逗留的費用,和出院後3個月在台灣的休養費大約是35萬令吉,當時獲得的捐款超過40萬令吉,他們把部分善款繳付醫藥費及生活費後,就把剩下的用來設立醫藥基金幫助有需要的病童。

有能力就要幫助人

葉美彥指出,孩子患病,她這個當媽的有很大的領悟。她自覺是個幸運的人,因為孩子最終獲得治癒,但是世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她認為,有能力的人應盡能力幫助不幸的人。

她提到,孩子剛開始發病時會覺得自己很不幸運,不斷自問“為什麼會這樣”,而她不斷責怪自己,這麼小就讓孩子受盡折磨,除了吃藥,還要插針抽血和輸血,見者心酸。

“薦彬的血管細小,不是一次扎針就可以抽到血來檢驗,而是需要扎很多次才抽到血,有時候手抽不到血,就要往腳扎針抽血,雖然事隔了一段時間,他的手腳還是有許多印記,要很久才可以散去。”

她說,孩子每次進院輸血的程序非常痛苦和漫長,首先是扎針抽血,根據血紅素水平決定輸血量。輸血後休息一下還要再扎針抽血,以確定血紅素是否上升。所以,去一次輸血需要捱很多針。

她聲稱,輸血初期,薦彬才7個多月大,還不懂事,只能任由大人“擺佈”,“直到他開始懂事的時候,去到醫院,他就知道要抽血輸血而大哭,再長大一些時候,即使帶他出門,他也不要了,因為他知道出門就是去醫院。”

鼓勵器捐遺愛人間

葉美彥說,他們很少帶薦彬出門,因為擔心孩子出門感染病菌而生病,而且孩子生病時血紅素跌得特別快,令他們更擔心。

她非常照顧孩子的飲食,例如減少鐵質的攝取,尤其在輸血期間,因為體內會積存大量的鐵質難以排出,年幼的病患可以靠服藥排出鐵質,但長期輸血的話,最終還是要注射排鐵劑。

她說,她經常陪同孩子到醫院輸血,也看到許多情況比孩子更嚴重的病童,感覺自己和孩子幸運多了。

“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我們有能力的話就要幫助別人。我也灌輸父母和長輩器官捐獻的重要性,希望日後往生時能夠得到家人的諒解,繼而捐出器官,遺愛人間。”

想再生育卻怕病傳下代

葉美彥坦承,她和丈夫只有薦彬一個孩子,他們很想再給薦彬添個伴,但是卻很擔心孩子遺傳地中海貧血症,每想到孩子要輸血過日子的畫面時,生育一事就此打住。

“這條路很辛苦,但是看着薦彬慢慢長大,他也很寂寞,希望時間可以淡化那些痛苦,讓我們重拾信心。”

她聲稱,目前診斷技術發達,懷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檢驗診斷胎兒是否患上地中海貧血症,已是“過來人”的她認為孕婦都應該進行檢驗。

不過,她也認為有時候“天意弄人”,她認識的一對夫妻知道地中海貧血症的風險,妻子懷孕時做了羊膜穿刺,檢驗報告呈陰性反應,但不幸的是,孩子出世後卻被診斷患有重度地中海貧血症,這令人更難以接受。

【Profile】

姓名:黃薦彬

年齡:4歲

病症:重度地中海貧血症治療換血及服用排鐵藥為早初治療,後期治療是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手術。

母親感想:從孩子患病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很多,我們有能力的話就要幫助別人。

光明日報/良醫:包素菡.2016.07.13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