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藍眼淚為夜光藻 未來可望人工培育

(台灣12日訊)「藍眼淚」近年帶起馬祖觀光熱潮,惟「藍眼淚」究竟是夜光藻還是其他生物,一直以來都有眾多說法。台灣海洋大學昨日表示,該校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的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藻」。

由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率領的研究團隊,今年4月起在「藍眼淚」經常出現的介壽澳口沿岸水域採水,利用毛細管在解剖顯微鏡下,將發光生物進行單離培養,證實夜光藻就是馬祖「藍眼淚」中主要的發光生物之一。

Advertisement

蔣國平表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一種異營性渦鞭毛藻,屬於單細胞原生生物,渦鞭毛藻綱裏有一半會進行光合作用,另一半包含夜光藻在內,則是靠吃東西維生;夜光藻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每隻發光蟲身上含有發光源機制,但發光效果是「一閃即過」,並非如照片上看到整個「藍海」的長期曝光效果。

台灣海洋大學張清風表示,該校海洋中心在教育部5年500億元新台幣頂尖大學計劃經費支援下,將推動「馬祖海域海洋生態整體調查計劃」,希望能解開「藍眼淚」之謎。而研究團隊已掌握人工繁殖的關鍵技術,未來可發展成「人工藍眼淚」,同時透過長期觀測做「藍眼淚預報」,促進當地觀光發展。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