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保老行業(四之二) ‧台下無觀眾 台上戲照演 ‧古稀梁添盛‧落力推廣布袋戲

現年75歲的布袋戲師傅梁添盛於18歲那年輟學後,因為興趣而加入住家隔壁的布袋戲班“莫牡丹社”,一邊學習唱戲,一邊學習操作布偶。

“還記得剛開始向前輩學習操作布偶時,我因不習慣得把手往戲台上伸展,而經常感覺雙手痠痛,直到日子久後,雙手才不再痠痛。”

Advertisement

初時,他除了學習如何用手掌操作布偶,同時也向前輩學習如何唱戲。“雖然布袋戲師傅是坐在幕後操作布偶和唱戲,但卻得一人演繹和分飾多個角色。無論是小生、花旦、丑角、老生或娃娃生等各種角色的音色和說話的語氣,他都得拿捏得當。有時候在一齣戲裡就得操作多種不同角色的布偶,以致他一時得以雄壯男聲來演繹小生,一時得以嬌柔女聲來演繹花旦。有時更得以老氣橫秋的聲調來演繹老生,有時又得轉換成可愛的娃娃音來演繹娃娃生。”

他在“莫牡丹社”學習並擔任布袋戲師傅逾10年,直到戲班的老闆過世後,戲班因無人繼承而解散,他才到其他布袋戲班擔任師傅,他披露,他過去曾在8家布袋戲班服務,直到2002年才在新風影掌中班的老闆郭福安的邀請下,轉到該布袋戲班擔任師傅。

“新風影掌中班的老闆郭福安早於20多年前就想邀我到該戲班當師傅,但當時已屆五十多歲的我打算退休而沒有即刻答應。後來,因為我發現有越來越多布袋戲老師傅往生或退休後,沒有人再繼承布袋戲傳統藝術,加上我不想退休後賦閒在家,於是,我在2002年答應郭老闆的邀請,並到該布袋戲班任師傅。”

由於目前檳城的布袋戲師傅所剩無幾,而他更是檳州內少數具有逾50年豐富經驗的布袋戲老師傅,因此,戲班的後輩們都很敬重他。

ADVERTISEMENT

單身的梁添盛自從父母和兄長往生,以及姐妹出嫁後,就與侄子一家同住。平日,多是由戲班老闆的義子載送他到戲班表演的地方唱戲操偶,午餐時間則由戲班成員打包食物給他享用。

擅長操偶唱戲 縫衣編劇

梁添盛不但懂得唱戲和操作布偶,就連編寫劇本和為布偶縫製四肢和衣裳,也都難不倒他。

“以前,布袋戲所上演的多數都是《三國演義》或與歷史有關的劇目,只有少數是由師傅自行編劇。由於目前很少有觀眾會來觀看布袋戲,因此,布袋戲的演出多只充作酬神用途。一般上,神廟負責人對劇本沒有特別要求,只要有戲上演以酬神就行了。”

他說,酬神方式也因時代演變而有所改變,過去主要是以戲曲或布袋戲來酬神,但社會演變使得歌台酬神成為目前的主流。因此,歌台表演都會安排在晚間8時後,以方便民眾在下班後前來觀看表演。至於逐漸被觀眾冷落的布袋戲只得讓路,多被安排在午間2時至4時,或傍晚5時至7時兩個時段上演。“由於戲台都是建在神廟外面的空地,若遇下雨,我們只得鋪上布匹來擋雨。若雨勢太猛烈,就只好暫停表演。”

沒有“演戲”的日子裡,他會為從中國引進的布偶縫製或修補四肢和衣裳。“這些布偶都是從中國引進,有些買回來時只有人頭而沒有四肢,於是,我多會為布偶縫製四肢。還有,我也會為布偶縫製衣裳,以便布偶能在不同的劇目裡穿上不同款式的衣裳來表演。”他不但有一雙操作布偶的巧手,也有縫製布偶衣裳的精巧手藝。

免費傳授唱戲操偶技藝

梁添盛經驗豐富且多才多藝,曾有年輕人慕名前來向他拜師學藝,而他也不吝於把唱戲操偶的技藝免費傳授給年輕人,以便傳統藝術得以流傳下去。

“曾有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因為興趣而前來向我學習操作布袋戲布偶和唱戲,有些人很有天份,一學就上手,反之,有些人學了很久還是無法掌握操作布偶的技巧。”他感嘆說,他以前初學布袋戲時,檳城有大約10家布袋戲班,但如今只剩下大約5家布袋戲班。

“老一輩的觀眾都已慢慢老去或逝世,現代年輕人又不懂得欣賞布袋戲,觀眾自然而然變得越來越少,所以,需求也跟着減少,布袋戲班也漸漸一家接一家解散。”

雖然他對布袋戲逐漸沒落而感慨不已,但他還是堅持在有生之年盡一己之力,為傳承傳統文化而努力,並繼續以巧手上演一齣齣精彩的布袋戲。

布袋戲傳達正面觀念

布袋戲班的前台一般由兩名師傅負責操作布偶和唱戲,由於每一齣戲平均有七八個角色,因此,兩個師傅各別負責操作4個布偶。現年50歲的布袋戲師傅柯福登是於一年前加入新風影掌中班,與梁添盛搭檔在前台操作布偶和唱戲。

其父親是一名布袋戲樂師,他與兩名兄弟從小就經常看着父親在布袋戲後台敲鑼打鼓,在耳濡目染下,他也對傳統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15歲時,他就到戲班學習福建戲曲和操作布袋戲布偶,而其兩名兄弟也一同學習這門傳統藝術。

“當布袋戲師傅的最大樂趣是可以說故事給觀眾聽,並從中傳達正確觀念給觀眾。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每一齣戲都在傳達一些意義給觀眾,剛才上演的劇碼《福星狀元》正是向觀眾傳達孝順的觀念。”

然而,他感嘆,近年少有年輕人願意學習並擔任布袋戲師傅。“我的孩子也不想學習操作布偶,但我想把布袋戲傳統藝術傳授給下一代。因此,我希望對布袋戲藝術有興趣的年輕人前來學習,也希望這門傳統藝術得以流傳下去。”

華印混向兒敲鑼打鼓

布袋戲後台有一至兩名樂師負責敲鑼打鼓和演奏音樂。以前,新風影掌中班除了有一名樂師敲鑼打鼓,還有一名樂師在現場拉二胡。後來,因為年屆70歲的二胡老樂師視力減退而退出戲班後,原本在現場演奏的二胡音樂改由手提電腦播放電子琴音樂來取代。

戲班老闆郭福安的義子方偉雄現年27歲,他是戲班裡年紀最輕的成員。他於7年前加入戲班,初時是在前台向師傅學習如何操作布偶,後來二胡老樂師退出戲班後,懂得操作電腦的他被安排負責用手提電腦播放音樂。

“以前是由樂師現場拉二胡,老樂師退出後,改用電腦播放音樂。這些電子琴音樂都是外州的布袋戲班樂師在現場以電子琴演奏時錄製下來的。如今由我負責在演出的兩小時內播放逾10首的背景音樂。”

至於敲鑼打鼓則由另一名樂師陳玉蓮負責。現年55歲的她是一名華印混血兒,父親是印裔,母親則是籍貫福建的華裔。她從小懂得說福建話,並對傳統福建戲曲有興趣,於是,她在17歲那年拜師學藝。

“我曾擔任福建戲曲演員長達25年之久,後來因年紀漸長而決定退居幕後。10年前,郭老闆邀請我加入新風影掌中班,我主要負責在後台敲鑼打鼓。因我曾當過戲曲演員並懂得唱戲,於是,我偶爾也會幫忙前台的師傅唱戲,無論是小生、花旦、丑角或娃娃生的聲音,我都可以演繹。”

電視普及化 打擊布袋戲

現年58歲的戲班老闆郭福安童年時因家境貧寒,而於12歲時到街邊賣糕以幫補家用。

在七八十年代期間,布袋戲廣受觀眾歡迎,有布袋戲上演的地方就有許多觀眾。於是,他當時經常去布袋戲台旁叫賣糕點,並因此而被梁添盛演繹的布袋戲深深吸引,過後,他決定加入福建戲曲戲班以學習這門傳統藝術。

28歲那年,他獲知新風影掌中班的前老闆欲解散布袋戲班,因感到可惜而自行承接戲班。“前老闆當時已七十多歲,其兒子車禍過世後,他有感無人可以繼承戲班而想解散。我得知此事後,趕緊向他毛遂自薦,他見我對傳統藝術充滿熱忱,於是把戲班交給我。”

初時,他都是一人包辦戲班的前台和後台工作,後來才聘請師傅和樂師幫忙。“以前,前老闆主要是在吉打州巡演布袋戲,我接手戲班後把市場鎖定在檳州,若有外州的神廟組織邀請,戲班也會視情況接下邀請,我們曾到吉打州的亞羅士打、雙溪大年、浮羅交怡,以及霹靂州的太平演出。

“以前,因電視不普及,民眾的主要娛樂就是到戲台看布袋戲,隨着電視普及化,民眾的選擇增加,看布袋戲的熱情也已不再。因此,如今布袋戲的主要功用是為酬神而上演,目前已少有觀眾會前來捧場。戲班在一年之中,以農曆七月、八月和九月的邀約最多,其中又以農曆七月中元節期間最忙碌,每天都要上演布袋戲酬神。而農曆十二月則是戲班的休息月,因為該月很少神誕慶典。”

目前,他極力培訓義子方偉雄學習戲班的前台和後台事務,他也歡迎對布袋戲有興趣的年輕人前來學習,以便傳統藝術得以薪火相傳。

(光明日報.吃東西/報導:劉楚珊)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