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人生不老‧張永新續追夢

張永新的人生雖簡單,但卻極不平凡。

簡單,那是因為他的絕大部份人生都專注於實踐其政治理想,包括出版具敏感性,但卻可以啟發或造福社會和群眾的書籍;不凡,則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因為參加政治活動而被扣留8年,過後,他曾當過建築工友、雜工、園丁、補習老師、講師、時評人、出版人……窮其一生精力,只為了對社會作出貢獻,並對社會形成影響。

Advertisement

15年前,年屆半百的他更一舉創辦文運出版社,實踐其出版夢。去年,他進一步開設了他理想中的書局,現在,他正積極找著接班人,以便自己未來可以抽身以投入寫作工作,並一圓他的出書夢。此外,他也想舉辦集東南亞各國書籍與文人於一地的社會文化中心,以及老人休閒交流中心。

雖然前半生極其忙碌,但到了後半生,張永新仍努力再造人生,因為他還有很多有待實現的夢想。

60歲後退休安享晚年是多少人的夢想,但現年68歲的文運企業(GERAK BUDAYA)社長張永新卻沒有想過這回事。

人稱“老闆”的他,至今依然滿腹理想,充滿幹勁地談著如何去實現一個接一個的夢想。

ADVERTISEMENT

提起人生,他將自己的人生分為不同階段。

20歲被扣留8年

1968年,恰是他的人生的第一個分水嶺。那一年,來自柔佛的他年僅20歲,即因為參與政治活動而被扣留8年,而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階段1976年,他重返社會後待在柔佛峇株巴轄,從事建築、打雜等粗工,一直到1985年,他決定北上雪蘭莪謀生。

張永新初到八打靈再也時,是住在一位馬大教授的家裡當園丁,並包辦修理等工作。“教授要寫書出版時,我就幫他處理印刷和推銷的工作。1989年,我寫文章投稿給報章,過後漸漸有了一些名氣。接著,我還替學生補習馬來文,我是在扣留營裡學會馬來文的。”

1993年,張永新到韓江新聞專科班應徵後,兼職講師,在該院教導社會學、新聞分析與時事,並在那裡認識很多年輕人。

“1996年又是一個轉變。當時,我想到我國有《兒童樂園》、《中學生》等刊物,卻沒有屬於大專生的雜誌,於是,我就設法辦《大專生》雙月刊。”

那個年代,張永新因常到大學生活營演講而接觸很多大專生,於是,他就順理成章找到一群人協助他編輯《大專生》。1998年發生“烈火莫熄”運動時,張永新的辦公室變得非常活躍。不過,《大專生》在出版12期後,卻因各種問題而於1999年停刊。

字典永無退休二字

2000年,又是張永新的另一個轉捩點。憑著過去的經驗,他想更系統化地做一門生意,即分銷和出版。於是,他創辦了文運出版社,至今15年。

“我從52歲開始從事出版事業,60歲之前的我是這樣過去的。嘩!我現在都快70歲了。”

不過,張永新的字典並沒有退休這兩個字。當然,他也不希望像現在這樣永遠做下去,他希望有一天能找到接班人,然後開始寫作。

“九十年代初,我每週都會供稿給本地一些報章,並出過一本婦女論文集。做了出版事業後,我就無法集中精神寫文章。每天都有很多瑣碎事情要處理,不能靜靜地寫作。過去,我一直在出版和分銷別人的書,那我自己的書呢?”

對張永新而言,60歲才是人生第二階段的開始,因為在60歲以前,他從孩童、中學、大學畢業到出社會工作,有了人生經驗後就慢慢成熟,直到60歲,才算是很成熟的人。

“一般人說,活到60歲就要退休了,我卻認為人活到60歲時,思想各方面都很成熟,社會和人生經驗也富豐,這時,雖然從職場退下來,但不代表人生就此中斷,反而是要繼續走下去。

“我們退休後,還是可以另外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家寫作、當義工、創業或旅行。60歲的人多少有了一點經濟基礎,一般也不需要負擔孩子的開銷,這時候,理應可以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

他說,很多人在60歲退休後就不知所措,且不知何去何從,這種心理狀況輕易讓人一下子衰老,生命也就更快結束。

無接班人感失敗

2014年7月,文運在八打靈再也置購了一棟建築物,以開辦設備齊全的書店,而這是張永新的另一個夢想。“以前,我只是租賃一個小小的空間當辦事處,以致沒有空間辦活動,所以,我一直想擁有一個有會議室和可以舉辦活動的空間,現在終於實現了這個夢想。”

文運雖有其他股東合資,但書店、出版社和分銷等營運工作,主要是由張永新獨力負責,而他也不想永遠做下去,並希望可以找到合適的接班人。

“別人讚我很成功,出版很多書,現在又有了全新的建築物,非常了不起。其實,我覺得我很失敗,因為在眾多讚美聲中,卻沒有人自薦與我一起做這事業,你說我是不是很失敗?

“如果我做得這樣好,為甚麼沒有人要跟我一起打拚?目前,跟我合作最久的員工有兩三個,通常能做三五年就很不錯了。這是我的失敗,我不懂原因。是不是我太難相處,還是我太嚴厲?”

“我希望有人接班,但他得按照我們的宗旨、認同我們的原則,不能改變原本的理念,不能突然說要出版兒童書或更賺錢的書,因為賺錢是其次。”

即使找到接班人,張永新也不會退休,他說,一旦有人接班,他就會轉移工作重心,首先,他將會傾全力寫作,接著,他還要舉辦各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社會運動或文化聯繫活動。

賣禁書被問話

張永新是一位有夢想的老人家。他創辦的文運是另類出版事業,出版的都是政經文教書籍,這是他的出版夢。

“我以前幫大學教授找分銷商時,他們對政治、經濟、文化和歷史的書都沒有興趣,多數都不願賣。當時,我心想,有些書出版了卻沒人分銷,很可惜,於偍,我就想自己做分銷。”

後來,他發現,常有作者的作品因內容敏感而沒人敢出版,結果,他就決定成立出版社。

“那些別人不要或不敢出版的書,我們就出版,但一定要是好書。那些別人不要分銷的書,我們去分銷,不怕。”

他認為,訊息、思想和意見的傳播很重要,分銷也是思想傳播的管道之一。由於他集中在分銷有關社會、經濟,特別是敏感的政治書籍,因此少了市場競爭,且這份工作也顯得特別有意義。

基於所出版和分銷的書種特別,文運得以存活了15年。

對於出版和分銷政治書籍,張永新坦承有壓力,但文運出版的書至今不曾被禁。

“曾有一些由我們分銷的書籍被當局所禁,我也曾因此被問話,所以,我們依法不出售禁書,不過,內容敏感的書籍,我還是照賣。”

搬書流汗當運動

張永新每天清早五點多就起身,喝咖啡、看報紙、做運動後就開始日常工作,一直到傍晚天黑時才回家。他的生活忙碌,卻能長期維持健康作息,每天堅持做兩三次運動。

“我經常運動,一天不運動就會感到不自在。我每天早上只是作深呼吸、甩手和扭動身體的動作。下午時,我就會把書店裡許多還未分門別類,或未確定要如何處理的書籍搬來搬去,藉此流汗當運動。傍晚6時後,我又再做一輪運動。以前我常跑步,現在多只是做甩手、體操、舉重和掌上壓等運動,有時我也會拉筋。”

超愛喝咖啡

張永新超愛喝咖啡,以前每天都會喝上三五杯,現在只喝少量,因為他知道,唯有保持身體健康才能繼續工作,所以,他的身體至今沒有太大問題。

“不過,我也感覺到自己的體力衰退。60歲之前,扛書做粗重工都沒有問題,60歲之後就明顯感到疲倦。以前扛書時,一下就可以拿起來,現在在扛起重量相若的書籍時,卻感覺這些書本很重。”

夢想成立東南亞書

張永新有很多左派思想的老朋友,他們至今還是有聯繫,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年輕人,而他也強調多元化,所以,他的員工由多元種族組成。

“對於華團華教,我是敬而遠之。我在社團有朋友,但我從不正式參與活動。我們的宗旨是多元,所以我們不只賣華文書,我們也賣其他語文的書種。”

冀以咖啡會友

“我要成立一間東南亞書店,好讓印尼朋友可以不必到泰國,即在這裡買到泰國書。這是一個理想,也是一個我要實現的夢想。”

張永新的另一個夢想就是以咖啡會友,所以,他在文運底層建了一個很大的廚房,希望每一天都有人到訪,坐下來喝咖啡談天。

“他們不一定是來買書,只是來談天也可以。他們可能是退休的老人,也有年輕人,這些人有來自國內,也有來自國外的,總之,我就是要提供一個可供大家交流的機會和空間。”

他繼續說著他的夢想。“我還想載送無所事事的老朋友來這裡談天說地,幫他們解悶的同時,也可以減輕他們孩子的心理壓力。這也是一門事業,但我還沒有去做。”

“我也希望將這裡(文運)變成一個社會文化中心。當有人提到文運書坊時,就知道這地方很特別,它的書特別、活動特別、人也很特別。”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