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森任馬音樂劇總導演‧3D影像投射場景夠環保

香港導演高志森早年因執導多部新年賀歲片及喜劇片而廣為人知,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電影包括《家有囍事》、《開心鬼》、《富貴逼人》和《雞同鴨講》等。

不過,近年來,更多觀眾認識他,並不是通過他的電影,而是他所執導的舞台劇。2009年,他帶著他所成立的《春天舞台》劇團班底來馬演出《喝彩》。

Advertisement

2014年,他再度將另一部音樂劇《蔓珠莎華》引進大馬,並就此與大3D影像馬戲劇界結緣。

2015年,高志森執導音樂劇《野玫瑰之戀》後,曾表明要暫時封山,並把重心轉回電影。不料,大馬合家歡音樂劇《貝貝的海洋》的製作班底卻伸出橄欖枝,邀請他為這齣音樂劇擔任總導演。

他說,他欣賞大馬藝術工作者前衛的創作概念,於是,他爽快接下這項邀請。

“這是第一部立體影像投射音樂劇,發揮的是無限的想像力。”

ADVERTISEMENT

在一場音樂劇的預演,台上沒有任何背景道具,只有一個白色投射背景板。主持人等大家坐好後就大喊:“大家坐好,要開船了!”

這時,一個甲板的背景就投射出來,營造出在船上的感覺,接下來的焦點就是一班演員的表演。

這就是大馬第一部立體影像投射音樂劇《貝貝的海洋》,由E House Theatre & Production製作與創作,並由高志森擔任總導演。

沒有道具,只有投影,會不會少了舞台劇的真實感?對此,高志森立即反駁:“投影出來的背景,在視覺上不是多了很多東西嗎?”

舞台劇靠想像

“舞台劇的真實感不是單憑現實的道具來理解,不是說只要有大景就可以產生真實感,那只是一種美學的追求。舞台劇要發揮的是想像空間,也就是說千軍萬馬、沙場決戰,你不會將千隻馬搬上舞台!我要在舞台做太空,觀眾就會覺得是在太空,不用將舞台搭在太空的嘛!”

他強調,中國傳統戲劇裡,演員只需拿一條馬鞭,靠台步就已經可營造騎馬的場景,而演員在打鬥時揮著馬鞭來來往往,即可營造千軍萬馬的恢宏氣勢。

“雖然每個演員都只有一條馬鞭,但靠著演員的演技和氣場,場面就出來了,這就是靠著演員和觀眾的想像力所產生的。想像是無限的,而演或看舞台劇,靠的就是發揮想像力,不是要搬十行大景才叫真實。”

他不否認,有人追求真實感,但這需要很多資源,而美國的百老匯或倫敦西區都可以輕易做到。不過,他認為,舞台劇講求的不是那種寫實的真實感,而那也不是舞台劇所追求的感覺。

《貝貝的海洋》主打的是立體影像投射技術,台前幕後都是馬來西亞班底所負責。對於這個班底,高志森給予高度讚揚。

“這是一個進取的班底。他們很想把最新技術帶上舞台,並想比觀眾走前一步。我很欣賞這種想法,而不是那種落後在觀眾口味之後的想法。”

把大馬音樂劇帶到香港

立體影像投射舞台劇的製作過程也展現高度環保意識。高志森說:“無論在哪裡演出舞台劇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每次舞台劇的演出結束後,每到要拆景時,大家就想哭,且眼睙在心裡流,因為我們花了很多心血製作的景場,在向他們說一聲再見後就沒有了,而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因此,他指出,近年來的劇場,已有人為了讓視感有更多層次而使用投影技術。“這種製作方式同樣花費很多人力、物力、時間和心機,但我們只需拿著電腦、投影器和佈景板,到哪裡上演都不成問題。”

他相信,這種心思無論去到世界任何地區,都會贏得觀眾的欣賞。所以,他才答應來馬出任《貝貝的海洋》一劇的總導演職。

“在這過程中,我並不只是單純地看到一個作品的誕生,而是想把這項作品帶給香港的觀眾。`貝貝的海洋’於明年4月在大馬演出後,我會在5月把它帶去香港。如果香港觀眾接受的話,相信很快就可以進入中國表演,屆時,觀眾就會很多。”

音樂劇加入動畫元素

高志森近年來經常通過劇場與馬來西亞觀眾接觸,並觀察到本地觀眾越來越喜歡舞台劇,且他們的欣賞能力也相當高,且特別鍾愛音樂劇。

“任何地方的劇場一定有兩個很重要的分水嶺,第一就是對元素重新組合的吸收,也就是說,舞台劇就是一個多元元素的重新組合,音樂劇是唱、跳、演、彈奏的組合,這次,我們在《貝貝的海洋》中加入新的元素――動畫。”

“在香港,我們還有第二個分水嶺,就是專業的訓練。香港有演藝學院,大學內設有課程和專業的台前幕後訓練平台。這兩個步驟完成後,舞台劇的發展就會開始趨向成熟。”

他指出,馬來西亞開始重視元素重新組合的部份,目前已有健全的音樂、動畫和表演元素。

談到拍電影與戲劇的分別時,他說,前者考驗導演處理劇本的能力,包括如何利用影像講故事。至於舞台劇,則注重在開拓觀眾的部份,即如何吸引更多人進入劇場,不過,舞台劇真正的發揮點始終還是表演者。

送給孩子的禮物

《貝貝的海洋》是一部講述一個航海國的孩子展開冒險之旅的合家歡音樂劇。無獨有偶,57歲的高志森同樣來自海員家庭,父親過著以海為家的海員生涯。

不過,出品單位邀請高志森擔任總導演、CKG Group的譚振堅任創意總監,以及陳彥琿任音樂總監,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是大家心目中公認的好爸爸。

他們在創作過程中轉換了視點及思考方向,有些部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因為他們也希望能啟發及鼓勵父母多從孩子的視點出發,並和孩子一同探索世界,一起當一個敢於想像的人。

高志森說,這部音樂劇有幾個很重要的特點,第一是單純。“現在很多戲劇的劇情很複雜,比如香港劇,不是爭產就是奪利。我們進入劇場,應該看回一些相對簡單的劇情。

“第二是環保。馬來西亞或香港都是海洋之國,但我們對海洋基本上是一知半解,鮮少關心。海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希望更多人對海洋多一些好奇心,並一同保護海洋。它有很多資源,但不能隨便發開。”

他強調,這是一個合家歡的音樂劇,而不是兒童劇。

“成人和小孩都有不同的觀賞能力,我們在戲劇中準備了同時征服兩者的元素。”

3個月打造投影台景

《貝貝的海洋》的創意總監譚振堅曾與E House合作過一場舞台劇,當時感覺良好,並認為3D技術也可以上劇場。不過,如果只是一個投影打下去,但技術跟演員之間沒有互動,那麼,3D技術製造出來的效果始終只是一個蒼白無力的背景。

因此,他花費了約3個月的時間,由5至10人每天24小時輪流不停地工作,耗資約50萬令吉,總算打造出一個可與演員互動的立體影像投射台景。

這部以高科技結合戲劇的創作,早在一年前就開始排練,劇情是以小朋友貝貝勇闖海洋世界的視點開始,並邀來唱而優則演的大馬藝人馬嘉軒扮演貝貝的媽媽。

《貝貝的海洋》音樂劇將於2016年4月9日至10日,在吉隆坡演藝中心(KL Pac)展開6場演出。

有電影萬金油之稱

在香港電影圈活躍多年的高志森,不但曾執導多部電影,同時,他也曾扮演監製、策劃、編劇、剪輯、出品人、演員及主持人等角色,是香港為數不多的跨媒體人,因此,他素有“電影萬金油”之稱。

高志森的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劇、演唱會、舞台劇及電視節目等,他也是春天舞台製作有限公司創辦人,香港創意創新教育的推動者。

早前,高志森更把創作和創意延伸到綜藝節目和綜合性晚會,他曾主創導演監製過多台綜合性晚會,如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回歸慶典、香港國慶晚會、澳門回歸晚會等。

2012年8月31日,高志森於面子書回應學民思潮就反對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課進行絕食是“做Show(作秀)”,並指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不與前往慰問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握手是沒家教,過後,高志森的留言被網民廣泛討論,對此,高志森隔天回應說︰“我看不到黃之鋒向梁振英鞠躬的畫面,我收回沒家教言論及道歉。我不覺得做Show是貶義,雙方都做Show,我也是做Show,我沒否定這群年輕人的行動。”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