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辦還是不復辦英校

如果說種族與宗教是大馬多元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那麼英文教育何嘗不是大馬每況愈下的教育制度裡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死結!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大馬政府“國民(國語)化”當時的英校之後,絕大部份的英校已是“名存實亡”,意即雖保留英文校名,但是在本質上已與其他國民(國語)學校無異。但是這近40年來,民間與教育重開英校的呼聲,從來不曾停息過。現己“無疾而終”的英語教數理政策,其實就是前首相馬哈迪醫生企圖以另類的方式在大馬教育體系裡重新推介英語教學的實驗。

Advertisement

而該項英語教數理政策最後落得草草收場的下場,正凸顯了任何企圖以任何手段與方式重新推介英文教育所必須面對來自各方的抗拒與反對。

開放胸懷看待

然這重重阻礙卻無阻人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提復辦英校的建議。最新加入這行列的是柔佛蘇丹伊布拉欣。據報道,柔佛蘇丹伊布拉欣日前在柔佛州議會開幕典禮上公開表示,新加坡英文教育系統成功促進國民團結,因此政府應該以開放的胸懷看待此事。

他在其講辭中進一步闡述其看法,若我國各族群之兒童從小開始就接受不同語文源流的教育,將導致各族之間出現鴻溝。他深信,單一英文源流教育系統將促進不同族群孩子的融合,進而創造一個和諧和團結的社會,並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競爭力。

ADVERTISEMENT

其實,這並非柔佛州王室第一次公開評論此事。記得2年前,柔佛州蘇丹夫人拉惹再麗蘇菲雅也曾在一個教育座談會上公開呼吁,為了讓年輕一代能利用流利的英語與國際學術界接軌,若教育部同意,本地可考慮開設有如華小般的英文源流學校,讓家長有多一項選擇。

由於柔佛州蘇丹與蘇丹後身份顯赫、地位超然,他們的言論在政府與馬來社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柔佛州蘇丹對英文學校的聲明與立場是有可以理解的。因為單單在柔佛,每個早晨就有將近200輛巴士穿梭邊境,以便讓大馬的孩子在新加坡上學。這除了是對大馬教育制度的“無聲抗議”,也是人才外流的開始。

近來日益受城市大富人家與中上階層家庭歡迎國際學校,在某種程度滿足家長的意願。但這畢竟是種畸性的現象,它將進一步使孩子們與國家的教育體系脫節,更嚴重的是他們也會以階級及財富的差距與其他孩子隔離!

當然,許多人會以馬來文的地位不容挑戰等政治辭令,又或者以師資不足的技術性支節問題為理由來反對復辦英校。

關於我們的政治領袖與英文的關係。記得多年前,大馬前首相馬哈迪醫生在巫統常年代表大會上致詞時,當著現場傳播的電視機鏡頭前突然含淚宣佈欲辭職下台,震撼全國上下。但是或許許多人都被該爆炸性的宣佈震驚不己,而忽略了其中經典的一幕,那就是當時的巫統青年團長希山慕丁與婦女組主席拉菲達兩人撲向講台,不約而同勸阻馬哈迪醫生,真情流露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No, sir!”

是的,在那現場傳播的電視機鏡頭捕捉下的歷史性鏡頭裡,他們理所當然的自然反應是以英語,而不是國語來表達出那一剎那的真情。一圖勝千言,英語在我們馬來執政精英社群裡的地位,已是不言而喻了!

顯然,歸根究底,最關鍵的還是胥視我們政治領袖的政治意願與智慧(Political Will and Wisdom)。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