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墳場為淨土 42歲講師轉行當守墓人

(大山腳17日訊)從銷售講師搖身一變,變成管理墳場的高級經理,42歲的張錚敏把陰氣最重、易招惹陰靈的墳場視之為生人懷念逝者、敬孝義的一片“淨土”。

農曆七月是傳說中的“鬼月”,陰間的鬼魂都會游蕩於人間,墳場總是讓人心生恐懼而卻步。不過天天在墓場上班的管理人員,卻毅然堅守崗位。

Advertisement

張錚敏:為死者善后獲尊敬

張錚敏是雙溪里武富貴積福山莊高級經理,在墓場從事管理工作8年,他接受《光明日報》專訪時披露,面對這份令人生畏及唯恐避之不及的職業,身邊的親友一開始,都對他的選擇充滿質疑及不解。

ADVERTISEMENT

他原是一名銷售講師,偶然的机緣下出席墓園規劃活動後,開闊了視野,開始對這份職業有不一樣的看法。後來,在該行業的前輩提拔及指導下,他毅然投身其中。

儘管初始,親友皆不認同他的選擇,惟他憑著“讓死者安息、生者慰藉”的信念,堅守崗位、為死者善后,在工作上不僅贏得了死者家屬的尊敬,也讓身邊的親友們改觀。

“自從做了這份工作,反而有很多親友在家里有白事,或他們的親屬去世時,都會來電向我詢問,該怎樣處理身後事?”

張錚敏說,很多人在家里第一次辦喪事時,總是特別彷徨無助,所以他學會以同理心,置身處地為往生者的家屬打理一切,依照習俗舉辦法事、打齋,以示對往生者的一份敬意。

相傳民間認為土地神是墓園的守護神,所以掃墓前需先祭拜土地神,答謝土地神看守墳墓。為求工作順利及心安,張錚敏与職員們每天上班皆會到福德詞膜拜。

死者安息生者怀念

常年在墓園工作的他,認為墳場并不可怕;反之,它是一個滿載懷念的淨土,是“死者安息,生者怀念”之地。

他強調,墓園除了讓人前往拜祭,也蘊藏著中華優良的价值觀,其中包含孝義、仁愛及感恩等價值觀。

“妥善處理先人的身后事,不僅可表達孝親敬意,也可喚醒華社孝親敬老、追溯自己文化的根源,也反映了馬來西亞華人的歷史足蹟,借此宣揚孝道及感恩的儒家精神。”

他說,傳統的墳場多設于偏僻的荒郊野地,予人陰森恐怖、雜草叢生的負面印象,而讓一些人在農曆七月卻步。相比之下,現代墓園環境宁靜清幽,因此一些民眾已不畏懼到墓前追悼先人。

“墓園也是社會教育的地方,每一個墳墓都深埋著每個不同的人生事蹟。我們在拜祭先人時,也可教育下一代,要學習先人如何對待人生,及分享他們在短暫的生命,如何努力打拼過。”

張錚敏披露,現代化的墓園管理注重環境的整洁衛生、綠化環境及大自然和諧為主,尤其空間的規划及運用,開放舉辦各類中華民間活動,并打破了傳統墓園的局限功能。

現代化管理的墓園,設于遠离城囂的山腳下,環境清幽又宁靜,惟清明節來臨才會出現人潮;有了良好的區塊劃分計划,寬敞的墓園,如公園般美麗,讓人隨時可以到來拜祭逝世。

張錚敏說,現代化管理的墓園設計,不再讓人感到恐怖,或因山路偏僻崎嶇而裹足不前,更無需帶著各种除草工具,大費周章清理先人墓地。

反之,可隨時前來宛如公園般美麗的墓場,祭拜及怀念至親。

不明死亡人們懼怕

常在墓園走動的張錚敏說,他從來不曾遇見如何靈异現象。對他而言,如果連祖先都不拜的話,拜再多的神也沒有用,所以拜神和拜祖先應該一樣虔誠,才能求得心安理得。

他認為,人們之所以對墳場產生抗拒或惶恐,皆因不了解死亡,心理恐懼作祟。

“我們常在墓園工作,所以不會怕遇見鬼,畢竟我們認真為往生者服務、打理他們的墓園,如果真的遇上鬼魂,相信這些鬼魂也是來道謝的。”

他舉例,一些人到義山出席葬禮后,身體突然感覺不適,就認為是冒犯了陰靈。但,按照科學解說,這是很正常的,与鬼怪無關。

另一些人平時在家或辦公室都是吹冷氣,養尊處優,缺乏運動,一旦緊緊張張出席葬禮,并在烈日當空下走動,難免會中暑,但卻歸罪于冒犯鬼魂。

他補充,一些在辦完白事的人,在進行喪禮期間,睡眠時間及飲食習慣顛倒,加上滿怀的悲傷情緒,這種突如其來的轉換,讓身體調適不來而病倒,也屬正常,勿須疑神疑鬼、嚇唬自己。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