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城市運動‧7節能方案創新實用

(雪蘭莪.首邦2日訊)在全球能源消耗快速的時代,如何節省能源及回收廢物再利用,已成為全球企業當前急需尋求的策略。來自本地35所大學的大專生日前為營造綠色城市而集思廣益,其中,拉曼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即採用再生能源的概念,聯手發展出7種節省資源和能源的方案,包括使用具防熱效果的太陽能窗簾、太陽能玻璃窗、自動雨水收集系統,以及一種會自動收集“汽車剎車熱能”,並將之轉換成電能的減速丘。

結果,由於這兩所大學的學生提出的方案極為創新和實用,使得這支由兩校學生合組的隊伍於日前奪下大馬區“綠色城市運動”的冠軍寶座,除了贏得8000令吉現金獎和一紙證書,他們也成功晉級印尼雅加達東亞區的賽圈,以與各國隊伍比拼創意。

Advertisement

人類自工業革命後,對能源燃料的使用便大幅增加,以致地球資源經長期開發而逐漸枯竭,並也造成全球環境的惡化。國際能量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Schneider Electric)為了號召各地人才集思廣益,構思出綠化城市的創新點子,在日前舉辦第4屆“綠色城市運動”(Go Green in the City),並藉此活動提高人們關注全球能源消耗對地球帶來的危機。

共有35份參賽文案,評審們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終從中選出六強,即東姑阿都拉曼大學、多媒體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馬來西亞國民大學及思特維大學。

設計需具商業價值

決賽當天,各組參賽者在10分鐘內向評審呈現點子,以及接受評審的臨場考驗才算過關,最後,由拉曼大學和諾丁漢大學合組成的“Eden Team”以極具創新的“智能建築物方案”(Smart Building Solutions)脫穎而出,奪得大馬區冠軍。

ADVERTISEMENT

“Eden Team”成員之一的羅弘凱接受《光明日報》指出,基於主辦單位規定必須有一名女性參賽者,因此他邀請了修讀諾丁漢大學商業系的葉欣迎加入陣容,由她計算和拿捏整個計劃的商業價值,並提供商業建議。

此外,他也邀請去年在汽車設計比賽中獲得大馬區冠軍的楊耀榮,令他的團隊如虎添翼,更佔優勢。

“我們耗時3個月製作這份包含了7種節省資源的方案,只需將消耗的能量轉換為另一種能量,即可為企業或住戶打造一個全方面節能的建築物,包括具防熱的太陽能窗簾、太陽的玻璃窗、自動雨水收集並過濾供清洗用途系統等。”

此外,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的“One Team”則贏得亞軍,季軍則是多媒體大學的“Green Bits”,前二名也獲得印尼雅加達東亞區比賽的入門券。倘若他們也在東亞賽中勝出,即可晉級法國全球賽,與世界各地精英互相切磋和交流。

首度公開大專生參與

大馬區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主席彼得卡斯指出,“綠色城市運動”以往僅開放給能量管理領域分子互相切磋,但今年首開先河,首次公開給各電子工程和商業系的大專生參與。

他說,該運動要求參賽者“能文能武”,不僅得掌握文案寫作技巧,亦要懂得如何呈現和推銷他們的點子,而其點子的創新性和可行性是比賽評分的主要標準。

“這有助於他們未來在職場上,不僅僅懂得構思,也要知道如何從商業利益的角度向企業推銷他們的計劃,這也是為何我們也公開給商業系的學生參與,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關的。”

每隊須有1女參賽者

大馬區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主席彼得卡斯指出,今屆比賽的首要條件,即每支隊伍必須包括一名女參賽者,才符合參賽資格。

他解釋,能量管理領域往往以男性居多,女性則佔極少數,以致該領域出現性別不平衡的窘境。

“因此,我們希望藉此項比賽吸引女性加入,並吸納女性對綠化環境的不同觀點和角度。”

他也提及,根據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僅有67%的學生認為校方有向他們灌輸能源效率的重要性。因此,他希望這項比賽能提高學生對能源效率的醒覺意識,為能量管理領域栽培更多人才。

剎車熱能轉換電能最受注目

冠軍得主“Eden Team”其中一項節約能源的點子最引人注目,即是自動收集“汽車剎車熱能”並將之轉換成電能的減速丘。該組成員之一的羅弘凱解釋,減速丘裡已內置一個特製的電線,一旦司機剎車減速並經過減速丘時,減速丘便會收集剎車時所產生的熱能,並將之轉化為電能,而這些電能是可以再被售賣回給電能公司。

“那麼,熱能就不會白白就這樣浪費掉。”

他說,他們構思的7種節省資源的方案是可讓人們依據各自的需求,去選擇屬意的能量管理,只需通過能源轉換,就能大大減少多餘能源浪費,進而達到綠化環境的效果,並節省企業的開銷。

此外,他提及,整個過程最艱難的部份在於蒐集資料,他們必須參考各種相關論文,才能構思出屬於自己的設計。

“我們原先只有概念,但在導師的專業指導下,才逐漸成形。”

講究實用

棄天馬行空點子

成功取得雅加達東亞區比賽入門票的亞軍隊伍,是由3名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組成的“One Team”,成員包括王俊傑、顏瑋漢和鄒婷清。王俊傑指出,他們呈現的“持續性單一系統”(The One System for Substainability)包含5種元素,即防寒建築、通風建築、水源發熱、電力產生及取暖建築。

亞軍隊伍設計防寒建築

他解釋,他們將水管建在牆壁內,讓水吸收太陽能的熱氣,再使溫水在建築物內循環流動,並以達到防寒的效果。

一旦水溫達到一定的溫度,便把水輸送到太陽能集熱器,以產生可供清洗用途的熱水,甚至可利用其高溫在白天或夜晚發電。

此外,他補充,循環流動的水也可啟動旋轉盤,功能有如抽風機,將熱氣排出屋外,並保證空氣素質。

“而且,在寒冷的夜晚時,還可利用白天收集到的熱水在屋內循環,讓屋內升溫取暖。”

王俊傑也說,他們起初構思了許多特殊的點子,惟這次的比賽強調“可行性”,必須符合現有科技和環境條件,所以他們最後剔除較為天馬行空的想法,篩選出最符合條件的5種設計。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