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

每年清明節,定居在國外的朋友阿倩都會帶著4個年幼的孩子回國掃墓,除了趁此機會與親人齊聚,阿倩會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墳前,告訴孩子關於往生者的點點滴滴,讓孩子明白每位親人與自己的生命關係,感受親族血脈相連的情懷,明瞭掃墓不再只是禮儀,而能清楚其內涵和意義。

傳統民俗節日中,阿倩最注重清明節,因為她有感社會急速變遷,精神價值卻漸漸流失,掃墓是慎終追遠、尊祖敬宗的具體表現,若我們不趁此機會教育下一代,孩子們就不會體悟“血濃於水"的傳統核心。

Advertisement

與阿倩的談話,我想起小時候清明隨母親到義山拜祭祖父的情景。

清明節對母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有一年她身體不適無法到山上去看看祖先,心裡總覺得不踏實。待生病好了,即使過了清明,她還是會準備簡單供品到祖父墳前拜拜,內心才安寧。

祭拜祖父時,母親都會指導我們該做事情的先後次序,例如需先清理雜草打掃墳墓週圍環境,安置金銀紙及在墓碑前獻上祭品,隨後得先拜過土地公,接著祭拜祖父。

當我們年紀小時,母親就要求祖父保佑我們,健康成長、好好讀書;長大後,母親便希望祖父庇佑我們早日成家立業,這個時候,母親會述說祖父的為人、如何從中國南來討生活以及祖父的愛好等等。

ADVERTISEMENT

經母親的“介紹",我知道祖父在世時寫得一手好書法,雖然在南洋的日子過得艱苦,而且入不敷出,但同鄉有困難,祖父就算典當祖母的首飾,都要幫助同鄉渡過難關。所以我們雖從未見過早逝的祖父,卻不會對他感覺陌生,心中也一直存在著對他的敬意。

清明節的主題不僅僅是掃墓的形式化舉動,它反映了一個人對家族生命脈絡接續的神聖情結,在緬懷先人之際,遵循祖先的教誨及美德,傳承飲水思源的文化意義。

下回清明掃墓,別忘了為孩子們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用心去體驗和省思生命價值,更珍惜和善待生命。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