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華夏地理》探討文化面貌 梁文道驚訝 檳無中文城市雜誌

(檳城30日訊)2008年入遺後,檳城喬治市成國際焦點。全球著名電視與雜誌爭相來檳拍攝。香港著名文化人梁文道也帶《華夏地理》雜誌(《國家地理》中文版)來檳,撰寫半島華人文化,走訪中讓他驚訝的是,文化底蘊豐富的檳城,竟連一本中文的“城市雜誌”也沒有,讓檳難成國際城市。

Advertisement

願為檳出謀獻策

他鼓勵走訪的檳城文化人陳耀威思考城市雜誌概念,他願為檳“出謀獻策”,提供更多出版概念看法。

2008年入遺以來,檳州首席部長林冠英就立下宏愿,把檳州打造成國際城市,香港就是其學習的目標。梁文道是香港鳳凰衛視著名時評人,他認為,一本記錄一座城市文化全貌的“城市雜誌”的誕生,是城市晉身國際的基本條件,但檳城連這都還沒做到。

ADVERTISEMENT

“多次來檳,我發現檳城的中文書籍出版是缺席的。英文版的城市雜誌有,但數量也不多。中文則一書難尋,需要好好思考。”

他是次造訪檳城,率領的《華夏地理》雜誌拍攝隊伍到訪《光明日報》拍攝。梁文道採訪本報專題作者張麗珠,深入了解媒體人對檳的城市關懷、文化維護,深入探討檳華人文化面貌。

梁文道指出,世界上所有一線和二線城市,都會有專屬的城市雜誌。一本好的人文雜誌,是記錄城市的蛻變、走勢和記錄逝去的文化,深度表現城市的人文魅力,可是檳至今沒有出現這樣的城市文化格調。

“我來過檳城很多次。以前沒有多少中文文化著作,今天情況依然。這情況不應持續下去,不然它就沒法成為真正的國際城市了。”

6月果王榴槤季節又到,也是“愛槤人”的梁文道婉惜,種植榴槤的背後,就有許多華人從中國飄洋過海南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動人故事。

中國“很熱”東南亞研究

然而,就連深度陳述榴槤的飲食文化著作,在檳都無法找到。很多人會認為出版是虧本生意,中文書藉更是毫無市場,所以市場的本地中文書缺席是理所當然。

梁文道不認同,直指近年中國“很熱”東南亞研究,中國、香港和台灣來馬旅遊更是節節上升。許多人都在討論,無法對喬治市有深度文化了解,就因一書難求。

“市場絕對有的,文化不一定是虧錢生意。深度文化雜誌或書籍,也能滿足不同類型的遊客。許多背包客,更對這樣一份禮物渴求不已。”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