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昌援遍世界‧膺選聯國十大權勢女人

一個人的成功,並非偶然。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程小昌現年61歲,憑著34年來在聯合國發展計劃、人道援助、人權、危機處理、饑荒及難民事務方面所累積的經驗,榮獲《福布斯》雜誌評選2011年聯合國十大權勢女性之一。

程小昌任職聯合國建設和平支援辦公室助理秘書長,在紐約負責領導一組逾40人的團隊。

Advertisement

幾十年來,她走過許多戰亂及落後國家,先後到訪非洲、前蘇聯、巴爾坎、阿富汗、科索沃、朝鮮、伊拉克及敘利亞等地,在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荷鎗實彈的護航下,到簽署停火協議後的國家進行重建工作,還有人道援助、食品配給等任務。

程小昌看過緬甸少女在印度工廠慘遭凌辱、虐待,在肯雅人道援助時,面臨被情緒激動的當地群眾阻擋座駕的死亡威脅。對於這些人生經歷,她至今仍歷歷在目。

3月中旬,她回檳城度假,在位於丹絨武雅的住家接受《光明日報―心光大道》訪問。訪談中,她親和力十足,滔滔不絕地分享她精彩絕倫的人生經驗。

美國唸高中開拓視野

ADVERTISEMENT

程小昌來頭不小,曾外公梁碧如是赫赫有名的採礦及橡膠富商兼慈善家,曾受委為中國滿清政府駐檳城第四任副領事。

訪談開始前,精神奕奕的程小昌劈頭一句話就說:“我不懂中文,會講廣東話,但我想知道我名字的‘昌’是甚麼意思?”

記者解釋“昌”為prosper(興旺),她點頭笑笑,頓時讓人感染到她的坦率,還有一股強烈的求知欲。

程小昌的父親是上海人,母親是客家人。她自小受英文教育,說起話來坦蕩蕩,不轉彎抹角,很有個人風範。

她直言:“我不是那種聰明伶俐的學生,成績還算不錯,我有今日的成就,要感謝媽媽LeongFee Leng當時給我的鼓勵與支持。”

高中畢業後,她遠赴美國參與一年的學生交換計劃,展開了她在美國高中念書的初體驗,也開拓了她的視野。

程小昌年少時立志當新聞從業員,希望能夠成為第二個聞名國際的Christiane Amanpour。二十多歲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比洛特學院修讀英文文學系,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念經濟發展系碩士。

開啟投身國際事務第一步“在美國念書的那段日子,確實給我帶來巨大影響。我開始投入爭取男女平等主義及公民權利運動,開啟了往後投身國際事務的第一步。”

於是,她放棄了原來的志願,完成兩年碩士課程後,她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向聯合國申請工作。

她笑說:“還好,我第一次就被錄取了,先在紐約市做了4年,1982年被委派到非洲,丈夫還陪我一起過去。結果,一待就是10年,還在津巴布韋誕下女兒菲雅娜。”

“我感謝母親鼓勵我去追求喜愛的東西,不可輕易放棄。”

不靠關係

從低做起

萬丈高樓平地起。程小昌在聯合國是從低做起,儘管她出身豪門,但她不靠關係,不靠政治影響力,而是憑著實力獲得內部調組,讓她先後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工作。

“我比較幸運,多元化的工作讓我比其他人更具優勢。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有善解人意的好上司,尤其是秘書長潘基文,還有一群很好的團隊。”

出任聯合國和平建設支援辦公室助理秘書長之前,她曾於2006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難民事務助理高級專員,活動於全球118個國家。

她直言,其實有些人是靠著政治支持加入聯合國,但她憑的是實力、虛心學習,力爭上游。

鏡頭下的程小昌,神閒氣定及充滿自信。“成功沒有捷徑,只有勤奮努力,加上一些運氣。”

對於當選聯合國十大權勢女人之一,她坦言,“我很意外,但我很開心,會繼續加油。”

程小昌的成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她曾在兩年內成功將因撥款緩慢,而為人詬病的3億4000萬美元(約10億2000萬令吉)聯合國建設和平基金,改善成為聯合國一個最快速、最靈活的催化資金。基金也獲得最大捐助國即英國政府的好評。

感恩一路走來夫相隨

留美期間,程小昌認識了丈夫托馬斯霍普金斯博士,兩人結婚至今已三十多年。“霍普金斯是我最大的推動力,這幾十年來,他都隨我東奔西跑,出入許多戰亂國家。”

成功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個好男人。程小昌這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就是她在美國邂逅,一起走過三十多年的托馬斯霍普金斯。兩人育有一對女兒,即達拉(30歲)及菲雅娜(25歲)。

她感恩這一路走來,有丈夫的包容及支持。

訪談中,白髮斑斑的霍普金斯靜靜坐在太太的身旁,仔細聆聽太太與記者的交談,只有在太太要求時,他才幫忙解答。

夫婦倆如影相隨,程小昌卸下繁忙工作後,會與夫婿從美國回來檳城丹絨武雅的家小住一兩個月。

受詢及兩個千金的近況,程小昌一臉幸福地說:“她們很好,目前在美國發展。”

擅整理資料被稱Excel小姐

程小昌擅長整理資料,早前沒有Excel辦公軟件時,她以手抄及畫分析圖表,把聯合國給予多個國家的撥款和資料整理得井井有條,更一度被稱為Excel小姐。

基於她能有條理地整理資料,清楚每個事項的細節,是上司身旁不可缺少的好幫手,因此經常跟隨上司外出與銀行家開會。

她謙虛地說,她很幸運,因為經常遇到好上司。“我早期進入聯合國組織工作時,已向上司證明我的能力,所以他們對我有很好的評價,也對我留下好印象。”

“試想想,聯合國在全球多個國家投資逾1億美元的計劃,在沒有excel的情況下,人們如何有效地整理這些資料?”

她說,當時,組織職員都是以檢索卡片(small index card)做記錄,每次要尋找資料,得從一堆小卡片中找出來。當時由她負責這項工作時,她向上司要求數名能力好的同事,一起進行資料收集及整理工作。

當時除了她,沒人能做到以圖表列出每個款項的用途和去處,就因為這樣,上司才覺得她是不可或缺的人才。

最大成就

助肯雅開發

程小昌在聯合國組織工作三十多年,曾在不同部門服務,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UNDP)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WFP)。

英國及瑞士是聯合國基金的主要捐助國。身為聯合國建設和平支援辦公室助理秘書長,程小昌須妥善調動所有撥款,以在那些已簽署停火協議的國家進行和平建設工作。

“每一年,我們都會獲得1億美元(約3億令吉)的捐款,因此須向捐助國證明所有撥款都用在對的地方,以及達致預期效果。”

在她負責的眾多計劃中,最令她有成就感的,是提供中國糧食援助計劃,以及肯雅開發計劃。

說起肯雅開發計劃,程小昌透露:“肯雅早前沒有工業及非工業的發展,就業機會少,因此畢業生失業率高。當地政府以舊殖民思維治理國家,欺壓他們,讓他們到監獄內經營小生意,如賣皮製物品等。”

程小昌在那裡待了4年,與隊友協助肯雅發展非工業。現今的肯雅已比以前好,設立許多有規劃的市場售賣手工藝品、食物及當地土產等。

中糧援計劃成功享聲望

中國糧食援助計劃約在1997年啟動,當時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捐助者之一美國認為中國已是發展中國家,且是食品出產國,故要求終止提供援助。程小昌深入瞭解後,發現中國仍有許多農民需要援助,於是不顧捐助者的反對,首開先河,給中國提供季節性援助,終讓農民的生活在三四年後有所改善,可自力更生。

程小昌說,中國表面上是發展中國家,但因地大人多,很多內陸及省縣的居民並未脫離貧困,尤其是農民,到了某些季節便不宜耕種,生活非常困苦。

當時她堅持給中國援助,幫助中國近10億人口擺脫貧困,但條件是,中國必須學習自行啟動當地的資源,自力更生。

“中國內陸的居民都以耕種為生,且是傳統種植,沒有機械,也沒有肥料,多以天然資源,如雨水和堆肥灌溉農作物。平日他們還能耕種,可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然而遇到一些季節不宜耕種,他們就要為米糧擔心了。”

提供季節性食物援助

程小昌當下決定給中國提供季節性的食物援助,好讓這些農民在不宜耕種的季節可從事其他工作,繼續維持家計。

這種季節性援助模式最初在中國數個地方進行,現今則由中國政府自行在一些貧困地區實行。隨著這模式在中國奏效,她希望有更多國家複製,以解決內地居民生活貧困的問題。

“從原本生活困苦、孩子求學率低及營養不足、需要他人協助,到今天的自立、人民收入提高、接受教育的孩子增加及營養均衡,對我而言,這是我這一生中最滿意的計劃。”

這項計劃的成功,讓程小昌在組織中享有一定的聲望。儘管如此,她認為這是整個團隊的功勞,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唯有靠團隊精神才能完成任務。她也不忘感謝一直支持她的好上司。

“聯合國沒有規定任何一個國家必須捐獻,要得到捐助,就得以成績來說服他們。所以,我們必須時刻執行對的、有意義的及帶來大成效的計劃,讓捐助者覺得支持我們是值得的。

光流淚無助弱勢群體

看慣了世間的不平等遭遇,程小昌以實際行動取代眼淚,因為在她過去的經驗裡,光生氣、光流淚,是不能幫到弱勢群體。

她說,2006年,她、夫婿及兩名女兒獲悉許多緬甸少女在當地工廠遭遇不人道對待,甚至慘遭姦污、蹂躝及欺凌的事件。當時,女兒為此事哭腫了雙眼,她卻一滴眼淚也沒流,還被女兒說她鐵石心腸。

“我告訴女兒,我很生氣,但光流淚是無法幫助她們的。”於是,她即刻帶領受害者前往難民中心,再通過當地非政府組織協助她們爭取必要文件,並借助媒體的力量揭發這起人神共憤的事情。

“面對緊急課題時,我們必須更堅強,以理性解決問題,不能讓情緒影響判斷。”

程小昌自喻是個現實主義者,主張做事務實,尤其是在和平建設工作上,她十分講究實用及可行,凡事須有妥善規劃及策略,不容有失。“有問題就必須面對,然後設法解決。”

事實上,如今行事果敢的她,其實也是哭過來的。“早期在非洲貧瘠國家看到營養不良的嬰兒夭折時,我會傷心落淚。但是,總不能一直哭哭啼啼吧!現在我會立即趕回辦公室,確保這些饑荒重災區的孩童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營養補助,這才是最實際的做法。”

重整非洲動亂國機制

和平建設是項艱巨工作,須走訪停火後的戰亂國家,親身瞭解當地實況後,才能妥善調動聯合國基金來協助當地重新建設經濟、司法、教育、基設及治安的穩定。

說服繳械換現金

過去幾十年,程小昌最頻密到訪之地,是經常發生內亂及戰爭的非洲。程小昌說,非洲共有54個國家,她只剩下三四個國家還沒踏足。

“非洲是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尤其是鑽石及礦物等,但礙於常年飽受饑荒、戰爭及暴動等天災人禍,導致非洲許多國家的局勢動盪不安,民不聊生。”

“我的任務就是設法重整這些動亂國家的機制,包括教育年輕人自力更生、遠離暴力及罪案等。”

她舉例,在非洲多個戰亂國家,她必須說服當地年輕人交出鎗械,換取現金,然後勸服他們參與公共事務計劃,教導及訓練他們維修道路及學校,讓他們瞭解和平生活總好過活在犯罪的日子。”

在和平建設過程中,程小昌還須面對當地腐敗的警察、令人震懾的軍閥,和他們面對面談判,設法遊說他們接受聯合國的支援。

“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辦到的事,若有50%成功,我就會很高興。”

溫柔的話語,說出了程小昌堅持這份工作的肯定。她說,儘管面對種種危險及挑戰,她仍堅持走下去,而且會做得更好。


家族背景

開拓錫礦業先鋒

程小昌遺憾我國歷史讀物未記載先賢過去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她深信,除了曾外祖父梁碧如,還有其他華裔先賢都對社會作出貢獻,然而,這些英雄的豐功偉績卻沒記載在學校的歷史書裡。

程小昌是早年怡保著名礦家和社會聞人梁碧如的後裔,但她從未聽過母親提起曾外公的事蹟,直至近期好友,即檳城文史作家邱思妮告知,她才知道已故曾外公的事蹟。

引進採錫礦新科技

她對曾外公的往事很感興趣,3月中返檳後,便開始閱讀邱思妮早前撰寫有關梁碧如事蹟的書籍《Kint a Valley,近打谷》及親戚Christine Wu Ramsey所寫的《昔日:在檳城長大的日子》,追索曾外公在怡保的創業歷程。

“讀了曾外公的歷史,才發現他是開拓錫礦業的先鋒。他從中國南來大馬,當時很窮,在錫礦場工作,努力存錢,最後購入錫礦場,也引進採錫礦的新科技。”

她說,曾外公引進新科技之前,工人都是用傳統方式採錫礦,極危險。使用新科技機械採錫礦後,礦工意外便大大降低。

“曾外公當年的功績,令我很敬佩,很驕傲。”

梁碧如

滿清駐檳副領事

據記載,梁碧如又名梁輝(1857―1912),1876年由中國南來檳城謀生,當過廚師和街邊小販,半年後移居霹靂怡保。他最初是一名書記,存了一筆錢後開始做生意,一年後因對錫礦業有興趣而前往安邦錫礦場工作。隨後,他又投入咖啡種植業,最終以採礦致富,並以“咖啡山錫礦家”名聞南洋一帶。

創辦璧如女校

1895年,英國殖民地政府委任他為霹靂州議政局議員。1902年至1908年間,他受委為中國滿清政府駐檳城第四任副領事(是清廷駐檳城唯一的外交官,簡稱領事),負責照顧檳城僑民,深獲朝廷賞識。

梁碧如身兼外交官、教育家和慈善家多個身份,是當時檳城華人社會的領袖之一。檳城極樂寺的建成,部份款項也是他捐助。

他也籌設一個以他命名的獎助學基金,替貧窮學生交學費。

梁碧如於1912年4月逝世,享年55歲。他在遺囑中注明撥10萬元遺產贊助教育慈善事業。孩子依照遺囑辦理,撥款給中華學校和時中學校,同時為了發揚父志,創辦了璧如女校。

後記

為人謙卑不邀功

程小昌的地位崇高,因此,當我獲知即將採訪她時,當下心情複雜,除了壓力,還加了幾分期待。

壓力,是因為以她的身份,她必定受訪過無數次,我擔心自己力有未逮,因此要求自己事前做好萬全準備。

期待,是因為要訪問這位聯合國建設和平資助辦公室領導人,是難得經驗。

當看到她時,我更是緊張萬分,不過,待她一開口,我的壓力頓時瓦解,期待也立即獲得“兌現”,因為她為人善良熱情、隨和沒有架子,且滔滔不絕的跟我們分享她的寶貴經歷和趣事。

最令我欽佩的是,儘管她地位崇高,但為人謙卑,一再強調她能成功完成所有計劃,都是因為她擁有一群能幹的工作伙伴。

許多名留青史的歷史性人物,若非極愛邀功,便是功德言過其實,但程小昌卻是一個例外。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