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4/11/sfgfd.jpg)
(台北7日訊)馬來西亞常青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獲頒2024第22屆遠見高峰會“終身成就獎”,表彰他重視文化傳承,致力於推動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積極推動全球華人文化交流,為全球華人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第22屆遠見高峰會今午在台北舉行閉幕典禮暨贈獎儀式,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高希均頒贈獎座給終身成就獎得主張曉卿。高齡90歲的張曉卿因年紀大了,不適合長途旅行,由他的女兒世華媒體集團主席張聰代表領獎。
張聰致詞表示感謝遠見高峰會頒給家父張曉卿終身成就獎,表揚他對華人世界文化及商業發展的卓越成就。“家父很受感動,他也說受之有愧。他曾經於9年前,也就是2015年,親自來台北參加遠見高峰會,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菁英相聚交流,特別是與高教授促膝傾談,收穫滿滿。”
張聰說,每逢有人誇讚父親人生事業有成的時候,他總是回答說,我只是一個小小的生意人,距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聰表示,張曉卿收購《星洲日報》的時候,當時最大的動機,就是希望延續中文報章傳承文化與華文教育的生命,使海外各地的華人,都可以看到中文報紙,深刻體認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燦爛。之後,他又屢屢出手,也收購了《南洋商報》、《中國報》和《光明日報》,更入主在香港的《明報》和《亞洲週刊》。
張聰說,因為處在東西文明既和解又對決的年代中,我們必須依從自己的模式和價值,去表達我們的話語權和軟實力。常常有人問他:辦報紙會賺錢嗎?他常帶著自我調侃的語氣告訴他們:“辦報紙,是非多,真想賺錢,不要惹上報紙。”
她說,張曉卿曾經擔任國會上議員多年。在國會殿堂上,張曉卿常為政府偏頗不公平不合理的政策,為了維護大馬華族正當權益而發聲,建言獻策。
張聰表示,張曉卿雖出生貧寒,但家學的嚴謹,古學國學的薰陶,讓他深諳追求知識和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
“他是個虔誠的教徒。他很喜歡閱讀,包括高教授的書。他一生奉行的就是學習高教授所倡議如何成為一個經濟人、文化人和社會人。於是,他一路披荊斬棘,創造事業。進取、創新、專業、誠信、友愛是張曉卿帶領整個集團的精神。立足誠信則是一切的根本。”
張聰:立足誠信是根本
2024年第22屆的“遠見高峰會”,以“地緣政治動盪下的新思路 AI.淨零.共識.和平”為主題,探討地緣政治與區域經濟前景、全球產業變革趨勢,迎接2050淨零挑戰、AI 2.0時代來臨,發展超高齡智慧永續城市及人才競爭力等六大議題,邀請超過70位來自台灣、美國、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以色列等7國或地區跨產業的菁英領袖,共商全球與台灣局勢,永續團結邁向未來。
歷屆獲頒遠見高峰會終身成就獎的各界人士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藝術大師朱銘、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創辦人潘冀、聯強國際集團總裁杜書伍、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等人。
尊稱亞洲梅鐸 張曉卿為全球華社貢獻
遠見高峰會表示,1935年,張曉卿出生於馬來西亞詩巫市華人家庭,兒時家境貧窮,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及大學函授課程。 1975年,張曉卿創立常青集團,以木材業起家,後拓展至媒體、超市、飯店、通訊等領域,業務遍及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是馬來西亞最具規模跨產業集團之一。
1999年由時任馬來西亞最高元首頒賜“丹斯里”勳銜殊榮。 2009年由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督授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爵級司令勳章(KBE)。張曉卿重視文化傳承,致力於推動華文教育與文化傳播。 1988年斥資拯救瀕臨破產的《星洲日報》,如今《星洲》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華文報紙。
遠見高峰會指出,1998年常青集團收購香港明報集團,《明報》於美國及加拿大印刷及出版,讓常青集團影響力擴展至北美。 2008年整合星洲、南洋、明報集團,成立世界華文媒體集團,成為覆蓋範圍最廣的海外華文傳媒集團,被尊稱為“亞洲梅鐸”。
遠見高峰會表示,常青集團在馬來西亞有四家上市公司,版圖擴展至日、韓、美、加、剛果、澳洲、俄羅斯及東南亞各國。 2008年4月30日,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在馬來西亞交易所上市。 2008年與新馬、歐美及兩岸三地重要華文報業媒體負責人在台北參加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41屆年會,張曉卿與馬英九總統等人與會。
遠見高峰會指出,張曉卿家族成員投身常青油棕、常青大飯店、星洲媒體等子公司效力,家人的支持,成就常青集團霸業。張曉卿創業近50年,帶領常青集團曾入榜世界500大企業。持續拓展全球影響力,為全球華人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